科学家夫妇和他们的“树友群”(美丽中国)

发布时间:2024-11-08 07:29:19 来源: sp20241108

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 马朝阳摄(人民视觉)

今年3月,李德仁(左)和朱宜萱在生态林合影。 受访者供图

公路两旁,生态林形成绿色屏障。 马朝阳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曾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如今已形成一道纵贯南北50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

10年来,在科学家夫妇李德仁、朱宜萱的倡议和组织下,16批志愿者接力到麦盖提县义务植树,累计种下4万余棵爱心苗木。

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一条宽阔的柏油路通往远方。道路两旁,沙枣、红柳、梭梭等连片的生态林长势茂盛。

挖坑,放营养土,栽苗……10月27日,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100多名身穿统一志愿者服装的男女老少,手持铁锹、坎土曼等农具,正在已经铺好滴灌水管的沙地上忙碌。

这里是第十六届麦盖提义务植树活动现场。这个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和他的夫人朱宜萱(同为武汉大学教授)共同发起,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

这对科学家夫妇今年都是85岁,在他们的倡议和组织下,2014年以来,已有16批779人次志愿者先后来到麦盖提县,累计种下4万余棵爱心苗木。

组建志愿团队,在麦盖提种下片片生态林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位于陕西的原国家测绘总局第七地形测量队,主要负责西北一带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朱宜萱告诉记者。

2012年开始,麦盖提县探索“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科技保障、全民参与”的生态建设模式,启动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工程,每年春秋两季,组织动员10万余名干部群众在沙漠中植树。

2014年9月,一场主题为“生态、环境、生命、健康”的院士春秋论坛在麦盖提县举行,李德仁夫妇受邀参加。

“参观时我们看到,一棵棵树苗长到了2米多高。附近有个泵房,用电从地底下抽水,水管管口对准树苗根部,一滴滴地浇水。”朱宜萱说,据县里干部介绍,靠着这样的滴灌方法,当地已经种活了近两万亩生态林。

“两年两万亩!”夫妇俩大为震撼。回到武汉,他们一合计,决定出钱出力、组织麦盖提义务植树志愿者团队,发动亲朋好友等建立“树友群”,加入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建设工程的队伍。

2015年3月,参加第一届麦盖提义务植树活动的15名志愿者来到这片沙漠。除了李德仁夫妇,其他志愿者多是他们曾经的同事或同学,不少已是年逾古稀的老人。

“当时,种树的地方是片沙漠,没有公路,很多地方车辆无法到达。”麦盖提县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主任艾江春介绍,15名志愿者每天从县城先坐半个多小时汽车,再步行3公里来到植树地点,顶着春天的风沙,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扛苗、修枝、挖坑、换土。中午,大家就在植树现场吃盒饭,休息片刻再接着劳动。从上午10点到晚上8点,第一天就种下了96棵小白杨。

今年81岁的湖北省航测遥感院离退休职工王瑞芳,参加过8届义务植树活动。她还记得,第一次参加时,机械没法进场,植树全靠人工挖。“沙子流动太快,往往这边还没挖下去,那边的沙就快速滑下来。”王瑞芳说,“我们大多以老中青3人一组,轮流跳到树坑里,用铁锹把沙子不停地挖出去,几天后,双手都磨出了茧子。”

在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配合下,志愿者在沙漠上苦战10天,种下白杨树735棵。

探索科学方法,改进植树技术,义务植树树苗存活率不断提高

有了第一届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人加入麦盖提义务植树志愿者团队。其中有李德仁夫妇的同学、同事、朋友、学生、学生的学生,有教授、工程师、归国华侨、军人、医生、工人、企业家等。为了跟当地植树时间保持同步,志愿活动也形成了每年春秋两季的惯例。

“志愿者团队的原则是只给当地添绿色、不给当地添负担。大家的来回机票,植树期间的食宿,植树所需的工具、苗木、农资,工地与住宿宾馆间数十公里的交通等,都是自费,植树也没有任何报酬。”朱宜萱说,很多人因为工作或者身体原因没法到现场,就通过捐款捐物的形式支持义务植树活动。

正是这些“幕后英雄”的默默支持,麦盖提义务植树活动才得以顺利坚持下来。但志愿者团队面临的更大困难,还是植树本身。

“麦盖提县气候干旱,植被存活率低且生长速度慢。”李德仁介绍,刚开始时缺乏经验,他们种下的树苗存活率不高。

志愿者们并不气馁,他们拜当地干部群众为师,多方求教林业专家,不断改进植树技术:

树种选择上,经过多次试验,确定种植沙枣、胡杨、梭梭等防风固沙抗旱的本土植株,并在梭梭根部套种肉苁蓉,发展林下经济;

种植方式上,从目测改为拉绳定位,确保树苗成一条直线,并保持合理间距。种下树后“三踩两提”,即填沙后用脚踩实,把树提起放回再踩紧,再提再踩,让树苗根系能舒展开,有利于生长;

灌溉方式上,在当地群众指导下,他们将滴灌水管绕着一棵棵树苗呈“S”形放置,水管就不易被风刮跑了……

经过10年探索,做好科学种植和管护,义务植树活动种下的树苗存活率已经提高到90%以上。

利用遥感技术,为植树管护、开发沙漠提供参考

今年3月22日,李德仁、朱宜萱和志愿者们再次来到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基地,庆祝义务植树活动10周年,并参加了第十五届义务植树活动。看到10年前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数米高的树林,两位老人激动不已。

“10年来,各地志愿者来到麦盖提参加和倡导义务植树,极大鼓舞了麦盖提群众。”艾江春说,在大家努力下,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累计定植生态和经济林46.6万亩,各类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

作为我国测绘遥感领域的权威专家,李德仁夫妇的专业知识,也在麦盖提绿化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卫星遥感影像显示的人工造林情况,对于精准监测管护林木有很大帮助。”李德仁介绍,根据当地提出的需求,他指导学生制作了麦盖提县历年卫星遥感图,可以清晰查看绿化面积变化、生态林长势等情况,为全县植树工作提供参考。

可喜的是,夫妇俩利用遥感技术手段观察到的麦盖提县百万亩防风固沙生态林,不仅绿化面积逐年增加,而且植被整体健康状况良好,防风固沙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植被覆盖区域的地表温度相比荒漠区要低一些,说明植树造林对于当地高温干旱气候的改善有所裨益。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麦盖提县也实现从“善治沙”向“善用沙”转变,正着力发展沙漠旅游,沙漠生态观光、沙漠越野赛事、沙漠文化旅游等持续升温。

“在景区选址时,测绘遥感技术也派上了大用场。”朱宜萱说,通过卫星遥感图,能识别判断地形的起伏高低、沙质好坏,确定最合适的景区位置。

去年开始,麦盖提义务植树活动开始设置报名年龄限制——75岁以下。“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再去实地种树了,但每年还是会为活动捐款,志愿活动的规划、统筹、组团,向志愿者们发邀请函等工作,也是我在做。”朱宜萱在武汉家中拿起手机,向记者展示不断壮大的“树友群”。

远方,新一批185名“树友”正在麦盖提集结,种下一片新的绿色。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29日 13 版)

(责编:李依环、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