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沿江地区新兴产业加速“换新”升级

发布时间:2024-11-25 07:33:50 来源: sp20241125

原标题:安徽:沿江地区新兴产业加速“换新”升级

门前是热闹的城市主干道,屋后是安静的合肥工业大学。在安徽省合肥市“工大智谷”孵化器,合肥老聃科技有限公司的创业者们凭借便利的位置,“一边看市场、一边搞科研”。

“我们团队掌握了驱动电机控制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可以为汽车线控底盘提供关键部件和系统支持,提升车辆响应速度、控制精准度和自动驾驶安全性,缩短车企开发周期和成本。”合肥老聃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贺林说。

2023年,安徽省汽车产量达到249.1万辆、增长48.1%;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增长60.5%。省内合肥、芜湖等地集聚多家整车企业的同时,还初步形成了安庆、宣城、滁州、马鞍山等多个沿江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集群,涵盖动力电池、电机电控、关键材料、销售维保、回收利用等汽车全产业链。

从确立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在省级层面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立法,到加快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布局,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为安徽践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作为沿江省份之一,安徽省出台的《安徽省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实施细则(试行,2022年版)》明确对产业发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加快推进沿江产业结构调整。2016年以来,全省淘汰落后钢铁产能1100多万吨、煤炭产能1300多万吨、水泥产能380多万吨、电力产能100多万千瓦、造纸产能5万多吨,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长江经济带发展处副处长杨浅表示,如今,安徽沿长江地区已汇聚了全省70%的新兴产业基地、80%的高新技术企业、90%的上市公司,成为全省发展水平最高、创新活力最强、增长潜力最大的地区。

走进芜湖市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测试区,小负载智能机器人正听从指令,灵巧地挥舞着机械臂,进行多项检验操作,它将广泛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行业生产线。抱团攻关科技难题、做大做强产业市场,到2023年底,芜湖机器人产业已实现全产业链发展,集聚上下游企业220多家,产值突破300亿元。

目前,安徽“芜(湖)马(鞍山)合(肥)”机器人产业集聚区的智能机器人产业规模和企业数量已稳居全国第一方阵;集成电路领域,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合肥为核心,以蚌埠、滁州、芜湖、铜陵、池州为“发展弧”的“一核一弧”布局,集聚企业400余家,2023年集成电路产量增长1倍以上;新型显示领域,“从沙子到整机”的整体布局不断完善,2023年全省柔性显示产业产值增长1.9倍。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将研究制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能级,壮大先进光伏与新型储能、新型功能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前瞻布局并培育量子科技、先进核能、空天信息、生物制造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未来产业集群,持续打造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记者马姝瑞、吴慧珺)

(责编:乔业琼、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