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大王”郑渊洁:做人没有底线 人生会前功尽弃

发布时间:2024-11-22 21:51:39 来源: sp20241122

   中新网 北京2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时间迈入2024年,郑渊洁69岁了。他是很多读者心中的“童话大王”,创造出皮皮鲁和鲁西西、舒克和贝塔、大灰狼罗克等众多知名角色,也曾是《童话大王》杂志唯一的撰稿人。

  写了几十年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是他的灵感来源:看到家里买了鱼,会联想到这是龙王的女儿;看到工地上的起重机,会锲而不舍寻找机会,花上几个月时间去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从写作到与读者的互动,他似乎自带“流量”,从不缺乏话题和关注度。不写作时,郑渊洁会抽出时间,回复社交平台上网友的留言,一度登上热搜,但偶尔也会闹点笑话,“网上有很多孩子会问我,上来就说自己是XX明星的老婆,我开始就上当了。”

  作家郑渊洁。片方供图

  最近,随着动画电影《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的上映,郑渊洁出现在公众视线里的频率高了些,接受采访时头戴棒球帽,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聊起天来,依旧喜感拉满。

  这部电影,他是原著作者,郑亚旗是导演兼编剧。在作品IP的改编上,父子俩保持了良好的默契:郑亚旗的执导心得是“保留原著最动人的故事核心”,郑渊洁说,自己也很少过问电影拍摄,最多看一下剧本,或剪好的片子,“我还是挺满意的。”

  舒克和贝塔在故事中首次相遇,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四十年时间过去,当初写故事的小郑,如今也变成了郑亚旗口中的“老郑”。不过,郑渊洁依然清楚地记得创作舒克贝塔的初衷。

  “通过这两只小老鼠的故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道理: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人生制胜的法宝。”他说,如果做人没有底线,人生就会前功尽弃。

  富有好奇心的“童话大王”

  在郑渊洁构筑的童话世界里,舒克贝塔是两个重要角色。时至今日,他都清楚地记得那些创作节点:1982年9月13日,创作出“舒克”,1983年2月8号第一次写了贝塔。

  这两个角色在《舒克贝塔历险记》中首次相遇,是1983年的12月30日,也很快引起了小读者们的兴趣。直到现在,舒克与贝塔都是很多人的童年记忆。

  “灵感从何而来”,这是郑渊洁经常被问到一个问题。对他而言,灵感来源相当广泛,哪怕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都可能引发很多奇思妙想。

  《舒克贝塔·五角飞碟》剧照。片方供图

  “我对什么都好奇。大概我是少有的保留了好奇心的人。”他如此评价自己。

  有一次路过工地,他看到起重机后大脑开始飞速运转:房子越盖越高,起重机是怎么跟着“长高”,把建筑材料送上去呢?

  郑渊洁没有上网搜寻答案,而是选择了一个更直观的办法,“你要自己观察,无数灵感会从观察的过程中冒出来。搜索的过程就毁了你(的想象力)。”

  回家后,他在朋友圈发了一则消息:谁家楼下挖坑了,要盖房,谁通知我一下。“找到之后,我就在人家楼上租个房子,天天坐在里边,一定要看到起重机是怎么工作的。”郑渊洁说。

  之后好几个月,他果真就住在租来的房子,带着疑问去观察起重机,搞清楚了很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也因此得到无数启发,最少十个长篇小说的灵感就这么来了。

  “眼下人们常常提到AI,论记忆力,它很厉害。但人工智能唯一一个无法获得的能力,就是想象力。这其实是家长最应该留给孩子的。”郑渊洁感叹道。

  从图书故事走向影视化

  富有想象力的故事IP,往往比较适合进行艺术改编。但郑渊洁一度非常排斥作品的影视化,甚至曾措辞严厉地表示:有哪个作家会容忍别人肢解、篡改他的作品?

  原因就在于,他曾看过一些对自己作品的影视改编,并不是很满意,总觉得文学作品的精华如果由另一种艺术形式呈现的话,很难做到忠实原著。

  郑亚旗。片方供图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观点慢慢发生了改变。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郑渊洁意外得知,郑亚旗正在做导演,尝试将舒克贝塔的故事做成剧集动画片。

  那一瞬间他特别吃惊,以为听错了,“我说你导什么?他说导舒克贝塔动画片。我说你没有专业学过,你不会啊。他说,那你上过大学中文系、学过写作吗?”

  争论一番后,郑渊洁要求郑亚旗把粗剪的片子送过来。看过样片,他放心了,不再阻拦。郑亚旗执导的动画片《舒克贝塔》顺利播出,2023年底,电影《舒克贝塔?五角飞碟》上映。

  “《舒克贝塔历险记》一共366集,我写了13年。”郑渊洁开着玩笑,“这两只小老鼠已经四十不惑了,终于盼来他们在电影院和观众见面的这一天,作为原著作者,我挺高兴。”

  老郑与小郑的日常

  在《舒克贝塔?五角飞碟》里,郑亚旗写了一段臭球父子的经历:老臭球想了很多办法阻止儿子盲目追星,后来父子相互理解,携手帮助舒克贝塔,取得胜利。

  与电影里的故事不同,日常生活中,郑渊洁和儿子郑亚旗更像是朋友。接受采访,郑亚旗提到父亲时最常用的一个称呼是“老郑”。

  “臭球父子这段戏,借鉴了老郑其他作品里有关亲子关系的内容。当年看过老郑故事的小读者,如今不少也为人父母,写剧本时我就希望能写一写打动他们的情节。” 郑亚旗解释。

  他说,小时候和老郑互动,印象最深的就是父子俩一块儿看电影、聊电影,那是一段特别开心的亲子时光。现在,自己也希望家长孩子能一起开开心心走进影院,看到舒克贝塔。

  郑渊洁自认与孩子相处的比较成功。郑亚旗小时候喜欢打游戏,眼睛有些近视,他采用的解决方法是和孩子一起玩,然后将写有家庭成员名字的纸贴在冰箱上,打分。

  郑亚旗很快倒了胃口,之后基本不再打游戏。在郑渊洁眼中,当孩子的成长遇到困惑后,如果上一代人能够蹲下来,和孩子“平起平坐”地参与这件事,往往就能解决问题。

  《舒克贝塔·五角飞碟》海报。片方供图

  愿意对父母吐露心声,这代表着孩子的信任。“家长觉得孩子做的不对时,首先这未必是真的不对,其次,就算是真不对,你采用‘抽刀断水’的方式是无效的。”他解释。

  父母怎样才算合格?郑渊洁有个评判标准,就是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是否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第一时间告诉父母。如果是,那他们就是合格的爸爸妈妈。

  “贩卖正直的人最不正直”

  尊重原著,是郑渊洁对作品影视化的要求,也是郑亚旗做导演的一大心得。《舒克贝塔?五角飞碟》点映后,郑亚旗看了看网上的评论,发现不少人提到了片子里有趣的台词。

  “观众喜欢的很多对白均来自原著,比如‘贩卖正直的人最不正直’,一个字都没改。”他并不担心小观众看不懂片子融入的网络热梗,“表现形式变了,但故事的核心没有变。”

  影片中,舒克和贝塔得到生命水,打造了“五角飞碟”,试飞时遇到事故,意外穿越到十年后的魔方市,凭借正直与勇敢,打败了“极盗团”的幕后主使糕鱼氏。

  郑渊洁强调,写舒克贝塔,是想通过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个道理:出身不能选择,但道路可以选择,人生制胜的法宝其实人人都可以拥有,就是优良的道德品质,但很多人忽视了它。

  他曾接触过众多成功人士,出于作家的“职业病”,也一直在琢磨他们如何才能成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生竞争很激烈,但最后,绝对竞争的是道德品质。

  “如果道德品质不行,做人没有底线,你的人生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他说。(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