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16:01:16 来源: sp20241123
图①:会泽江西会馆。 徐汝枞摄 图②:张伟(右)正在打制斑铜。 张锦文摄 图③:会泽古城一角。 会泽县委宣传部供图
核心阅读
云南会泽如何激活文旅新业态、探索文化传承发展之路?民居保护,需要合理利用;斑铜工艺品变成商品,才能更好地传承技艺;推进古城风貌恢复,还要激活文旅业态。古老的会泽,正在探索中一步步焕发出新活力。
金沙江岸,乌蒙山间,会泽古城,会馆林立。
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的会泽县,城虽小、地虽偏,却自有一派繁华景象。明清时期,因铜矿资源丰富,矿冶业兴旺,各地商贾纷纷来此,江西、湖广、江南、福建等八大会馆应运而生。及至铜币不再流通使用,繁华商城没落,古城会馆却留了下来。
曾经,会泽被称为“一座有文化、未开发的古城”,如今,游客纷至沓来,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原因何在?记者来到会泽,探寻这座古城的文化传承发展之路。
会馆为何云集
铜矿资源丰富,冶炼历史悠久
会泽古城,风貌依旧,青石板,旧民居,随“田”字形街道延展,举目皆风景,四顾皆文物。
《东川府志》记载:“滇蜀之间,富产五金,东川为最。”明清东川府,治所就在会泽古城。早在东汉时期,会泽所产“堂琅铜洗”闻名遐迩。丰富的铜矿资源、悠久的冶炼历史,让会泽在清朝进入鼎盛。
会泽因铜而兴,天南海北的商贾云集于此。明清时期,各省商会在会泽建会馆、寺庙、祠堂共计108座,至今保存完好的还有36座,其中江西、湖广、江南等八大会馆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江西会馆,是会泽保存最完好的会馆建筑。飞檐翘角,三重斗拱,气势恢宏。平时商人落脚,节日开场迎客,10余米的戏台日夜开唱,热闹非凡。
然而,随着纸币流通扩大,铸币不再依赖铜;多年开采,会泽铜矿资源逐渐枯竭。商贾纷纷离去,会馆日渐荒芜。
“会馆建筑大多数没人用、没人管,也没有拆,古建筑也就留了下来。”会泽县历史文化名城民间研究会会长高升堂说,2013年,会泽县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没有经历大拆大建,古城整体格局、古建主体结构得以保留。
古建如何保护
民居变民宿,做好保护需要合理利用
外出打拼多年,钱正坤决定回到家乡开民宿。他看中了一处老宅,大小合适,很快租了下来。但因为年久荒废,老宅墙体早已开裂,横梁仅余1/3,瓦片、椽子一碰就碎。
宅子虽破,却是市级文保单位,不能拆除重建,只能改造修缮。
工程很复杂:围墙老旧,外表开裂、内里中空,加固禁用混凝土,只能一点点注土,最大限度维持原貌。老窗不能拆,6个木匠忙活3天才能修好一扇窗户;买新窗只需800元,修旧窗却花了几千元。建筑垃圾需要清理,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只能换小型拖拉机,足足运了100多趟。
“修缮屋子不但费钱,更加费心。”钱正坤说,不少施工细节,一商讨就是几天;方案定不了,有些工程只能暂停。历时18个月,民居终于变成了民宿,院落焕然一新,结构未变、风貌依旧。
不只钱正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到会泽古城,翻新自家老房,经营咖啡、奶茶等餐饮业,让老街焕发新活力。
“有人住才有人管。民居最大的风险是年久失修,单靠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会泽县副县长朱玉航说,古城保护有法律依据,会泽古城早已杜绝了拆旧建新,“对居民来说,开民宿也好、做餐饮也罢,做好保护需要合理利用。”
文化如何传承
作品变商品,斑铜手艺焕新彩
铜币虽然不再使用,但铸铜技艺依然在会泽传承。
天然铜矿石含有各种金属,经冶炼熔铸形成的铜带有橘红色斑纹,故称斑铜。以斑铜制作的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亦称斑铜。斑铜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张克康是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经营着一家斑铜老店。其子张伟大学毕业后,想接手老店,父亲却不同意。张克康有自己的忧虑:斑铜以前用于制作洗脸盆、茶壶等日用品,如今只能制作工艺品,可工艺品哪有那么好卖?
张伟却信心十足,尤其是在技术改良方面。他大学所学专业是化学,凭借专业技能,摸清了浸泡斑铜的药水成分、比例。经过改良,斑铜制作工序能够满足环保要求。2013年,张伟辞职返乡,接手了家里的斑铜老店。
手工制作斑铜器皿,需经选料、净化、粗坯、烧斑等20余道工序,动辄耗费一两个月。走进工作室、打开库房,张伟翻出一件爷爷当年制作的“漂炉”,“炉身有条线,放在水里,线与水面恰好齐平,技艺要炉火纯青,打出的炉子质地要十分均匀才行。”
在张伟的工作室,设有商品展示空间,小件100多元,中件千余元,游客到会泽,可以购买斑铜工艺品,还可以体验斑铜制作。张伟说:“时代发展,只有让我们的作品成为商品,才能让非遗技艺活起来。”
如今,张伟的斑铜艺术品已经走出了会泽,他在曲靖、昆明、西双版纳等地都开设了非遗展示馆。加上为一些企业定制大型摆件,老店一年可以卖出将近两万件斑铜工艺品。
近两年,会泽越来越重视非遗传承。在政府引导下,越来越多人投身斑铜制作,如今会泽聚集了100多名斑铜手艺人。
特色如何凸显
要恢复古城风貌,还要激活文旅业态
没有过度商业化的会泽古城也有自己的烦恼——像钱正坤这样经营民宿的商户不多,几处会馆依旧知名度不高,游人较少。
近年来,会泽县积极筹措资金,推进古城风貌修复。湖广会馆、贵州会馆正在修缮,江西会馆已作为景点对外开放。不少被挤占的道路腾退出来,往日的木制匾额也重现街头。
朱玉航坦言:“会泽古城风貌恢复耗资巨大,目前只能采取分片区推进,在会馆集中、风貌相对完好的街区率先试点。”
古城北部河畔,有个流动的菜市场,也被纳入改造范围。“古城内一定要保留菜市场,这样才能留住原有居民。”曲靖市副市长吴静觉得,古城风貌恢复过程中,既要吸引外来商户,也要留住原有居民。
古城活化,也离不开游客。一开始,钱正坤的民宿为游客提供免费早餐,却发现几乎没有游客会在民宿用餐。闲谈时才知道,游客都找会泽小吃稀豆粉去了。于是,钱正坤干脆为游客直接发放地道稀豆粉店的用餐券。
一手加粉、一手搅拌,眼看稀豆粉慢慢变稠,曲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稀豆粉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贵荣筷子轻挑,豆香瞬间弥漫在空气中。配上现炸的油条、满桌的佐料,一碗下肚,整个身体都觉得热乎。
刘贵荣的稀豆粉店铺,平时12张桌子座无虚席,还有不少拿着早餐券的游客在店外等候。刘贵荣说:“最初顾客都是老街坊,这两年游客多,基本都是慕名而来!”
上午10时,楚黔会馆负责人李兴灿忙个不停,在修复古建筑的基础上,会馆内设立了民俗展厅、文人八雅主题房间等,还针对最近兴起的“旅拍热”布置了化装间。游客们听戏喝茶、体验琴棋书画有了好去处。每逢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歌舞队和戏曲班子还会在江西会馆门前进行表演,音乐一响,来往居民和游客纷纷驻足观赏。
游客纷至沓来,文旅新业态也在不断涌现。免费介绍会泽铜商文化、讲解斑铜工艺流程,让孩子们亲手制作斑铜勺子、杯子……除了制作、售卖斑铜,张伟还成了一名讲解员。周边学校一有研学活动,都喜欢找他。如今,江西会馆设立研学场地,还设置了专门的体验区域,让游客不仅能体验斑铜制作,还能把自己的作品买回家。
云南多好景,刘贵荣曾问游客为什么来到会泽?回答有很多,有人是慕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也有人特意到这座未过度开发的小城体验独特的“慢生活”。
“一县八会馆”的会泽古城,期待更多人慕名而来。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16日 13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