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观察:“星星的孩子”如何绽放光彩?

发布时间:2024-11-19 05:53:24 来源: sp20241119

   中新网 杭州9月10日电(林波)“课堂是实施孤独症学生融合教育的主阵地,想要将孤独症学生培养为自立自主与世界共生之人,构建其生存学习社交的关键能力,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近日,浙江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教育学院院长、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执行主任曹漱芹受访时如是说。

  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孤独症感觉统合玩具。 林波 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

  作为星光下的引路人,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们用爱和陪伴与“星星的孩子”同频共振,让原本清冷又遥远的星星,绽放出最为璀璨的光亮,他们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融入学校生活、走向社会。

  2024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复函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同意在浙江师范大学设立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走进该资源中心,仿佛踏入了一个充满星光与温暖的殿堂。课程教材研发室、艺术课程研发室、绘本动画研发室、虚拟教研室、仿真全支持课堂……一系列专业而富有创意的空间,让人不禁为这里的智慧与爱心所动容。

  在这里,每一分努力都汇聚成光,照亮着孤独症儿童前行的道路。

  “孤独症儿童的未来课堂研究是我们六大研究方向之一,聚焦‘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等核心内容,旨在构建覆盖关键学习领域、学段有序衔接的一体化孤独症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孤独症课堂教学形态创新。”据曹漱芹介绍,该中心的教师团队除了特殊教育专业外,还有心理学、计算机、认知神经科学、医学康复等专业,是一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队伍。

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游戏干预资源研发室一景。 林波 摄

  例如该资源中心的个性化工作区,设置了“情绪凹室”“数字化学习区”等,引入了AR、AI情绪测评系统等数字化产品,给予孤独症儿童自主探究、阅读和暂时“撤离”进行自我调整的机会。

  要让“星星的孩子”融入这片无垠的宇宙,不仅需要引路人的指引,更需要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力量与深切关怀。

  近年来,浙江省围绕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特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高质量特殊教育体系的目标,开展了系列实践。

  以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为例,继2023学年设立孤独症实验班后,该校在2024学年更是将孤独症孩子的招生范围从义务教育阶段扩大至学前教育领域。这一举措,无疑为那些曾经迷茫的星星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你做得真棒!”这是该校“金星班”班主任吴露露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她耐心地通过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和温柔的言语,引导孩子们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并及时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

  “在面对孤独症儿童的时候,请再多等一等。”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吴露露希望大家在面对孤独症儿童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理解,用温暖和关爱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每一个孤独症儿童,都是夜空中那颗独一无二的星星。他们渴望被看见,渴望被理解,更渴望在社会的关爱与指引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这场关于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近日,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基础教育司指导下,“星星计划”特殊教育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孤独症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浙江师范大学杭州萧山校区举办。

“星星计划”特殊教育公益项目启动仪式暨孤独症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现场。 浙江师范大学供图

  该计划执行周期为4年,每年度将投入1000万元,将开展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培训、设立特殊教育奖教金项目、开展人工智能在特教教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组织公募活动等。

  孤独症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是“星星计划”的首个培训,也是教育部首个规模最大的面向全国的孤独症教育师资培训项目。

  “每个孩子的特殊需求差异很大,这是特殊教育中存在的难点。”近日,来自广东省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的教研员林开仪在参加孤独症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时表示,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他最希望看到的是“星星的孩子”们能走向社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

  林开仪的愿望,也是每一个“星光下的引路人”的心声,更是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家庭的美好期许。

  浙江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舒培冬在项目启动仪式上表示,该公益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在孤独症儿童教育领域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这一项目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孤独症教育的专业水平,也为更多孤独症儿童提供更优质有效的教育服务,激发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支持,推动特殊教育的持续发展”。(完)

【编辑:李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