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人民观察)

发布时间:2025-01-01 16:59:00 来源: sp20250101

  国家形象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提升国家地位、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总结了新时代我国对外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彰显了我国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树立了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不断提升。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大国形象的树立,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了有利外部环境。

  坚持自信自立,彰显精神气度

  自信是中国共产党素有的精神气度,自立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回望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同时虚心学习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在攻坚克难中使国家变得愈益强大起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进一步增强战略自信,毫不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履行负责任大国使命担当,底气更足、信心更强、行动更有力、成就更卓著。

  展现把握大势、引领潮流的沉着和智慧。习近平总书记科学把握时代趋势和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从世界力量对比的横坐标和中华民族前进的纵坐标科学界定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指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指明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的客观现实,等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科学把握历史大势和世界形势,指引中国外交更加自信自立,不为迷雾所惑、不被风浪所阻,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展现把握大势、引领潮流的沉着和智慧。

  展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坚毅和果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新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际局势急剧变化,面对无理讹诈和极限施压,中国外交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展示不畏强权、反对霸权的意志决心,坚定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民族尊严,牢牢掌握了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坚决反制任何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的错误行径,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挫败利用台湾、涉疆、涉港、涉藏、人权等问题对我国进行的各种攻击抹黑,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法治化,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正当权利挺膺担当,以铁肩担道义,锚定历史前进的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坚持胸怀天下,彰显大国担当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坚持胸怀天下的基本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要有大国的样子,要展现更多责任担当。”胸怀天下展现的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胸襟和大国担当。大国要以人类前途命运为要,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担负更大责任。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发展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愈加凸显,世界更加需要大胸怀、大格局、大担当。中国外交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坚持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把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利益统一起来,不断为人类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大党大国胸怀天下的情怀和使命。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深走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基于地球村时代人类命运与共的客观现实和天下一家的整体共识,以和平发展超越冲突对抗、以共同安全取代绝对安全、以互利共赢摒弃零和博弈、以交流互鉴防止文明冲突、以绿色发展呵护地球家园,顺应了世界大势和人心所向,成为中国外交胸怀天下的当代表达。新时代以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中国倡议扩大为国际共识,从美好愿景转化为丰富实践,从理念主张发展为科学体系,展现出日益强大的影响力、生命力、感召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意义赢得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众多国际组织的认可,成为引领时代前进、共建美好世界的光辉旗帜。多年来,从双边到多边,从区域到全球,从卫生健康到网络、海洋,中国同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领域努力构建不同形式的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丰硕成果。

  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担当大国责任。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支持联合国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治理架构,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增强其有效性和权威性,促进自由贸易,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维护公平竞争,保障发展中国家发展权益和空间,提升其代表性和发言权。聚焦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各国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制内的对话合作,并主动在周边、地区和全球提出一系列多边合作倡议,在经济复苏、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人文交往、全球安全等领域积极提供物质、制度、观念方面的全球公共产品,推动各国共担治理责任,共促和平发展。

  坚持开放包容,彰显共赢追求

  开放包容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同乘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任何人为“筑墙”“脱钩”的行为都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违背时代潮流,只有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对待不同文明、不同国家,应该少一点傲慢和偏见、多一些尊重和包容,拥抱世界的丰富多样,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相互尊重与合作共赢,寻求与其他文明的平等交流与包容互鉴,共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和谐共存与共同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包容、美美与共的世界。开放包容是新时代中国的鲜明气质和形象,展现中国与各国和谐共处、合作共赢的一贯追求。

  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对外开放是中国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进入新时代,中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促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动力。面对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的“逆风逆流”,中国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开放而不是隔绝,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努力消除全球发展中的贸易、投资、技术壁垒。今年以来,中国同安提瓜和巴布达、新加坡、泰国等签署互免签证协定,共同打造跨境人员往来的快捷网络。从广交会到进博会,从服贸会到数贸会,从消博会到链博会,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大市场日益成为世界大机遇。我们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促进机遇共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累累硕果,通过与共建国家携手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绿色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国市场同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共建国家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中国不搞排他性小圈子,不搞集团政治、不搞阵营对抗,欢迎一切志同道合的国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时希望其他国家的互联互通倡议也都能秉持开放态度,展现了敞开大门谋发展、张开怀抱促合作的胸怀和智慧。

  积极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中华文化自古就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与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因而成就了中华文明海纳百川、天下一家的博大气象。新时代的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动力。倡导中拉“成为不同文明和谐共处、相互促进的典范”,倡导“建设文明共荣之桥,把中欧两大文明连接起来”,推动形成政治安全、经贸财金、人文交流“三轮驱动”的金砖合作架构,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中国助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融共生不断走向深入。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良渚论坛,与希腊共同发起文明古国论坛……中国为不同文明沟通对话搭建平台、创设机制,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新征程,在与各国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必将展现更加鲜明的大国形象、更加非凡的大国气度。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中国必将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