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发布时间:2024-11-23 17:29:37 来源: sp20241123

  近日,《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发布。如何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我国反恐法治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记者采访了几位专家学者,就白皮书内容进行解读。

  白皮书指出,中国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的基本原则,将依法惩治恐怖活动与尊重和保障人权有机结合,在依法办理恐怖活动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既注重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又注重保障受害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以及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是对世界和平安全的重大威胁。”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人权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若瀚表示,恐怖主义对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强化反恐怖主义措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就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既为打击恐怖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法治支撑,也注重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郑若瀚表示,反恐怖主义工作,必须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国在依法办理恐怖活动犯罪案件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均受到法律保护。

  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教授段阳伟认为:“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坚持尊重和保障人权,不仅重视通过反恐怖主义保障人权,还重视在反恐怖主义过程中保障人权,既注重保障受害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也注重保障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权利。”

  “保障享有人权的安全环境与社会秩序,保障受害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保障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保障辩护权,保障知情权、参与权,保障依法获得救济的权利,保障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保障罪犯合法权利。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中国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权的一系列举措,充分展现了中国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中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本原则。”段阳伟表示。

  白皮书指出,中国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不断增强反恐防恐能力,更好统筹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消除恐怖主义的思想基础,提升了人民的安全感,捍卫了国家安全,也为区域和全球安全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专家们表示,多年来,通过建立健全法律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公正司法、切实加强人权保障等法治实践,中国逐步探索出符合本国实际的反恐怖主义法治道路,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贡献。

  “应对恐怖主义不是易事,需要不断增强反恐防恐能力。”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别研究中心主任达璐说,“这些年来,我国社会治安防控能力、科技反恐怖主义能力、人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对暴力恐怖突发状况的能力等不断增强,更好汇聚起反恐防恐的合力。”

  白皮书指出,2014年以来,中国持续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依法惩处了一批预谋实施恐怖活动的犯罪人员,把绝大多数恐怖活动摧毁在预谋阶段、行动之前,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显著提升。“反恐怖主义促进安全稳定,安全稳定带来发展红利,发展红利进一步巩固安全稳定。通过更好统筹安全稳定与社会发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达璐说。

  在郑若瀚看来,许多恐怖活动的背后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子。因地制宜采取去极端化措施,才能最大程度消除宗教极端主义滋生恐怖主义的风险和对人权的威胁。

  “中国依法打击境内恐怖活动,不仅有力维护人民安全和国家安全,也为全球和地区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实践证明,各国的探索和实践只要能够体现人类社会价值取向,遵循联合国反恐怖主义原则准则,符合本国国情和法律制度,就都是国际反恐怖主义法治化事业的组成部分。”郑若瀚表示,国际社会应海纳不同形态的反恐怖主义法治路径,既要促进各国在反恐合作中根据本国法律保障人权,也要共同夯实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基础。同时还要增进共识,坚决避免假借人权之名行干涉内政之实。“在法治轨道上,中国的反恐怖主义工作必将行稳致远,为推动全球反恐怖主义事业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郑若瀚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26日 11 版)

相关报道:

依法反恐 保障人权——《中国的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体系与实践》白皮书解读之一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