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7 07:50:38 来源: sp20241117
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82%、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达82.2%、新签署标准化国际合作文件5份……中国在国际标准体系话语权更重了。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的《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2023年,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截至2023年底,已与65个国家、地区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8份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文件。
“标准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是支撑产品质量提升、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技术司一级巡视员国焕新介绍,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加强支撑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建设,在多个方面实现了长足发展。
从领域看,围绕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以及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新增发布农业农村领域相关国家标准169项,发布工业基础标准126项、高端装备制造标准41项;绿色发展方面,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餐饮业反食品浪费管理通则》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在婴童用品、家用电器、化妆品等重点消费品领域制定国家标准241项,强化消费品质量安全。
从供给看,2023年,中国关键技术领域标准供给不断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供给比例达40%左右。在北斗导航、载人航天等重点领域开展7项北斗卫星导航标准、14项空间科学标准研制攻关,推进了100余项北斗应用标准研制,新增备案行业标准4141项,其中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1902项,占比45.9%。
标准是世界通用语言。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创新司副司长李玉冰介绍,过去一年,中国积极推动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和完善,巩固强化互利共赢合作伙伴关系,务实推动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强化贸易便利化标准支撑,持续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
中外标准一致性水平持续提升,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到82%。本年度共转化国际标准999项,中国家用电器、纺织服装等主要消费品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程度为96%,工程机械、化工、铁合金等装备制造领域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已超过90%。组织开展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国际标准组织国内技术对口单位数据比对,明确380个国际标准组织技术机构与中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对应关系,对应程度约90%。
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持续提升,提出分子生物等244项国际标准提案。在国际标准组织新承担机械储能、创新物流等7个秘书处和9个主席、副主席职务,新增注册专家1311名。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度达到82.2%。围绕国际贸易、对外承包工程、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碳达峰”“碳中和”等领域下达480项推荐性国家标准外文版计划,发布398项国家标准外文版。
标准化国际合作水平持续提升,新签署标准化国际合作文件5份。2023年度国家标准委先后与哈萨克斯坦、非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等国家、区域标准化机构签署了标准化合作协议,与俄罗斯签署动植物油脂标准互认协议。截至2023年底,中国与65个国家、地区标准化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8份标准化双多边合作文件,其中与47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签署57份合作文件。广泛吸收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在内的企业代表参与技术委员会工作。2023年,中国技术委员会新增注册委员7409人次,其中来自外资企业的代表有400人次,占新增委员总数的5.4%。
李玉冰表示,中国将稳步扩大标准制度型开放,大力实施标准国际化跃升工程,组织研究标准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和落实举措,培养一批懂规则、善协调、专业强、外语好的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并持续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水平,推动中国标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的传播与分享。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