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6 16:40:46 来源: sp20241116
安·马兴。霍华德·米尔斯摄
在西方,很多人以自己的方式钟情着中国的传统艺术。英国知名欧洲艺术品修复专家、东亚水墨画和水彩画家安·马兴,从事艺术修复工作已长达40余年,她曾在剑桥大学汉密尔顿·科尔研究所任绘画修复师,并教授绘画修复课程。凭借精湛的修复技艺,她参与了众多重要修复项目,其中包括部分国民信托古迹、公共博物馆,以及白金汉宫等。自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到访中国之后,这位长期浸润在西方艺术史和美术史熏陶下的艺术家便对东方文人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尝试传统中式风格的毛笔画。此后,她师从中国艺术大师徐悲鸿的大弟子费成武的徒弟——英国意大利裔艺术家彼得·卡瓦丘蒂,专注研习中国水墨画,开创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出版《一段东行之旅:对中国水墨画的反思》、《当西方遇见东方—东亚毛笔画》等作品,生动展现了跨文化艺术交流的深远影响。
近日,安·马兴在人民网的专访中,与我们分享了她探索东西方艺术融合的独特思考,以及不久前再次访问中国的经历。她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巨大的变化和蓬勃发展的文化艺术氛围,并深信艺术是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她表示,这种跨文化的艺术对话不仅能激发创新意识,还能增进不同背景人们之间的共鸣与欣赏,对促进世界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东方绘画世界
人民网:您刚刚从中国访问回来,在此次中国之行中,您观察到了哪些变化?
安·马兴:最近这次中国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见闻之多让我至今仍在消化。变化实在太大了。我们这次访问了北京、徐州、杭州、西安和山西。我们参观了很多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棒的体验。我很高兴能在故宫欣赏到山水画展。我们还去了陕西参观兵马俑,那里给人的震撼难以言表。
在苏州,我和丈夫应邀在苏州外国语学校做了演讲,探讨了跨文化视野下的艺术传承与保护,分享了我对跨文化交流的见解,希望在未来能够通过艺术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参观了学校,与许多学生交流,希望能够增进相互之间对于文化和艺术的理解。其中一位学生曾去过剑桥,她还看过我2018年在国王学院大教堂举办的画展,真是让人惊喜。那是我在第五届剑桥徐志摩诗歌艺术节期间举办的艺术家个展,名为“对中国水墨画的反思”,展出了我的24副中国水墨画和版画。目前这些画被收录在了我的同名艺术作品集里。
人民网:您是如何开始走进东方绘画的世界,并逐步深入理解的?
安·马兴:起初,我确实不太懂得如何欣赏东方绘画。花了很长时间我才真正学会了欣赏和理解它们。我从一个业余绘画班开始,学画梅、兰、竹、菊,也就是“四君子”,仅仅是掌握技巧和学会使用中国毛笔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随着时间推移,我开始逐渐了解绘画背后的深意和它们所代表的内涵。以西方人的眼光看中国艺术,起初往往觉得很相似。但当你的眼光更加敏锐后,就能开始感受到每幅画的独特个性,看到画家的独特风格。
人民网:您认为西方人该如何学习传统中国画?
安·马兴: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中国画的美妙之处在于,即使你不认为自己有艺术天赋,也能创作出很有意义的作品。因为通过材料的特性,你的个性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即使没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你也可能创作出充满禅意或自发性的作品,这不仅能让自己满意,也能打动他人。
随着你技术的进步,你自然可以加入不同的技巧或更多的可能性,并在你所学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展。所以我建议保留早期的作品,这也是我刚开始学习时接受到的建议,这样你就能观察到你在一年、两年或更长的时间里取得的进步,这能够给予你很大的鼓舞。
融合东西方绘画风格
人民网:您是如何将东方和西方的绘画风格相互融合,从而形成您独有的艺术风格?
安·马兴:东西方艺术的成功融合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因为我所受到的西方绘画的训练已经成为了我的一部分,同时我也沉浸于东方绘画30多年。所以两种风格自然而然地交织在一起。现在退休后,我有更多时间投入到东方绘画中。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启发,让我能够不断学习和创作。
我的作品与传统中国画的区别,往往取决于观者的角度。西方人看到可能会说,“哦,这是中国画。”而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太一样。”人们能看出我的作品中因个人的背景而产生的独特融合。自然界是我创作的源泉,这一点与传统中国绘画不谋而合。自然也是中国画家灵感的主要来源,这是我们之间最相似的联系。
我认为,要真正理解中国绘画,就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哲学、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我的作品也是如此。我发现,虽然很多西方观众可能并不了解中国艺术的背景,但依然对我的作品很感兴趣,这也是我在剑桥康河出版社出版《一段东行之旅:对中国水墨画的反思》和《当西方遇见东方—东亚毛笔画》两部作品的原因。我希望能向西方观众解释我在做什么,为什么我如此热爱中国艺术,让他们理解这于我而言的重要意义。
安·马兴作品《当西方遇见东方—东亚毛笔画》。图片来源:睦野工作室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哲学中有哪些方面与您的艺术创作产生共鸣?
安·马兴:中国道家的思想与我有很多共鸣。虽然我没有宗教信仰,但我被道家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深深吸引。道家思想中对自然世界的重视,无论是一朵小花还是壮丽山川,都与我的创作理念不谋而合。
人民网:您认为中西方艺术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方面有什么作用?
安·马兴:我坚信艺术能够极大地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这一点毋庸置疑。事实上,所有艺术形式都具有这种力量。所有艺术形式,无论是音乐还是其他的艺术,都能成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归根结底,创造这些艺术的是我们共同的人性力量。创造力的流动是人类共通的体验。
我认为最宝贵的是艺术家之间的直接交流,这总是令人振奋和广受启发。即便无法用语言沟通,我们也可以通过绘画来交流。我相信,一对一或小组之间的交流在个人层面上可以产生深远影响。抛开其他因素,单纯的个人交流就已经非常有价值了。
(责编:曹欣悦、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