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6 01:58:58 来源: sp20241226
秋分时节,走进河南兰考,田间道路笔直通畅,万亩良田绿意盎然。以全国首批整县级推进高标准农田试点县为契机,通过探索推进“5G+智慧农业”、线上线下双轨运营的农事服务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保障服务,使兰考从昔日“三害”肆虐时亩产仅46.2斤,一跃成为“沃野千里”的吨粮田。
不仅是在兰考,在“齐鲁粮仓”,稻菽飘香、鱼跃莲池、瓜果盈枝都离不开科技加持的精细气象服务。
“灌浆后期是小麦良种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王燕表示,做好干热风等自然灾害的预警防范非常重要,从2024年5月初开始,气象和农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联盟”就持续发挥作用。“气象、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发布干热风等灾害预警提示,为我们做好良种灌溉和‘一喷三防’提供了重要指导。”济宁红地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宁红娣指着手机屏幕说。
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盐碱地曾是农业发展的难题。但如今,在气象与农业技术的共同推动下,盐碱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气象与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分析盐碱地气候特点,探索适合不同农作物生长的气象条件,共同研发优良品种和科学的种植模式,增加了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效益。
“气象部门摸清了玉米生长各时期灌溉量的湿度和深度指标,通过他们预测的精细化灌溉量,我不用去地里,只用手机操作就能完成灌溉,省水省电还省力!”内蒙古突泉县永安镇村民于小东说。2024年,突泉县气象部门着力打造“智能气象节水灌溉技术+合作社+多作物”服务模式,新增示范区面积6485亩,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达60万亩,手机端用户达1.7万人。经过前期试验,每亩地可节水70吨、节电4.5度,综合节省支出不少于185元,力争耕地保苗5500株、粮食亩产700公斤以上。节水节电、降本增产,气象智能节水灌溉技术真正实现了以智能化和科技化气象服务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转型发展。
贺兰山下,风力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排排巨大的风电机组遍布山间,叶片在风中旋转。宁夏气象部门借力引智推进国家级新能源预报服务产品本地化应用,依托区域自动站监测数据和数值预报产品,提升了对风电场运行和电网调度的服务保障能力。
“气象条件对风能发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直接关系到风力发电的效率和发电量,还关系到风力发电站的安全运行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气象服务对我们优化运行策略和提高发电效率功不可没,未来也必将大有可为。”贺兰山风电场技术工程师张轩说。
“我们这里安装院内光伏设施的村民有200户,每人每年可增加收益3000元。”宁夏盐池县冯记沟乡副乡长王磊介绍,根据气象部门太阳能资源评估区划,盐池县因地制宜打造乡村屋顶光伏、村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盐池滩羊养殖”等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积极壮大村集体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生产,要趋利,更要避害。针对农业生产防灾,重庆市气象局研发“气象格点实况预报+农业气象指标”精细化产品体系,构建“气象预报预警+分类分级措施”的农业气象灾害及应对农业技术产品体系,并与农业农村部门签订协议,联合打造一批市级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
2024年7月8日夜间到14日白天,重庆市大部地区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其间,适逢巫山脆李采收上市的关键期,巫山脆李气象服务中心与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发布基于“气象格点实况预报+农业气象指标”的脆李雨害风险预警产品,通过“农业天气通”App等推送“气象预报预警+分类分级措施”信息,该县果业中心等单位及时联动,组织大户采取果树覆膜避雨措施,降低雨害裂果率,有效降低了农民经济损失。
“今年的丰收,多亏了气象部门的精准预报服务,这让我们种地更有信心了!”丰收的田间,农民脸上满溢幸福的笑容。(记者 崔兴毅 通讯员 吴鹏)
(责编:温璐、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