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31 05:55:08 来源: sp20241231
近年来,个人投资理财类金融产品不断创新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消费者在购买金融产品前,一般要进行投资者风险测评。金融机构根据风险偏好、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等指标,将消费者分为保守型、稳健型、激进型等类型。
如实评估自身风险偏好
不久前,河北的王女士为追求高收益,不顾自己“稳健型”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购买了3只风险等级较高的基金,共计30万元。出现亏损后,王女士十分心疼。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投资理财时,应充分理解适当性原则,理性选购金融产品。“适当性原则是根据消费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等级,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通过合适渠道提供给消费者。”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有的消费者是稳健型,更适合采取稳健的投资储蓄策略,有的是谋求高收益的激进型,具有承担风险的意愿和能力。消费者应如实填写投资者风险测评表,准确评估了解自身风险偏好,据此理性选择合适的储蓄、理财、基金等投资产品,避免他人代为评估或盲目跟风购买他人推荐的“热门”高风险产品。
“保本高息”可能是诈骗
“在选购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合同条款等信息,重点关注产品期限、投资方向或挂钩标的、流动性、预期收益率、产品风险等。”河北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有消费者称,购买金融产品时,有的销售人员未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或在评估时诱导其勾选非本人意愿的选项,或一再推介与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不匹配的产品。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应当要求金融机构评估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推荐适当的金融产品,并出具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投资者须知。如遇到违规销售情况,应及时向金融机构上级单位、监管部门反映或向公安机关报案。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消费者应知悉这类产品并非“稳赚不赔”。金融消费者还应警惕“保本高收益”等虚假宣传。根据有关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保本高息”“专家内幕”可能是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投资理财要学习金融知识
上海金融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投资了理财产品,或参加了金融机构的理财沟通会后,消费者如有任何疑问,应拨打正规金融机构的官方客服电话确认产品详细信息,不要轻信任何陌生来电。客户如需购买金融理财产品,务必通过金融机构网点、官网、官方APP等正规渠道购买。
有的金融机构员工私下向客户推荐非所属机构发行或代理的理财产品。对此,北京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消费者应问清是银行自主发行的产品还是代销第三方理财产品。由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产品,均具有唯一产品编码,消费者可依据该编码在“中国理财网”查询相关产品信息;由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消费者可通过银行网点公示的代销产品清单、银行官方网站的在售产品信息专栏或通过拨打银行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查询。
“银行销售的正规理财产品,无论是自主发行还是代销理财,正规流程下购买资金由银行划款后直接进入本行账户,不会要求消费者向指定的账户进行转账或汇款。”北京金融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说。
“消费者应加强学习金融知识,提高风险识别能力。面对可疑情况,及时向正规机构和专业人士咨询,避免上当受骗。”董希淼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29日 10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