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摊贩堵与疏:如何平衡公共空间秩序与民生就业需求?

发布时间:2024-12-21 08:57:55 来源: sp20241221

  流动摊贩堵与疏

  如何平衡公共空间秩序与民生就业需求?

  南方日报记者 贺达源 欧阳胜勇

  实习生 高天遥

  编者按 为城市治理寻找新出路,为夜经济注入新活力。如何从源头上解决流动摊贩的管理难题,全国多个城市各级政府积极探索化堵为疏新路子。以广东惠州为例,去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心城区惠城区试点设立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疏导区,由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希望引导更多的流动商贩积极入市,规范经营。在流动摊贩疏导区建设中,如何坚持疏堵结合推进精细化管理,让人间烟火与城市文明并行,值得探索和思考。

  “再也不用和城管打游击了”,今年以来,上海、兰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出台政策,不再全面禁止摆摊,对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然而,政策调整后流动摊贩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带来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流动摊贩管理如何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

  更早进行流动摊贩疏导区试点的惠州等地的经验显示,疏导区设置得当的镇街,流动摊贩乱摆卖有望减少80%,一线城管执法人员的管理工作量随之减少大半。“之前是围追堵截,有时还会发生冲突;现在是精准疏导,压力小了很多。”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街道执法队食安办主任杜凯坦言。

  不过,伴随着流动摊贩疏导区的设立,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哪里设置疏导区、如何运营好疏导区则颇有讲究。此外,流动摊贩疏导区设立后,如何确保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也成了各地面临的共同难题。

  过去堵

  城管围追堵截 摊贩明争暗斗

  流动摊贩管理压力大,市民投诉多,经常和城管人员发生冲突。摊贩之间也存在明争暗斗,最大的矛盾在于占位子。

  “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划定摊贩经营场所。”9月1日起,新修订的《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对这一举措不少街道正在落实中。

  今年4月,兰州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外摆经营的指导意见(试行)》,规范了设置外摆区域、个人设摊行为,明确了外摆设置条件,提出了创新设置特色点位,鼓励形成“基本商业为主体、设摊经营为补充”的服务格局。

  今年2月,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新时期设摊经营活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区人民政府会同市有关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划定设摊开放区,设置特色点、疏导点、管控点,同时划定严禁区、严控区、控制区等。

  流动摊贩多了后,带来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污染和交通拥堵。有市民直言:“支持摆摊,支持烟火气,但不要摆在我家附近。”

  保留城市烟火气的同时,如何将负面影响降到最小?惠州两年前也面临着类似的困惑。2021年5月通过的《惠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规定,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根据流动摊贩就地发展和集中管理的需求,在不影响安全、交通、市容环保等情况下,在城市非主干道临时指定一定路段、时段供流动摊贩集中经营。

  2022年下半年,惠州开始在惠城区试点设立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疏导区。在此之前,惠城区作为惠州中心城区,流动摊贩管理压力大,市民投诉多,流动摊贩甚至经常和城管人员发生冲突。

  “不是所有的摊贩都愿意听劝,有些堵在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我们管他不听,就容易发生冲突。”杜凯向记者展示了手机里队员在冲突中被抓伤的照片。

  为了管理好辖区的流动摊贩,不少城管队员对流动摊贩围追堵截。杜凯所在的河南岸街道常住人口超25万,是惠城区13个镇街中常住人口最多的,由于城管队员人手不足,此前每年要花近百万元购买第三方服务,安排人在主干道盯梢。

  惠城区江北街道东江大桥和鹅城大桥中间的东江三路紧邻东江,每到夜幕降临,不少市民游客喜欢到此散步纳凉。此前,一公里多长的路边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地摊,做些柠檬茶和小吃,给路人提供几张歇脚聊天的桌椅,小贩张永尧的摊位也在其中。

  随着这里人气越来越旺,摊贩之间的明争暗斗也越来越强烈,最大的矛盾在于占位子。

  “好位子上,一晚能挣一两千元。”张永尧说,“只要能挣超过700元的摊位,就值得占。”为了占位子,这里的摊贩几乎天天都会发生口角,甚至还会动手。

  为了守位子,张永尧和其他4名摊贩组成小团队。从中午12点开始,每天轮流过来守到下午五六点出摊。

  尽管如此,还是会遇到强占。有一次,张永尧已早早停好自己的车,准备摆摊做生意。但另一个看上这个位子的摊贩,直接用车堵住张永尧的摊子,阻拦他把东西拿出来,“怎么说都没用,吃了一肚子气,最后只能离开”。

  不过再好的位置,城管一来,大多摊贩只能一哄而散,要想有一个好位置又得重新花费一番功夫。

  现在疏

  设临时摆卖区 吸引摊贩入驻

  惠州试点设立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疏导区,由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夜市的管理责任落到了运营方,城管压力骤减。

  对在惠州沿江路边摆摊,张永尧一直提心吊胆。尽管有熟客帮衬,最多一天能挣到2000多元,但除了摊贩间的争斗,若遇到城管长时间的巡查,经常一周多都不能出来摆摊,生意稳定没法保证。

  惠州试点设立流动摊贩临时摆卖疏导区后,江边相隔几百米设置了花里头潮聚公园和湾城时光夜市两个疏导区。由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工作。

  一个普通的周四晚上,花里头潮聚公园夜市中不少人在聊天,坐满了三分之二的桌椅。夜市运营方为摊位免费设计了招牌。明亮的灯光、统一的桌椅、有设计感的摊位,再加上一些网红元素,这里很快成为惠州年轻人的热门打卡点。

  花里头潮聚公园夜市改造好后,张永尧决定进来一试。夜市运营方提供了摊位与水电,张永尧也重新置办了买卖的设备。

  “摊位费每月2200元、水电200元,初期投入确实有些大。”张永尧说,“现在虽然每天挣的有多有少,但是生意可以稳定,每天都有得赚。”

  给一桌客人送完毛豆后,张永尧坐在自己的摊位前,一边给冰柜里添着食材,一边吹着江风,看着外面热闹的场景,笑称“以前摆摊可没有这么舒心”。

  除了江边这个夜市,惠州的龙丰夜市也久负盛名。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人头攒动,几乎每个摊位前都会排着长长的队伍。

  今年国庆假期,江铭豪的爆肚店生意不断。他把一份接一份的爆肚从锅里捞出,撒上调料,浇上芝麻酱,麻利地送到顾客桌上。

  目前,江铭豪在龙丰夜市摆摊已经快3个月。来这里之前,他做过物流、客服,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随着龙丰夜市的繁荣,家里一名亲戚邀请他来这里摆摊。

  “这里客流量大、稳定,能保证收益。而且入驻成本不高,摊位费每月1500多元,统一摆摊车也是管理方提供。”但是生意火爆和较低的入驻成本,也意味着竞争压力很大。近两个月来,江铭豪摊位两边的商家已经更换了3拨,“选品很关键,选不好淘汰很快”。

  此前,龙丰夜市一半是小吃摊,一半是服装摊,去年年底改造升级后,小吃摊由三四十家增加到了一百三四十家。龙丰夜市负责人吴从华介绍,夜市设立了管理服务中心,为了确保夜市整洁有序,保洁和安保人员就有二十个。

  位于惠州学院附近的皓月园夜市原本在学校旁的马路边。此前,流动摊贩把马路堵得拥挤不堪,摊贩们为了占更靠路口的位子,经常会相互拥挤,甚至斗嘴动手。惠州学院大四学生小王每次到旧夜市,总觉得“经历了一场搏斗”。现在除了学生外,附近不少居民也会到皓月园夜市逛逛,“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

  皓月园夜市打造好后,惠城区河南岸街道将辖区的其他流动摊贩也逐渐疏导到这里,一个个小摊连成四个长排。“街面乱摆卖减少了80%,我们工作压力也小多了。”杜凯介绍,“以前每天晚上都要有两个队员在学校附近守着,公安也要两个人,很头疼。”

  现在,夜市的管理责任落到了运营方,杜凯和同事只需在日常巡逻时到夜市查看,队员们有了更多的精力去做其他的工作,此前每年近百万元购买第三方服务的费用也省下了。

  未来盼

  固定选点得当 兼顾人气环境

  伴随着流动摊贩疏导区的设立,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在哪里设置疏导区、如何运营好疏导区颇有讲究,既要兼顾人气,又要把对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哪里设置流动摊贩疏导点并非一件易事。“你选的地方他不愿意去,他愿意去的地方,你不让他摆,他愿意去的是地铁口、学校周边、主干道路口等人流密集区,这些地方本身我们就是严管的,存在矛盾。”从事多年城管工作的深圳一街道执法队负责人对记者分析。

  “区领导还带队去淄博考察,淄博所谓到处都是烟火气,其实也不是满街都是摆卖,而是有几个政府重点打造的固定地方,有一些集中摆卖和烧烤门店。”上述负责人表示,“这样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对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小。”

  为了运营好龙丰夜市,吴从华也去了淄博考察学习,当地如今对夜市摊贩的规范管理令他印象深刻。2023年5月,龙丰夜市在安全生产经营方面进一步完善。比如让128个摊档口的夜市经营方统一持健康证上岗;新增5个卫生间,提升卫生环境;区域内严禁销售瓶装啤酒,统一出售易拉罐啤酒。

  淄博烧烤火了之后,为规范市场秩序,有效治理违规占道经营等不文明现象,2023年5月,淄博市张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八大局便民市场、浅海美食城周边为试点,设立临时售卖区域,既给流动摊贩“安了家”,又缓解了“管理难”问题。

  今年5月,兰州高新区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地摊经济健康文明发展,在不占用消防通道和盲道、不影响市容环境、不影响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条件下,在辖区内合理选址设置临时便民摊点区域,制定并公示临时便民摊点区域设置标准和经营规范。

  上海奉节区流动摊贩管理难度大。不少地方一头是占道设摊带来的交通影响和“脏乱差”,另一头市民就近买菜难,市容环境与民生保障难以平衡。为了破解难题,今年来奉贤区在上海率先探索设摊经营疏导点,把“马路菜场”搬进“新家”。

  广东省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会副会长刘伟表示,堵疏结合的治理方案是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一项创新实践,平衡了公共空间秩序与民生就业需求。但地摊经济作为一种非正规经济形式,其存在本身必然同具利弊双面性,达到各方满意并不容易,还要避免对有门店的同类经营者造成太大冲击。城市发展应以包容的态度去认识并接纳其非正规性,给生活在其中的社会弱势群体平等的空间发展权利,保障其享受基本生活权益,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因此政府有义务引导公共资源多向地摊经济提供帮扶和扶持,加强政策供给与资源配套,将共治共享原则贯彻其中,以多元参与、合作参与的方式实现疏堵结合,推动并实现城市善治。

  夜幕降临,杜凯和队员们又开始了日常的巡逻。随着夜摊经济越来越活跃,在“堵”与“疏”之间,如何既能释放城市的烟火气、又能确保安全与文明,成了城市管理者们面临的一个长久课题。

  记者手记

  做好精准疏导

  保障灵活就业

  “支持摆摊,支持烟火气,但不要摆在我家附近。”没想到地摊经济也有邻避效应。流动摊贩在给市民带来便利的同时,产生的占道、噪音等扰民问题,一度也受到周边居民诟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近年来不少地方对“夜经济”越来越重视,通过流动摊贩等“夜经济”形式带动了商圈人气、带火了夜间消费。此外随着灵活就业人员的增加,流动摆摊也成了不少人的一个工作选择。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多个城市开始设立流动摊贩疏导区,试图通过精准疏导既能释放城市的烟火气、又能确保安全与文明。

  记者多方走访后发现,流动摊贩管理并非易事。过去城管部门采用围追堵截的方式,容易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城管和小贩的冲突时常见诸报端。此外流动摊贩长期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真空环节,由于没有营业执照和固定营业场所,市场监管部门往往难以对其进行监管,存在较大隐患。

  对于城市管理来说,引导摊贩统一到疏导区摆摊,减轻了管理压力;对于市民来说,疏导区更有序的管理意味着更多的便利;对于流动摊贩来说,在疏导区摆卖不用再东躲西藏,和其他摊贩的明争暗斗也大为减少。然而,如果疏导区设置不当,摊贩们赚不到钱,不少人仍然会选择到路面上自由摆卖。

  流动摊贩疏导区的成功,实现多方共赢是基础,疏导区选点和良好的运营则是保障。疏导区设立后,期待城市管理与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多方联动,对疏导区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等问题进行有效监管,让城市管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同时,如专家所说,以包容的态度去认识并接纳其非正规性,也要避免对有门店的同类经营者造成太大冲击。(南方日报)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