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16:04 来源: sp20241122
10月2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会见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会见从16点开始,持续了近一个小时。
加利福尼亚,美国西海岸重要门户,经济总量居全美各州首位,在对华友好交往和务实合作中长期走在全美前列。纽森此次于10月23日至29日访华,是2020年以来第一位来访的美国州长。
在中美关系呈现止跌企稳积极势头的关键时刻,习近平主席会见美国加州州长,备受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关注。习近平主席谈到的三个关键词,饱含深意。
(一)“珍惜”
“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成果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指出。
珍惜,是由于中美关系对于两国、对于世界至关重要。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作为两个世界大国,中美能否确立正确相处之道,攸关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前途命运”。此次会见中讲到的一组数字,可以直观地说明——
中美两国是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人口总数占世界近四分之一、双边贸易额约占世界五分之一,双方利益交融十分紧密。
加州同中国长期保持密切经贸往来。纽森在会见中说,世界上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关系比美中关系更加重要,美中关系事关美国的未来,也关乎人民的幸福。
珍惜中美关系数十年来之不易的成果,关键是找到两个大国避免走入“修昔底德陷阱”的正确相处之道。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重申了中方处理中美关系的三原则——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方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希望美方同中方相向而行。”
“我赞同习近平主席关于发展美中关系应该秉持的原则,愿本着同样精神推动加州加强对华交往”“加州愿做中国长期、稳定、强劲的合作伙伴”……纽森的表态,传递了对华交往“众声喧哗”中的理性务实声音。
(二)“汇聚”
习近平主席在会见中指出,发展好中美关系,需要汇聚各方力量。
汇聚各方力量、发展好中美关系的深远考量,体现在习近平主席近来同美方各界的交流中——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已5次会见来华访问的美方人士,分别向“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颁奖晚宴致贺信,并接连复信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史迪威将军后人、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和飞虎队老兵等。
在这些外交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了中美关系“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此次会见纽森,习近平主席又提出中美关系“活力在地方”,表达的是对中美地方合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38年前,时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访问美国,第一站就是加州旧金山。会见中,习近平主席愉快地忆及当年访问加州的情形。
几十年来,中美地方合作枝繁叶茂。如今,加州同内蒙古、江苏、广东、四川是友好省区州;加州有关郡市同中方结有57对友城;加州是在美华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和中国留学生最集中的州之一;加州及旧金山等多个地方议会通过反仇视亚裔法案……这些,都说明了地方交往在中美关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纽森曾作为旧金山市长三次访华,此次又作为加州州长于疫情后率先来访。他说,“历史上华人为加州建设作出过重要贡献,加州一直是美国对华合作的重要门户”“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加州将继续是中国的可靠伙伴”“‘去风险’和‘脱钩’不是我的选项,中国越成功,我们越受益”……充分展现了蕴藏在美国地方的对华交往合作澎湃活力。
(三)“潜力”
要让活力源源不断,就要让潜力充分释放。
会见中,习近平主席表示,中美在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双方完全可以加强这方面合作,将其打造成中美关系发展新亮点。
在两国关系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把目光投向“潜力”,透露着对通过双方共同努力,拉长中美关系正面清单、缩减负面清单的期待。
习近平主席专门指出的“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既是中方这些年来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携手各方应对全球性挑战中重点关注的新兴领域,也是纽森此次中国之行重点寻求中方合作的领域。
纽森此次访华,先后到访香港、广东、北京等地,对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清洁能源等的关注贯穿始终。就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的当天,纽森代表加州政府同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了关于加强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合作的谅解备忘录;10月26日,纽森还同中国生态环境部及多个地方负责人共同出席“长城气候对话”。
时隔13年再度访华的纽森感慨:“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在新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令人赞叹。”在同习近平主席会见后,他还说,中美关系不是零和博弈。一些人习惯从狭隘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他会从多样化的角度看待世界。
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前提下,推进绿色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符合双方共同利益,也再一次表明:中美共同利益和责任远大于分歧;充分挖掘中美合作的潜力,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大有可为。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鞠鹏
主笔:杨依军、邵艺博
统筹:刘华、邱红杰、王绚、白洁
摄影记者:黄敬文、李学仁、庞兴雷、翟健岚
视频编辑:杨牧
视觉|编辑:唐兴、张惠慧
新华社国内部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责编:徐婵、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