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15 23:02:33 来源: sp20241215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纪委工作人员赴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开展调研监督。董鑫华 摄
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着眼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水利作为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行业,既是工业产品设备的重要市场,也是数字化赋能的重要领域,更是生产要素供给的重要保障。水利部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始终围绕“国之大者”,聚焦水利部核心职责使命,不断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确保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精神在水利系统落实落地,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贯通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和关于新型工业化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切实增强服务“国之大者”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新时代治水工作和新型工业化建设,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的“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在治水管水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为核心的理论体系,明确了新时代治水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原则、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在新型工业化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期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派驻机构要融会贯通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深刻把握其科学体系、精髓要义、思想脉络和内在联系,找准监督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口,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立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伟大复兴,把握根本目标的一致性。无论是治水管水,还是推进新型工业化,都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大事。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关于新时代治水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安全是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全党要大力增强水忧患意识、水危机意识,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贯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必须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把治水事业和新型工业化建设融入到保障国家安全的大战略,融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各环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物质技术方面构筑强大基础、提供坚强保证。
立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四化同步”要求,把握发展路径的协同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其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水安全的严峻形势,发展经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包括推进农业现代化,都必须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原则。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不是顺序发展的“串联式”过程,而是叠加发展的“并联式”过程。要准确把握“四化同步”要求,找准水利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生性。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水利等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与新型工业体系是共生共荣的有机整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经济循环畅通需要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党中央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这对水电基地、重大引调水、供水灌溉、防汛减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明确部署。要立足党中央提出的“三新一高”重大决策部署,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现代产业体系全局中统筹谋划,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在更高水平上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顶层设计,推进国家江河战略与新型工业化建设战略高度协同、紧密衔接
战略问题是事关根本、全局和长远的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实现新型工业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2035年的重要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水资源问题考虑进去。如何放眼全局、服务大局,加强战略配合和战略协同,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政治课题。
事实上,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与新时代工业发展的需要极不匹配。全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一些重要工业基地都存在水资源严重不足等问题。比如,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但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约为20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0。长三角地区是我国重要装备制造业基地,但却以1/27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国1/6的人口和1/4的经济总量,水资源水环境压力巨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但区域内75%的水量为汛期来水,难以有效利用。此外,今年海河流域发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对京津冀地区多个工业区造成冲击,也暴露出不少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从长远来看,这些突出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严重制约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水利部党组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治水思路,立足流域整体和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科学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力支撑了南北方协调发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自2014年12月全面建成通水以来,截至2022年底,累计调水量已达594.15亿立方米,相当于支撑了北方地区11.47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下一步,要督促水利部各级党组织提高政治站位,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推进国家江河战略与制造强国战略、新型工业化建设的战略对接,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针对性加强国家水网建设,高质量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点骨干工程建设,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有力的水资源支撑,构筑起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强化要素赋能,以水资源高水平利用助力工业发展方式根本性变革
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新”,是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潮流、着力实现发展方式根本变革的工业化,必须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生。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控制性要素。水资源高水平利用,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要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作为派驻监督机构,我们要督促水利部党组深入贯彻“四水四定”要求,坚决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水利力量。
抓治理补短板。工业部门历来是我国重要用水部门之一,2022年工业用水为968.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6.2%,超过生活用水,位居第2位。当前,重点工业区面临的水资源短缺、地下水超采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水资源分布格局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一定程度上存在错配,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矛盾之一。要督促水利部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统筹推进省级水网建设,打通国家水网“最后一公里”,努力建设更加系统、更加安全可靠、更加智能、更高质量的国家水网,全面推进华北地区和10个重点区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动解决重点工业区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大幅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
聚主线保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必须首要保障重点行业、关键领域的水资源需求。当前,先进制造业对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在芯片制造中,光刻、蚀刻、沉淀等工序,都需要大量使用水资源。据估算,一家8英寸晶圆厂每小时用水量250吨,12英寸晶圆厂则达500吨。再比如,生物医药制造对原水水质具有很高要求,如果原水水质遭受有机物等污染,势必严重影响药品质量。例如,浙江省绍兴市拟建镜岭水库,重点支持对水质、水量要求高的集成电路、医药制造等产业发展。要立足新型工业的高标准严要求,集中解决水利工程体系不够完善、水资源管理标准不高、智能化水平低等问题,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等短板,为高端制造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水资源基础。
守底线防风险。新型工业化道路,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大力发展水电等绿色增长新动能,助推绿色制造工程。要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大力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强化水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要认真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将规划水资源论证作为工业规划审批决策前置条件,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促进工业发展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协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集中解决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新老水问题,推动新型工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丰富应用场景,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需求驱动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求驱动是新型工业迭代升级的重要源动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吸纳投资大、产业链条长、创造需求多等突出优势,水利领域强大的产业需求,必将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广阔的应用市场。
根据对枢纽工程、引水工程、河道工程3类14个项目进行统计,设备费用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比重平均为4.6%。如,枢纽工程中的大藤峡等水利枢纽,设备费用投资占比达12.1%。再者,发展节水产业也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水利领域大量节水设备的使用,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如,在石化化工行业中,炼化企业的工业循环水冷却塔水汽回收利用等一批节水工艺技术推广应用比例超过20%。
与此同时,在日常监督中我们发现,水利行业工业化最新成果运用比较滞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的深度融合度仍然不高。目前,我国5G网络设备市场份额占全球将近50%,5G基站数占全球的60%以上,不仅能“上珠峰”,还能“下煤矿”“进海港”。但是,水利行业5G运用不够广泛,部分重要水文站尚未开通5G,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不高,算据、算法、算力明显不足。如,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通量卫星互联网阶段,我国在轨400多颗,居全球第二位。但是,水利系统在水土流失治理、国际河流管控、水库运行安全等卫星技术的应用才刚刚起步。
此外,水利科技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一方面,我国的水文监测仪器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监测仪器主要依靠进口,精密实验分析仪器几乎全部进口,在精密加工等核心技术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国外进口仪器价格昂贵、使用水平低、维修维护困难、实验数据安全不保,且部分仪器被欧美国家以军民两用影响国家安全为由实行技术封锁和限制出口。另一方面,计算分析软件以国外进口为主,国内数值模拟软件的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可视化和商业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标准化接口,开放性不足。行业各类管理平台的操作系统多依赖进口,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岩土工程等数值模拟软件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下一步,要督促水利部系统“跳出水利看水利”,广泛运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丰硕成果,推进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推动加强科技赋能,充分运用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物联网监测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要立足于确保我国水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推动加强水利工程设备以及节水设备的攻关突破,大力研发推广喷灌、滴灌、用水计量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带动提高水利设备的国产化水平,为新型工业化建设交出“水利答卷”。(王新哲 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水利部纪检监察组组长、水利部党组成员)
(责编:曹淼、李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