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5 17:00:47 来源: sp20241125
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加强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既要注重调控工具创新、调控政策协调配合,也要寓改革于调控之中
福建武夷山大王峰下,崇阳溪畔。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以“万里茶道”为背景,生动演绎中国茶文化,并将敬茶等民俗融入演出,今年接待人数已创出开演14年来新高。
“最多一天接待了400多位游客,巴适得很。”在四川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东篱集竹编研学基地负责人蔡凤谦难掩兴奋。国家级非遗项目道明竹编的体验项目,既传承了古老手艺,又带火了乡村旅游。
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到《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宏观政策瞄准高质量发展同向发力,形成推动今年文旅产业蓬勃向好的合力。今年国内游超54亿人次的预测数据,印证着内需稳步复苏,也折射出宏观政策带来的积极影响。
宏观调控是党和国家治理经济的重要方式,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政策在淡化经济周期性波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化解外部压力、应对内部困难,各类宏观调控措施密集推出、持续显效。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举措、成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延续优化完善并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宏观政策落地,助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实践有力证明,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精准有力实施宏观调控,方能把我们的制度优势转为治理效能。
高质量发展阶段,宏观调控方式具有新的特点,需要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宏观调控必须适应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经济形势变化,该扩大需求时要扩大需求,该调整供给时要调整供给,相机抉择,开准药方”。与以往的逆周期政策相比,新时代以来我国没有采取大规模强刺激,而是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多重目标并重,强调政策的精准有效、取向一致,因而没有形成大规模的重复投资以及新一轮的低水平产能过剩。例如,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这既不增加地方偿还负担,又实现了补短板、强弱项、惠民生,在建项目还能在今明两年形成较大实物工作量,可谓一举多赢,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复杂多变局面下驾驭经济工作的高超智慧和能力。
新形势下加强宏观经济治理能力,既要注重调控工具创新、调控政策协调配合,也要寓改革于调控之中。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是一门“弹钢琴”的艺术,既要注重短期的政策效应,也要关注中长期效果;既要加强逆周期调节,也要预留跨周期调节的政策空间;既要提高单一政策针对性,又要增强各项政策取向一致性;既要有力有效,又不能重走老路、透支未来。坚持问题导向,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我们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比如,《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提出:“1个采矿权范围内原则上只能设置1个生产系统。”这项务实举措,有利于严格矿山安全生产准入、消除安全隐患。又如,《关于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促进内外贸规则制度衔接融合等5个方面提出18条措施,力求打通阻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关键堵点,助力企业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顺畅切换。着眼未来,宏观调控保持战略定力,因势利导、统筹谋划、精准施策,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就能切实增强应对挑战、抵御风险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近期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坚定信心、增强定力、攻坚克难,让“有形之手”与“无形之手”配合得更精准、更有力、更有效,中国经济航船必将沿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26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