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9:32:15 来源: sp20241127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了《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作为202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以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等多方面进行了部署,明确提出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2003年6月,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关键在于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效,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精准务实培育农村产业。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在于产业的振兴。二十年来,“千万工程”取得了历史性、开拓性、引领性的巨大成就,助推着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中国之治”探索,深刻变革了乡村产业结构、治理理念、服务方式,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全国各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截至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其中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有效用标产品超1万个。站在新的起点上,要聚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调动主产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全力推动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积极推动向多元化的农产品生产方向转变,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有效拓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千万工程”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得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生动写照,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千万工程”对促进生活富裕的推进效应,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更显著提高了乡村的公共服务水平,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加快补齐乡村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短板,为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创造完备的基础设施支撑,着力增强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提高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要系统把握城乡关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要素更多下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不断增强乡村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统筹建设生态宜居乡村。21世纪初的浙江,针对人居环境“脏、乱、差”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滞后问题,农民群众反映强烈、怨言多,开展村庄整治、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成为当时浙江农民群众的最大需求。“千万工程”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再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今日浙江,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站在新的起点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农民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为他们服务为宗旨,精心谋划落实服务措施,同时,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携手共建美丽乡村;要着力把乡村的“生态优势”变成群众的“民生福利”,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艾鹏)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