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1 23:33:47 来源: sp20241101
人民网湖州12月5日电 (欧阳易佳)据自然资源部消息,近年来,我国围绕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
首届自然资源与生态文明论坛近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举行,本届论坛以“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交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自然资源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广华出席论坛时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近年来,自然资源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王广华表示,在加强自然资源调查和资产管理方面,完成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查清我国陆地国土利用现状等情况,统筹实施森林、草原、湿地资源调查监测,完成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新一轮海岸线修测等;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推进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建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统一报告制度。
在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方面,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改革,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王广华介绍,通过报请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构建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统筹划定“三区三线”,确定18.65亿亩耕地、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划定陆域和海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319万平方公里。
“我们围绕‘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组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完成治理面积8000万亩。”王广华说,“完成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近435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60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自然资源部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累计植树造林10.85亿亩、种草改良6.6亿亩、防沙治沙3亿亩、修复和新增湿地12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荒漠化、沙化土地实现持续“双缩减”,为全球贡献了1/4的新增绿化面积。
“我们认真履行湿地公约、荒漠化防治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公约等责任义务,推进生态保护全球行动进程。”王广华介绍,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方面,通过参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等行动,发起全球滨海论坛;参与国家管辖范围外海域生物多样性养护与可持续利用国际协定等磋商;开展深海、极地科学考察,加快建设我国第5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向联合国捐赠2000、2010、2020三版高分辨率全球地表覆盖数据,服务全球生态环境监测、气候变化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规划。
据了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第一批)》在论坛上发布,案例梳理了我国生态修复领域探索形成的典型技术模式和科学举措,以及各地在统筹管理、体制机制、资金筹措等方面的经验做法,涉及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等7个领域的31项技术入选。
据悉,为促进生态修复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调动各类生态修复主体技术创新积极性,提升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科学化水平,2023年7月,自然资源部启动了建部以来首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创新适用技术名录征集推荐工作。下一步,自然资源部将密切关注名录推广应用效果,持续推广应用优秀的生态修复技术,提升生态修复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责编:王连香、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