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5:49:32 来源: sp20241115
央视网消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从今天(1月23日)起《东方时空》推出特别策划《中国信心:蓄势发力新动能》,我们选取了东西南北中五个省份,有沿海地区也有内陆省份,既关注各地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积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也关注各行各业打造新质生产力取得的突破和成果。
湖北:传统汽车大省的转型升级之路
今天走进东部省份湖北。湖北是全国汽车大省,汽车是湖北支柱产业之一。去年1—11月,湖北汽车产业营收占全省工业营收的比重达到13.9%,汽车产业发展发挥着稳定全省工业经济增长底盘的重要作用。从1969年第二汽车制造厂落户湖北十堰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武汉为龙头,包括襄阳、十堰、随州在内的汽车产业大走廊,成为我国重要的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基地。
然而近些年,在各地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并初见成效时,湖北的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去年1—11月,湖北省汽车产量162.9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3.7万辆,汽车总产量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只占全国6.0%和3.99%,汽车大省体量却不大, 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2023年,湖北提出在全省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明确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其中,并提出力争到2025年,该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新能源、智能网联两个关键词也体现出湖北汽车产业的转型方向,我们先来看看湖北在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的尝试。
记者体验无人驾驶出租车
去年12月29日,武汉市又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通过审批,正式对外开放。目前,在武汉市的12个行政和功能区内,都可以行驶无人驾驶的出租车,总台记者日前就在武汉街头,深度体验了一把乘坐无人驾驶出租车出行。
呼叫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过程和呼叫网约车类似,通过小程序或者app都可以进行。输入起点和目的地后,系统会自动估算出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所需时间,然后点击呼叫车辆即可。
车辆到达之后,需要先在车门旁的小键盘上输入手机号的后四位,确认乘车人身份后,车门才会解锁。上车之后,车辆还会通过语音提醒乘客系好安全带,并播放安全须知。点击乘客面前屏幕上的出发按钮,车辆开始启动出发。看着空无一人的驾驶室,记者心里难免忐忑,但很快车辆的平稳行驶就打消了记者的不安感。
记者通过面前的屏幕注意到,这辆出租车的车速并不慢,在城区道路行驶时,最高车速接近60公里每小时。而通过乘客面前的屏幕,不仅可以看到车辆的行驶路线,行驶时外部路面上的各种信息,而且还可以调节车内的空调,播放音乐。半小时后,车辆抵达目的地。下车前,出租车还会提示记者开门前要注意侧后方的人员和车辆。
湖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加速跑
目前,武汉已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无人驾驶车牌照”过千的城市,已经向20家企业累计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954张。武汉市大幅扩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范围,2023年12月,武汉示范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12.1万单。这是继11月首次突破10万单之后,再次迎来大幅增长。目前,武汉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里程突破3378.73公里和开放区域辐射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均保持全国领先。可以说在智能网联汽车这个一片“蓝海”的领域,湖北目前正加速跑在全国的第一方阵。
聚“零”为“整” 重构产业链
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积累起来的优势和动能,也开始带动湖北省的新能源汽车加速转型。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全省汽车产量53%,是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所在地,被当地称为“车谷”。这里集聚了10家整车企业、14座整车工厂和1500多家零部件企业,整车产能250万辆,形成涵盖动力系统、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智能座舱系统、电气系统等的完整汽车产业链。
目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经聚集了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上下游企业100余家,产业规模达到百亿元人民币,计划到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千亿级别。从传统的燃油汽车产业链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武汉经开区如何在产业转型与重构上发力?我们先从武汉经开区招商局一位科长的工作说起。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局二分局科长 胡邦:在现在汽车大形势下,我们更多的是先做好产业分析,选好一些目标客户,我们是主动上门、主动出击、拜访企业,寻求合作机会。
每周,胡邦至少要跑5家企业,了解企业经营情况、项目建设进度、后续投资规划等,还会同步推荐区里的新政策。他告诉记者,除了外出招商,通过对存量企业的上门拜访而开拓的新项目占比能达到30%。
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地毯式扫描”,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产业招商图谱,挂图作战、索骥招商,如今,武汉经开区的汽车产业链又多了一些新面孔。不到一年时间,建发、国控、楚象三家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新能源汽车供应链项目,将强化汽车产业的供应链稳定与韧性。
眼前这些颜色亮丽、造型时尚的保险杠是专门为某售价百万级电动汽车打造的。喷漆之后,工人还需细细打磨确保保险杠表面光滑。最终通过桔皮仪检测,数据达到9级以上才算合格。而以往,这个公司生产的传统燃油车保险杠,这一数值只需要到7级。
作为一家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这家公司可生产汽车门板、仪表架、中控台、底盘、保险杠等近20款产品,仅中控台每年的订单都超20万个,已成功进入多家主流新能源车企的供应链体系。然而,在三年前转型之初,上门寻求合作时却并不受待见。
新品开发,谈何容易。当时,公司既没有了解新能源汽车需求的人才储备,又缺乏设计经验。即使设计出来,又隔着一道生产制造的难关,每10个设计方案能真正生产出来的不到一半。经过近3年的摸索,如今,公司的生产模式已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从被迫转型到主动求变,依托强大的传统制造能力,这家公司持续创新,最新研发的发光保险杠、门板氛围灯等多款新品已进入试装车阶段。
东风汽车:“大象转身” 向“新”进发
武汉经开区的转型是湖北汽车产业转型的缩影。说起湖北汽车产业,我们就会联想到湖北的汽车名片——东风汽车公司。作为共和国汽车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之一,东风把湖北带入了汽车发展的快车道,时至今日,汽车依然是湖北支柱产业。但曾经风光无限的东风这几年有些沉寂,燃油车销量有所下滑,甚至出现大幅度降价,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力不够,销量和风头正盛的其他品牌比差距较大。传统车企转型不易,如同“大象转身”。
2021年,东风公司发布十四五规划,提出“跃迁”行动,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跃迁”行动的阶段性成果又如何?我们采访了在跃迁行动中诞生的两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来看看他们的故事。
这款车是东风集团与2021年在“跃迁计划”下诞生的电动越野车,沿袭的是东风传统的军用越野车,但来到生产车间,我们却发现了很多并不“传统”的东西。外观全透明的总装车间,生产流程一目了然,生产线并非流水式,而是模块化、柔性化的产线,因为这里生产的每一台车,配置可能都不一样,打开APP,用户可以在线选择个性化的购车方案。
从“我造什么车你用什么车”到“你需要什么车我造什么车”,东风集团完成了一次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每天夜幕降临,驱车经过武汉市东风大道时,总能够看到猛士科技园的透明生产车间灯火通明。截至目前,这款车的累计订单量超过5000台,平均车价达70万元。
相比猛士的顺利,另外一个更早开始新能源转型的品牌——岚图从产品研发到销售,摸索的时间更长。2020年7月29日,岚图汽车发布品牌战略,2021年6月,第一款量产车下线。为更好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从诞生开始,蓝图就面临两大课题。
在产品方面,岚图的步伐走得很快,三年之内连续推出三款车型,开发了基于未来的智能化整车电子电气的架构,注重核心技术的自主掌控。但是从市场的反馈来看,岚图的销量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温不火。
一面进行体制改革,比如引入一些外部资本,实现员工的小部分持股,把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长期绑定,再比如,尽量缩短决策链条,把内部管理层级简化到三级。一面考虑如何更灵活应对市场,更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岚图在产品形态上,开发了纯电动化的架构,未来汽车可以和用户直联,就相当于手机和用户直联一样。同时,在营销策略上,也开始学习互联网型车企,在各大网络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仅仅是在4S店里宣传自己的车型。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2023年12月,岚图汽车交付新车10017辆,同比增长479%,环比增长43%。同时,岚图汽车2023年全年销售50552辆,同比增长160%,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央视网)
【编辑:唐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