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03:11:49 来源: sp20250102
5月7日是世界田径联合会发起的世界少儿田径日。由世界田径联合会倡议、中国田径协会指导的“世界少儿田径日暨中国少儿田径月”活动于5月1日正式开启,为期一个月。如何让少年儿童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并养成运动的习惯?民进北京体育大学支部主委、北京体育大学教授章碧玉给出了她的解析。
体育训练讲究“从小抓起”
不同学龄阶段的体育教育有不同的考量。章碧玉强调,“尤其要重视幼儿阶段的体育训练”。
她称,“三岁开蒙”有据可循。从人脑发育过程看,3岁幼儿的大脑已发育至成人大脑约百分之六七十的程度,至6岁时,已接近成人的90%。早期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幼儿和低龄儿童的感知觉发展,对他们后期的智力发展、学习习惯和个性养成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科学体育训练倡导的是,在幼儿阶段,既要注重精细动作,也要重视大肌肉群的粗大动作技能训练。
在幼小衔接阶段,章碧玉也建议,根据儿童身心发育特点继续开展趣味化的活动。“小学阶段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关键期,因而,体育训练开展得越早越好。”她指出,低龄儿童参与趣味化、多样化的体育运动,能促进动作技能的习得,提高速度能力和协调能力。而且,低龄儿童学业压力较小,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培养运动的习惯和爱好。
“把体育活动的乐趣放在第一位,这也是国际田联倡导的趣味田径项目中的最大特点。”章碧玉随后列举多种趣味项目:撑杆跳远、软式标枪、十字跳、跨栏接力、一级方程式、速度阶梯……
孩子不愿动怎么办?章碧玉称,家长和教师要想方设法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超过20分钟以后,孩子的状态可能就会不一样。”为了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可以发动孩子的同龄人一起活动,多子女家庭尽量让孩子们齐齐出动。
有研究表明,运动改造大脑,让人更加聪明、快乐、幸福。章碧玉对此深表赞同:“体育运动能增强血液循环的效能,促进多巴胺的分泌,使大脑更积极地思考,学习效果会更好。”她称,在课堂教学之前,一些学校会让孩子放下书包,先去跑一跑,这是非常有效的做法。
让孩子掌握“走跑跳投”基本技能
章碧玉认为,体育教师应该把精力花在教会孩子动作技能上。她以指导孩子跑步为例,当一个孩子从教师身边跑过时,这位教师要懂得观察步态,分析动作是否规范,是否存在伤病隐患,并指导孩子纠偏提速。
“动作技能习得是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任务。”章碧玉称,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动作可发现,“走跑跳投”是人类从事体育活动的技术基础,也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在她看来,“田径是体育运动之母”,是否掌握基本动作,是判断少年儿童是否会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准。很多时候,孩子们在学校练习并强化的便是基本技能,如跑步动作、投篮姿势等。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们才能“习得”动作。与“习得”过程相伴的是,他们身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生理机能提升,变得更强更壮。
习得社会生活经验,是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章碧玉介绍,在大自然里奔跑,需要孩子们辨别风向、光线的变化;在运动过程中,他们还可以体会如何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如比较物体大小、比拼速度、运用数字等。规则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被置于活动过程中:在比赛中,参与者想争得好名次,就需要在竞争中胜出;一旦违反规则,则会被惩罚。
此外,学校的体育活动一般以群体形式进行,孩子们可以学习如何互助、克服困难、看待成败等。
“体育是综合性的教育。”章碧玉认为,体育能挖掘出少年儿童在多方面的潜力,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适应社会、创新创造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完)
(《中国新闻》报记者 张乐 报道) 【编辑: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