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5:26:13 来源: sp20241224
中新网 瑞金7月19日电(刘越)万亩森林竹海中,映日荷花别样红。7月18日,“而今迈步从头越——长征路上学党史”采访团走进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且行且观。绿树成荫,草木葱茏,飘扬着红旗的校舍与十余处红色革命旧址遥遥相望。
曲径通幽处,似入画中游。一位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远远坠在采访团后边,鸭舌帽帽檐上的“赖卓越”三个字暴露了他的大名。前头那位气质儒雅、正在接受采访的老人正是他的伯伯赖章盛,也是和君职业学院的校长。
正在接受采访的赖章盛。刘越 摄才上五年级的赖卓越活脱脱就是个小大人。在参观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的过程中,他化身导游,给记者各种科普:中央合作消费总社旧址里有红军用过的手电筒、肥皂和马灯,以前的手电筒跟现在的不一样,特别大,特别糙。
而到了中央总供给部遗址内,他则介绍起陈列的大刀、刺刀来。突然,赖卓越抬头指着墙面上挂着的一幅照片,望向记者:“你看,这是我太外婆呀!”
照片上,一位英姿飒爽的红军女战士,冲着镜头微笑。
中央总供给部遗址内,唐义贞的照片。刘越 摄回到外婆战斗过的地方 继续“战斗”
赖卓越的太外婆,便是赖章盛的外婆。
他的外婆叫唐义贞,曾担任中央总卫生部药材局局长兼卫生材料厂厂长,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妻子。
唐义贞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1931年,她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叶坪——这便是赖章盛的母亲。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唐义贞怀着第二胎,留守中央苏区,继续革命工作,悉心救治伤员。
“1934年,外婆把我妈妈送到于都乡下寄养,当时我妈妈才三岁。后来,她又转移到长汀县四都乡下,生下一个男孩。孩子还没满月,就托付给当地的老百姓抚养。”
赖章盛讲述外婆唐义贞英勇就义的故事。薛丽莹 摄一次战斗中,唐义贞不幸被俘。被俘当晚,她乘敌不备,与同志一起越狱,但又被敌人抓回。“敌人把他们拉到一个河滩上,开了枪,我外婆中弹后并没有死。”提起外婆的牺牲,69岁的老人赖章盛眼眶泛红:“敌人的一个军官说,‘她吞下了一份秘密文件,开膛’。于是他们惨无人道地剖开了她的肚子,我外婆痛得在地上翻滚,嘴上啃得都是土。”
“她就这样牺牲了,当时才25岁。”
英年早逝的唐义贞,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共产主义战士。1932年初,她担任中央红军卫生材料厂厂长,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职工为红军生产出了合格的消毒纱布和消毒棉花,以及大量的中成药品。
或许,先烈铸就的红色基因,早已深植于后辈的血脉之中,成为代代相传、永不褪色的精神纽带。毕业于厦门大学的赖章盛,是原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教授。2015年退休后,他追寻着外婆的革命足迹,于教育事业上“再出发”,继续为党和人民发光发热。
“这是一个红色村子,也可能是我外婆战斗过的地方,所以我来了。”
7月的梓坑村,荷花盛开,风景如画。薛丽莹 摄红军遗址变身教育热土 青年学子传承红色精神
白鹅乡梓坑村,的确是一座红色底蕴浓厚的村落。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迫使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踏上战略转移的征途。同年12月,一批留守中央机关和留守红军从于都县黄麟乡井塘村迁到毗邻的会昌县白鹅乡梓坑村驻扎,继续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
中央军区政治部、红军运输连、中央消费合作总社……这些红军曾经办公过的地点,如今已化作留守苏区中央机关旧址群,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红色桥梁。由赖章盛担任校长的和君职业学院,便坐落在红色遗址周围。作为红军后人,赖章盛深知,红色资源是滋养青少年心灵的宝贵财富。
梓坑村内,中央总供给部旧址。薛丽莹 摄“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带领学生实地探访遗址、学习党的历史、背诵革命诗词,以及学唱红色山歌,讲微党课、红色故事,演红色情景剧。”
值得一提的是,赖章盛还曾组织师生重走长征路,向着40多公里外的于都县长征渡口进发。漫长路途中,学生们仿佛能听到先辈坚定的脚步声。这份体验,无疑成为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通过红色教育,我希望孩子们成长为有理想、有信念、有奋斗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现在一些孩子可能面临着迷茫和困惑,我们想通过老一辈革命队伍的英雄事迹去鼓舞他们,让他们变得自信、自律、自强。”
“希望同学们都能心中有理想,脚下有力量。”
红色教育引领少年梦 红色引擎开启文旅新篇章
“我的伯伯特别忙,一整天这里跑那里跑,要么就是去讲课,要么就是被采访,要么就是带学生们去红色遗址参观。”
赖卓越想了想,补充道:“他很慈祥,不会凶学生。他也经常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习的边界,远不止于教室的四壁之内,它延伸至广袤的大地,与自然同呼吸,与历史共脉动。赖卓越便曾踏上这样一场别开生面的求知之旅——在参加红色夏令营的过程中,他打卡多个党史遗址,耕种割稻,学唱军歌。他还给记者即兴表演了一段《拼刺刀》:“当兵的保卫祖国,练好这一招!”
中央总供给部遗址内,赖卓越即兴表演《拼刺刀》。薛丽莹 摄“我以后想当兵,保卫祖国!”一曲唱罢,他威风凛凛地许下人生目标。在这位小小少年身上,我们能看到红色教育滋养人心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红色培训、研学旅游市场的壮大,近年来,赣南革命老区旅游与教育的融合发展焕发新生机,品牌建设卓有成效。
瑞金市依托“共和国摇篮”“红色故都”资源,大力开发“叶坪革命旧址群”等革命遗址,建成爱国主义示范基地;于都县凭借“长征集结出发地”红色品牌,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东门渡口”持续吸引省内外学子走访参观;信丰县一隅,“百石长征第一仗核心展示园”怀抱沉浸式体验优势,成为高品质红色旅游景区……
中央总供给部遗址内,赖卓越参观红色文物。刘越 摄为凸显文化特色,挖掘发展潜力,赣南地区积极探索培育研学旅游和红色培训产品,成绩斐然。以赣州市为例,初步统计,2023年1至4月,赣州全市共有24.86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研学实践活动,其中14.25万人次参加红色研学实践活动,占比达到57.32%。
此外,赣州建成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宁都县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纪念馆等国家、省、市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个,总数稳居全国前列。
可见,“红培”与“红研”不仅是播种在红色旅游市场这片沃土上的“活力种子”,更是驱动赣南迈向红色文化传承新高地、跻身全国红色旅游行列的强劲引擎。
这股力量,让赣南的红色故事以更加鲜活、多元的姿态,跨越时空的界限,触动每一个寻访者的心灵——想必这也是千千万万曾在赣南革命老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革命先辈们,乐见其成的盛景。(完)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