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0:37:46 来源: sp20241201
核心观点: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只有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迎接更广阔的未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我们仍有不少差距,决不能有懈怠松劲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攻坚克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这一重要特征,并对新时代新征程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2013年到2022年,我国细颗粒物浓度(PM2.5)历史性下降到29微克每立方米,重点城市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7%,重污染天数减少了93%,成为全球大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除此之外,全国完成造林5.0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7.9%。如今,我们的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还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长江干流上,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连珠成串”,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居全球第一;中国向全球提供了50%的风电设备、80%的光伏组件设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在变为现实。
这离不开政策的有力支持,更离不开全国上下对绿色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提出“双碳”目标;从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到践行“光盘”行动、推行垃圾分类……我们做的每一步,都在实实在在地朝着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的方向迈进。
事实证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竭泽而渔、只顾眼前的路子走不通了,只有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迎接更广阔的未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较于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我们仍有不少差距,决不能有懈怠松劲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攻坚克难、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当然,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不是单纯地就环境来解决环境问题,而是在新文明观指导下的经济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方式、文化与科技范式等的系统性革命。而且,高质量发展也包括多个维度,需要以全新的发展优势作为稳固的支撑。因此,要加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结构优化、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文化与科技创新等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深邃思考,更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宝贵“秘笈”。(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