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发布时间:2024-12-21 09:29:57 来源: sp20241221

原标题:知识产权助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举足轻重。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衡付广近日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区各省份有效发明专利量达49.3万件,同比增长16.7%;有效注册商标量达661.3万件,同比增长10.5%;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931个,批准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2389件,分别占全国的38.8%和33.3%。

强化维权服务水平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推进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多举措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水平。

衡付广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四川成都、陕西西安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打造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布局建设内蒙古、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1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2个快速维权中心,在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开展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在西部各省份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320余家,为经营主体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

为助力推进“东数西算”工程,国家知识产权局在贵州、陕西等省份深入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建设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平台,深化应用服务,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沈黎萍介绍,陕西被确定为2024年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方。今年7月,陕西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登记申请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截至目前,平台用户量达233家,提交登记申请324件,发放登记证书131件,登记数据涵盖能源、水务、物流等多个领域,为激活数据要素、做强数字经济提供了有效支撑。

当前,西部地区开放型经济格局加速形成,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是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重要举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多里坤·阿吾提介绍,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新疆分中心成功获批。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合作备忘录》《企业海外(中亚五国)知识产权维权指南》,有效帮助涉外企业提升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推动跨地区合作

近年来,东中西部地区持续聚焦知识产权深度合作。上海、江苏、福建等东部省份同新疆、西藏、宁夏等省份积极对接,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专利转让许可备案次数达到4.3万次,同比增长45.7%。”衡付广介绍,“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专利转化运用服务对接系列活动,在重庆、四川、陕西等地开展跨区域对接,促进中东部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可转化专利有序在西部地区转移转化。

推进落实川渝知识产权合作是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实际行动。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何大伟介绍,川渝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初步建立。当前制定出台3批川渝知识产权合作重点保护名录,涵盖重点商标品牌、高价值专利、优质地理标志三大重点领域,涉及600个知识产权重点保护企业或品牌。两地知识产权局、高级人民法院共同签署《关于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备忘录》,实现工作理念与方式的“同城融合”,信息与资源的“同城共享”,行政执法与司法裁判的“同城标准”。

建立起闽宁知识产权对口交流协作机制,助力创新型企业实现更大发展。“宁夏同福建省以及两省区的6市4县分别签署《知识产权保护对口交流协作意向书》,在跨区域办案协作、人才培训交流、地理标志保护、专利转化运用、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和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等8个方面加强合作。”宁夏回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局长马如林说。

用好地理标志

四川凉山州培育形成以盐源苹果、西昌高山黑猪等9件地理标志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250亿元;新疆打造红枣村、核桃村、枸杞村、香梨村等“一村一品”地理标志特色示范村镇;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被列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一批互认互保名录……

衡付广介绍,支持西部地区地理标志产业发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建设42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实施15个地理标志保护工程项目,西部地区地理标志直接年产值达4298.4亿元。

不断提升地理标志质量水平。目前,四川有地理标志产品299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证明商标597件。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赵辉介绍,实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年一轮抽检制度,近年来对近600批次产品进行抽查。对存在没有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量较低等情况,逐一发函提醒加强有关工作。持续开展线上监测和线下执法双保护,深入开展知识产权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违法行为。

盘活地理标志价值。广西柳州螺蛳粉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户为基础、合作社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打造螺蛳粉产业化联合体。“工业化理念发展全产业链,成就了‘小米粉大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知识产权局一级巡视员李昌华介绍。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