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80部经典,我们开启一场“环球旅行”

发布时间:2024-11-28 07:14:30 来源: sp20241128

  80本书,是80堂文学课,从新锐的当代作品到永恒的经典作品,从冷酷的犯罪小说到天马行空的奇幻作品,都被他纳入独一无二的私人“旅行书单”。

  ——————————

  擅长旅行的人会撰写攻略,热爱读书的人能推荐书单。还有人,能把两件事结合在一起,让你在文学里完成一趟轰轰烈烈的环球旅行。

  2020年春夏,当所有旅行都被取消的节点,哈佛大学比较文学讲席教授、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大卫·丹穆若什教授,决定以80本书的形式开启“纸上航行”。80本书,是80堂文学课,从新锐的当代作品到永恒的经典作品,从冷酷的犯罪小说到天马行空的奇幻作品,都被他纳入独一无二的私人“旅行书单”——《八十本书环游地球》。

  丹穆若什模仿凡尔纳《八十天环游地球》中的福格船长,但不同的是,他的起点变成了自家书房,交通工具则是一本本书籍。每天凭借一本书带来的灵感,这位文学“船长”带领读者从伦敦出发,途经巴黎、开罗、耶路撒冷、加尔各答、京都、上海……直到再回到伦敦。

  从伍尔夫、狄更斯、但丁到卡尔维诺、沃莱·索因卡,再到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三岛由纪夫、马尔克斯和奥尔加·托卡尔丘克……读者随他一起探访世界各地,与经典和现代文学对话,触碰当地风土人情。

  爱读书的人,分分钟能开启一场“纸上壮游”。地球上那个地理坐标,也因为文学而被赋予了新的生机。

  用文学重建生活的秩序:每天用一本书到达一个地方

  土耳其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曾评价:“丹穆若什教授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那个人。”

  大卫·丹穆若什是哈佛大学厄内斯特·伯恩鲍姆比较文学讲席教授、比较文学系主任,哈佛大学世界文学研究所所长,曾在全球50个国家讲学。他在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方面著述颇丰,代表作包括《什么是世界文学?》《被埋没的书籍》《比较多种文学: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等,编有《朗文世界文学选集》(六卷本)。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里,一座城市能对应一群作家、一部作品,随便翻开一页都能让你“打卡”得眼花缭乱。

  伦敦的关键语是“发明一座城市”,想象一下在那座城市街道闲逛时,弗吉尼亚·伍尔芙、查尔斯·狄更斯、阿瑟·柯南·道尔这些作家走过你身边;到了巴黎,你就来到了“作家的乐园”,是时候重温一下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或者杜拉斯的《情人》;纽约是“移民的大都市”;来到中国的城市,从上海到北京,丹穆若什书写的是吴承恩、鲁迅、张爱玲、莫言、北岛。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中文版译者,同时也是作者学生的宋明炜提到:“丹教授有一个最基本的信念:透过文字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

  丹穆若什尝试用文学重建生活的秩序:每天用一本书到达一个地方,每周“旅行”5天,16周完成一次“环球航行”。于是,自由的文学突破了隔离与屏障,为世界各地的读者打开了窗、架起了桥。

  “丹教授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契机,能够重新认识文学的意义。我们总是觉得文学没用了,觉得它很虚,也不能创造GDP——但就在那个时候,你突然发现越是虚的恰恰越是最自由的,能够把我们联结在一起。”复旦大学教授严锋认为,文学是我们在危机时刻的避难所,文学能把内在和外在打通,让人和人重建一种联系。

  从文学出发又超越文学,打破虚实的“次元壁”

  写到伦敦,写到《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丹穆若什说,世上难得有夏洛克·福尔摩斯这么成功的文学人物,不仅在文艺作品中不断重获新生,在伦敦当地甚至“获得实形”。

  英国广播公司对英国青少年的一项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相信福尔摩斯是真实人物。即使确切说这个人并未存在过,但很有趣的是,大家可以访问他位于贝克街221B的客厅——那个地方是夏洛克·福尔摩斯博物馆,入口上方牌子还注明了这位著名“住客”的身份。

  “受过夏洛克训练的游客会敏锐地注意到,日期并不是他不存在的生卒年,而是那些故事发生的年代。”

  文学作品的“虚”,与现实世界的“实”,巧妙地缠绕在一起。这何尝不是文学的魅力?

  严锋说,他现在特别喜欢这种“次元壁打破的瞬间”,虚和实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种旅行从文学出发,又超越了文学。“贝克街221B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东西,完全虚构的门牌号。但它通过文学读者,最后获得了一个形体,真的成为一个门牌号。”

  严锋指出,《八十本书环游地球》的文本本身是关于旅行的,读者能从中看到很多时空维度的穿越,“从最虚最无形的文字,一直到更具有实体性的行动、旅行、合作、互动和参与”。

  “这种虚实结合、虚实融合,虚实当中你生我、我生你,很有今天文化的特点,但是文学当中很早就有。丹教授不但把这个文本的意义揭示给我们,而且用他的行动来向我们展示文学的虚实相间、虚实相生的力量。”严锋感慨,他现在越来越感觉到,“虚”不是假,在文学艺术当中,虚拟中包含很多非常真实的,或者即将变成真实和现实的东西。

  在旅行中成长,重启我们时代的“文学壮游”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不仅为全世界的读者建立了文学上的联系,也为译者建立了难得的联系纽带。

  2020年,当丹穆若什有条不紊地进行他的纸上环球航行之际,宋明炜萌生了一个主意:为这个周游计划做一条中文版的并行轨道。

  宋明炜着手组建起中文版翻译团队,陆续组织了18位译者,将丹穆若什的文章同步翻译过来。在持续16周的翻译工作中,译者们也得以从现实生活中抽离出来、进入自由的文学空间。

  宋明炜很早就知道丹教授是《魔戒》的骨灰级粉丝,所以他们把自己这支中文翻译团队,命名为“护书使者团”。

  “我们大家在翻译的过程中,无比快乐,我们有一个群,大家在群里,每天讨论这些翻译,每天像过节似的。讨论过程也会产生很多快乐,包括翻译上,我们会为一个词去争论。”

  宋明炜认为这本书有很多有趣的地方,例如作者写他的姑母已经九十几岁了还想再去世界旅行——既写专业事,又写琐碎家常。“这既是一本文学书,也是文学和生活联结在一起的产物。这是一个实践:文学可以成为这样的生活方式,即便是哈佛大学的教授,看起来写的都是学术性的东西,里面也透露出许多的生机。”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在中国的“文学首航”发布会,主题为“重启我们时代的文学壮游”。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本书译者之一康凌说,“壮游”在现代文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词——“它讲的是青年人怎么成长的故事,青年人必须通过在世界当中的旅行克服各种困难,把克服困难的过程融化在自己生命当中,慢慢成为完整的人。”

  在康凌看来,读者要记得的是:这样的旅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高卧在床头翻书或只是在图书馆看书而已。“借用福柯的一句话,这当中体现的是不屈不挠的博学。”

  《八十本书环游地球》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丹穆若什写了“第八十一本书”。

  他很幽默地说,就像“凡尔纳不满足于把他的主人公仅仅送去环球旅行,还把他们送去月球,送到海底两万里以下”。所以,无论选择何种方向开始旅行,我们永远无法止步于第八十本书,这是一场没有尽头的旅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