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1 07:43:18 来源: sp20241201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艺为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而奋斗的征途上,2014年10月15日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是一座继往开来的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纲领性文献,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辉。十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坚强有力的指引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活力尽情涌流,他们以信念、智慧、才华、激情和辛劳,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准确反映时代的脉动,深刻捕捉时代精神,雕刻出民族奋进的灵魂,铭记着时代前行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命题和科学论断,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开辟了新境界,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生命。新时代文艺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灿烂的文明和悠久的文脉中开掘资源、汲取营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实现面向未来的创造。
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出闪亮火花、辉映新的美学风尚的十年。电影《长安三万里》传递出沉淀在我们血脉中的诗的声音,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中,一位现代故宫研究员与千年前的画家王希孟心神相通,越剧《新龙门客栈》通过短视频、线上直播等方式迎来年轻观众,舞蹈《唐宫夜宴》、舞剧《五星出东方》等一大批作品与观众双向奔赴。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与悠久、深厚的传统亲切相认,但同时它们又是新的、现代的,涌动着这个时代的活力和梦想。这些被广大观众称为“国潮”的作品,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有力地诠释了作为艺术实践的创新的丰富含义。
杰出的作家必然是伟大经典的杰出读者,优秀的艺术家必然对其所在的传统有着精深的把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整理、传承、学习已经成为新时代文艺的高度自觉,在传统基础上的创造为新时代文艺带来了蓬勃活力。文学、影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杂技、曲艺、摄影、民间文艺,所有的艺术门类都展开着现代与传统的热烈对话,“民族风”、“国潮风”引领潮流,蔚为大观,一大批融贯古今的作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响应,中华美学精神在充满时代感的律动中深入人心、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伟大的传统教育、激励、启示着我们,让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方向和路径。新时代的作家艺术家正在成为永远携带着故乡的远行者,背靠着深厚的传统,面向星辰大海,创造的天地无限广阔。从日益壮大、正在产生世界性影响的科幻文学,到电影《流浪地球》、电视剧《三体》,新时代文艺参与建构着人类的未来想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传播媒介的更新,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创造力喷薄涌流,文艺形态发生巨大变革,不断催生新的类型,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网络文学、网剧、短视频等网络文艺正在深度介入人们的日常经验,数字化、集群化推动文艺形态加速融合,网络作家、自媒体创作者、独立制片人、独立歌手演员等新兴文艺群体和各种群众性、生活性艺术活动正在成为新时代文艺重要的创造力量。
担负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光荣使命,新时代文艺要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锐意探索,全力以赴满足人民对于题材、内容、形式、手段、媒介的创新需求,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让中华文脉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中永葆青春中国的生机和活力。
更多精彩,详见《求是》2024年第10期铁凝同志文章《歌以咏志 星汉灿烂》
(来源:求是网 作者:是说新语 策划:魏天舒)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