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09:48:57 来源: sp20241118
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相扣推进粮食生产
晒谷拾禾、运粮进场、压茬播种……又是一年金秋,各地秋粮陆续迎来大面积收获,进度略快于去年同期。
“三秋”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最后一场硬仗。今年以来,各地始终绷紧抗灾夺丰收这根弦,落实落细各项稳产增产措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早稻总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作用凸显。秋粮在全年粮食产量中占比较大,今年播种面积比去年稳中有增、作物长势总体较好。确保秋粮丰收到手,将持续夯实“三农”基本盘,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粮食稳,天下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把稳强国复兴主动权。”当前,世界粮食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在保持稳定供应的同时,也面临需求刚性增长、高位增产难度加大等现实问题。因此,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季季接续、茬茬压紧、环环相扣推进粮食生产。
放眼金秋沃野,拓展粮食增产新空间,科技正成为关键变量。山东东营的盐碱地长出丰收粮,贵州着力在丘陵山区推广应用小型机械,广西创新实施水稻增密增穗行动……农业新技术和适用设备落地生根,增添了我们端牢中国饭碗的底气。
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长远看,随着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科技要素在粮食生产中的权重与日俱增,正在为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带来新动能。瞄准粮食生产关键环节,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加强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集成推广,锻长板、补短板,就能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既要抓物质基础,也要强化机制保障。粮食归根结底要靠农民来种,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国家的“粮袋子”才能更丰盈。今年以来打出的价格、补贴、保险等一系列组合拳,充分彰显政策精准性、实效性,为保障农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适当延长小麦最低收购价定价周期,稳定了农民和市场预期,实打实调动起农民种粮和地方抓粮积极性。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围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作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等一系列部署。把部署落到实处,让好政策落入田间,必能带动广大农民多种粮、种好粮。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势必要推动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看田间,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优质专用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看车间,2023年全国粮食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4万亿元,主产区加快由“大粮仓”向“大厨房”转型;看餐桌,节粮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继续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在生产经营消费的全产业链条上下功夫,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步伐就会越来越稳健,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就会不断增强。
广袤田畴,稻菽飘香。新中国成立75年来,面对各类风险挑战,我国粮食生产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之问。时刻绷紧粮食生产这根弦,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广袤田野将铺展更加斑斓的丰收画卷,中国饭碗将装得更满、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8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袁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