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守护南极“新家” 他们在罗斯海与12级飓风“赛跑”

发布时间:2024-12-27 18:45:56 来源: sp20241227

  在遥远的南极罗斯海,一群来自中国的建设者正在奋力建设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今天的我们跟随总台南极随队记者一起去看看那里发生的故事。

  1月的南极,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也是施工的黄金窗口期,为了赶在2月份南极冬季来临前完成新站的建设,所有人都在全力加快工程进度。就在工程进展一切顺利的时候,一场飓风正在酝酿。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新站队队员 蒋翰林:在未来的两天,最大风速可以达到35米每秒以上,相当于12级的一个飓风。

  12级,这将是新站开工以来遭遇的最强风。而此时的新站,正是幕墙板安装的关键期,这是抵御强风的一道屏障。

  不封闭的结果可能导致已经安装的幕墙板被吹走,前功尽弃,而全部封闭至少需要3天的工期,但留给大家的时间窗口只有10个小时。

  考察队当即和极地中心、国家海洋预报中心、设计院所、风洞实验室等单位进行沟通,最终决定,对新站迎风面紧急封闭,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突击战打响了。

  需要突击封闭的作业面一共有四个,其中,B区中央区域迎风面积最大,异形板最多,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但室外温度却极低,天空还飘着雪花,从南极内陆吹来的下降风,就像是来自冰箱的冷冻室。

  秦川负责高空安装作业,每次固定幕墙板,都要把手套摘下来套螺帽,这个过程只有短短的几十秒。

  记者:拧这个螺丝都得光手拧?

  建设队员 秦川:螺丝太小了,手麻木了,根本拧不上这螺丝。在南极,不冷是假的。

  记者:这么冷的天作业是不是还是第一次啊?

  建设队员 秦川:肯定,国内都没有这么恶劣的天气。

  前方全力冲刺,后方也没闲着,为了让大家有足够的体力,厨房精心准备了饭菜。

  建设队员 侯俊杰:这工程在这摆着,就干!得给国家争光。

  建设队员 谢帅帅:我就喜欢有挑战的!

  记者:干到今天几点?

  建设队员 旷方丙:今天一直干到天气不好,抢天气。

  短暂的吃饭时间过后,大家就又急着赶往了工程现场。

  晚上7点,极昼的南极,阳光依旧明媚,但地面快速移动的风吹雪在预示着大风来了。

  晚上十点,风速达到了6级,大部分的施工作业都已经完成了。

  记者:都弄完了吗?

  建设队员:差不多了,实在是不敢搞了,风太大了。绑扎也固定好了,从外面能看见。

  记者:我得上去拍点。

  建设队员:给你手套。

  记者:不用了。

  建设队员:你不冻手?风吹的,再见!

  在施工现场,还有四十多名建设者没有离去,他们即将迎接更大的挑战。

  在B区的迎风面,还有三块板没来得及安装。如果继续安装,在大风下作业会有风险,但如果空着不装,这个位置将形成一个大的负压区域,已经安装好的墙板都存在被吹飞的可能,风险更大。40多名建设者分成5队,用牵引绳控制幕墙板的轨迹。

  八百多斤的幕墙板,在大风的作用下,就像飘在空中的树叶,非常难以控制,此时,现场的风力已经增加到了8级,气温骤降。

  总台央视记者 李宁:摄像机拿不住了!手都冻僵了。

  四十分钟之后,在现场所有队员的配合下,第一块板终于稳稳地就位了。紧接着是第二块、第三块。尽管已经在风雪中奋战了十几个小时,但大家的脸上依然挂满了微笑。

  记者:冷不冷啊?

  建设队员:不冷,风大。

  记者:给自己点赞。

  建设队员:装完了,终于把这三块板装完了。

  建设队员:难到极点就是南极。

  凌晨12点半,最后一块板终于顺利安装到位了,新站迎风面实现了全封闭。

  一直在高空作业的谢帅帅也回到了地面,这个喜欢挑战的年轻人,依然自信。

  记者:感觉怎么样?

  建设队员 谢帅帅:感觉非常良好!

  记者:挑战了自己了,这个难度够大吧?

  建设队员 谢帅帅:这个难度也还行,还差那么一丢丢。

  就在施工作业全部完成之后的几个小时,12级的飓风来了!时速120公里的飓风,裹挟着地面的积雪掀起了漫天的迷雾,能见度不足5米。

  由于及时采取了封闭措施,在呼啸的飓风中,新站内部一切正常。为了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在12级的飓风中,内部施工恢复了,建设者排成一排,拉着一根绳子,往返于工地和宿舍之间。

  持续了三天的飓风终于停歇了,在经历了72小时飓风的连续冲击之后,新站依然毫发无损地屹立在南极罗斯海!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崔霞 李宁 陶嘉树 吴天白)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