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06 07:22:21 来源: sp20241206
中新网 运城5月21日电 题:乡村“织娘”筑梦沃野 晋南土布走出国门
作者 杨佩佩 杨杰英
21日,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山西运城永济东开张村,在惠畅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内,看到十余名“织娘”正赶制订单,一只只梭子在千百根彩线间来回穿梭,伴随着织布机吱呀作响,五颜六色的土布慢慢成形,这些土布将销往海内外。
当日,“行走河东·沿着黄河看非遗”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正在山西运城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指导,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中新社 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
21日,“行走河东·沿着黄河看非遗”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正在山西运城举办。 武俊杰 摄土布制作技艺吸引了海外华文媒体一行纷纷上前拍照或录制视频,并在“织娘”的指导下,体验织布。委内瑞拉《委国侨报》副社长郑海燕介绍,这是她初次尝试操作看似简单却充满技巧的织布机,织布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极其专注和细致,透露着这门手艺的复杂与精妙。
“完成一段布料的织造后,我不禁对这份工艺产生了深深的敬意。”郑海燕说,这不仅仅是一块布,它是历史的见证,背后蕴含极大的文化价值和匠人精神。
永济是中国优质棉生产基地,村民们春育棉籽、夏管棉田、秋售棉花、冬织棉布,土布在民间使用已有千余年历史。东开张村村民自己织布做衣,手艺代代相传。当地的惠畅土布制作技艺于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走进位于山西运城永济东开张村的惠畅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 武俊杰 摄现年60岁的余艳平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之一,同时也是东开张村党支部书记。在她的带领下,惠畅土布制作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十余年前,为提高村民收入,她带着村里的妇女去全国各地考察产业项目。经多方考察,决定将棉花加工成纺织品。
余艳平介绍,东开张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家中老人都会织土布,当地种植棉花的农户也不少,发展手工土布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不仅让村里老人发挥余热,还能带动留守妇女就业增收。”
在“织娘”的指导下,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体验织布。 张宇花 摄2005年,余艳平找到织布手艺人,传承土布制作技艺。同时收购织布机、纺线机等设备,成立公司。依靠传统手艺,一年后,村里60余名妇女联合成立合作社。她们带着产品,在全国多地开拓土布销路。
当地的土布制作复杂而讲究,经过轧花、弹花、整棉絮条、纺线、拐线、染线、缠穗、刷线、织布、捶布等72道工序,才能做出一件成品。余艳平告诉记者,这些土布成品色彩艳丽、图案精美、手感舒适,很受市场欢迎。
伴随着织布机吱呀作响,五颜六色的土布慢慢成形。 张宇花 摄为传承和创新发展手工土布产业,东开张村于2012年成立文化创意公司,开展土布设计研发。目前可生产床上用品、衣物、布鞋等100余种产品,除织造外,染色、装饰等使用草木染、手绣、手绘等传统技艺。
这些产品远销海内外,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直接带动就业800余人。目前,车间织布的“织娘”们,年龄最小的30余岁,最大的97岁,人均月收入2000余元。
目前,车间织布的“织娘”们,年龄最小的30余岁,最大的97岁。 武俊杰 摄如今,东开张村以惠畅土布为核心产业,打造惠畅土布文化旅游产业园,逐步形成集观光、体验、休闲、研学、美食、游乐等于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助力乡村振兴。黄河岸边的农家女们不仅用织布机“织”出幸福生活,还将手工土布“织”出国门。(完)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