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乌干达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新时代中非合作)

发布时间:2024-11-25 18:48:09 来源: sp20241125

  卡鲁玛水电站俯瞰。   王 剑摄

  水电站工程师在地下厂房值班。   本报记者 黄炜鑫摄

  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出发,驱车向北行驶近3个小时后,一座座巍然耸立的高压铁塔映入眼帘。“再有1个多小时,就能到卡鲁玛水电站了。你看到的高压铁塔就是水电站的配套输电工程。”司机提夫告诉记者。

  卡鲁玛水电站位于乌干达北部白尼罗河上,由中国进出口银行参与融资、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水电”)承建,设计总装机容量600兆瓦,项目建设主要包括大坝、水道系统、地下厂房以及配套电力输出工程。今年初,卡鲁玛水电站最后一台机组成功并网发电,标志着乌干达最大水电站全部机组实现投产,为乌干达经济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极大提升乌干达发电能力,加快工业化步伐”

  登上瞭望塔,大坝一览无余。一座300多米宽的拦河大坝横亘在白尼罗河上,滔滔河水穿过隧洞倾泻而下,蔚为壮观。大坝两侧植被茂盛,绿意盎然。

  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并网发电后,乌干达全国电力装机总量将由1278兆瓦提升至1878兆瓦,增加近50%,每年将节约原煤约1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8万吨,为乌干达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项目业主代表、乌干达国家电力公司项目经理保罗·图姆维内表示,卡鲁玛水电站为乌干达工业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乌干达是世界人均电力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全国只有15%左右的人口使用国家电网电力。据乌干达政府统计,卡鲁玛水电站投产后,乌干达电价降低了17.5%,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电费。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多次视察项目,他表示:“卡鲁玛水电站极大提升乌干达发电能力,加快工业化步伐,进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

  来到大坝一侧,穿过一段隧道,记者走进水电站的地下厂房。6台明黄色的水轮发电机组依次排开。中方项目经理丁图强向记者介绍:“这里是地下洞室群,不仅地下厂房,主变电硐室、尾水调压室都设置在这里,还有两条8.6公里的长尾水隧洞蜿蜒穿过穆奇森瀑布国家森林公园。”

  丁图强说,水电站地处平原,若采用中高坝地上发电厂房的形式,水电站所占区域及大坝储水后淹没区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出于保护生态的考虑,项目采取了“地下厂房+长尾水隧洞”的布置方式。

  由于水电站紧邻动植物资源丰富的穆奇森瀑布国家森林公园,卡鲁玛水电站从前期设计到实际建造,都充分考虑了对环境敏感区的保护。图姆维内举例告诉记者,地面大坝采用低坝设计,缩短水电站储水后新增河道淹没长度,以减少对坝区动植物的影响;设计专门的生态鱼道以保证鱼类生长繁殖,降低大坝对洄游性鱼类的阻隔影响等,“中国企业的设计方案切实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

  “民众生活越来越好,小镇也越来越热闹”

  出项目营地,驱车往北行驶20分钟左右,记者来到中国水电修建的迪丘尼社区医院。宽敞明亮的等候大厅里,患者及陪同家属正有序等待就诊。医院负责人弗拉维娅告诉记者,以前民众要到10多公里以外的医院去就诊。“有了这所医院,大家可以就近接受医疗服务了。”

  弗拉维娅领着记者参观了医院,检查室、治疗室、普通门诊室、化验室、放射室、理疗室、药房等科室齐全,显微镜、化验仪器、疫苗和药物储藏冰箱、理疗设施、超声扫描仪等诊疗设备完善。“医院硬件设施非常好,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多种多样的医疗服务。”弗拉维娅脸上挂满了笑容。

  “这是我们修建的两所医院之一。”卡鲁玛水电站项目部综合部负责人王剑介绍,水电站建设期间,除医院外,项目部还为当地修建了1所小学,并设立孤儿基金,为当地捐建贸易市场、修建水井和桥梁、开展免费健康诊疗等。“现在当地社区碰到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

  临近中午,记者抵达卡鲁玛镇中心。途经之处,超市、餐馆、汽修店临街而建,小摊贩热情地向行人推销产品。走进卡鲁玛小学旁的一家餐厅,老板娘碧翠斯热情招呼记者坐下。“水电站开工后不久我就过来了,觉得这边有做生意的机会。当时的决定一点没错!”碧翠斯说,之前整个镇上人不多,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当地民众有工作、有收入,上学的孩子也多了起来。

  随着中国企业的到来,大量外地工人涌入,要么进入水电站工作,要么在镇上开起商店、餐厅。“民众生活越来越好,小镇也越来越热闹。”镇长阿德杜阿·卡纳说,“在中国企业的帮助下,镇上的各类设施愈加齐全,我们用上了干净水,还能及时清运生活垃圾,小镇变得卫生又干净。”

  “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给乌干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

  记者驱车返回项目营地时,见到了当地工程师阿耶巴济布韦·布莱斯。“这是乌干达最大的水电站,很多人都想来这里工作。”布莱斯告诉记者,这一工程庞大又复杂,给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工作体验。“初来项目时我经验不足,中国同事非常耐心,带着我边干边学。如今,我在项目工作快5年了,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很大提高,这份工作收获的经验对我帮助很大。”

  “布莱斯已经是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了。”项目综合部工作人员孙菁说,布莱斯曾独立完成项目沥青混凝土道路的大部分施工图纸绘制及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在项目工程技术部有口皆碑。孙菁笑着说:“他还在这里收获了爱情呢!”

  “我爱人莫妮卡在设备物资部工作。”布莱斯腼腆地介绍,初来项目部时,因领取劳保鞋,他结识了莫妮卡,两人在工作生活中相互扶持,最终走进婚姻殿堂。他说:“我非常珍惜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天,不仅是因为我和妻子在此结缘,更因为我在工作中获益匪浅,成长为专业的土建工程师。”

  卡鲁玛水电站项目开工以来,当地员工占比达85%以上,高峰期签约当地工人近6000人,已累计雇用乌干达员工1.5万余名。项目部始终秉承着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师徒结对子、劳动竞赛等方式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包括布莱斯、莫妮卡等在内的一批本地员工已经成为项目建设的中坚力量。

  在返回坎帕拉的路上,提夫一路向记者介绍中资企业修建的道路、投资的工厂、援建的医院和体育场等。提夫来自乌干达东部城市金贾,在中国水电工作已经超过9年。“我的生活一天天在变好,有了自己的家庭,还帮着父母供弟弟上学。我还买了辆车,新房子也正在装修。”

  在坎帕拉的一家咖啡馆,记者与乌干达智库发展观察中心创始人艾维·塞曼达分享了在卡鲁玛水电站的所见所闻。“卡鲁玛水电站对乌干达意义重大。有了电,就有了工厂,也就有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包括卡鲁玛水电站在内的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给乌干达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塞曼达说。

  坎帕拉—恩德培机场高速公路、伊辛巴水电站、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塞曼达对乌中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如数家珍,他说:“乌干达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报坎帕拉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03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