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03:28:24 来源: sp20241115
4月20日,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学生参加“保护地球,熊猫大使在行动”活动,走进保护区,体验大熊猫生境。
张朝枝教授(右二)在讲座结束后,与同学们现场交流。
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科研人员带领学生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向大家介绍大熊猫栖息地的环境特征。 本文照片均由吴 辉摄
4月20日,在“保护地球,熊猫大使在行动”中,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袁欣怡、杨芸、余晓菡、陈林洁、陶屹彬团队在他们绘制的《保护熊猫》作品上面写下:“保护熊猫:1.不砍伐树木。2.加强保护区域的保护。3.维护大熊猫的食物资源。4.建立熊猫保护区。”
今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此期间,“保护地球,熊猫大使在行动”自然教育活动在世界遗产地黄龙风景名胜区举行。
一
4月20日,“保护地球,熊猫大使在行动”自然教育活动在位于中国四川省的世界遗产地黄龙风景名胜区举行。来自松潘县七一藏文中学、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30多名学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活动现场,“熊猫大使”项目的专家、老师以生动的形式为同学讲解了“什么是世界遗产?”“入选世界遗产的标准以及世界遗产保护”“地球保护和我们社会发展的关系”等内容。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18名学生还走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在专业科研人员引导下,辨识大熊猫栖息环境,绘制学习成果地图。
“虽然我家就住在附近,但从来没有真正地走进这片林子。”松潘县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黄群尧同学表示,“老师讲的这些知识真的很有趣。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大熊猫保护原来和我们的生活这么近。”
“以后我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她说。
二
“每天,大熊猫除了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是在睡梦中度过的。”每位前往野外的“熊猫大使”小队员,都要参与绘制一幅自然教育作品。黄群尧、郭俊宇、魏明宇、杨涵文、袁梦、杨宇轩团队在他们的作品《熊猫秘密探究》中,这样记述:“平躺或者侧躺、俯卧……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大熊猫具有不惧寒冷,不冬眠的性格,哪怕气温到了零摄氏度以下,它们仍然穿行于被白雪覆盖的竹林中。”
在张旭凤、杨顺旭、袁秀玲、周瑞、罗思琦团队的作品《保护熊猫 我们在行动》中,他们写下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大熊猫的生活环境是其生存的基础;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必须保护它们的栖息地。这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人类活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禁止非法砍伐、狩猎等;同时,植树造林、湿地保护等,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三
自2021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设立在中山大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共同发起“熊猫大使”项目,旨在推动遗产教育和社区可持续生计,鼓励青少年参与遗产保护,助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同学们都很喜欢这种学习形式。”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张朝枝教授认为,“在第55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我们举办了这次活动,就是想延续‘熊猫大使’项目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世界遗产地中小学生关爱世界遗产、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提升学生参与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行动的能力。”
早在1992年,黄龙风景名胜区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同样是此次“保护地球,熊猫大使在行动”自然教育活动的主办方。
“在黄龙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既是我们遗产保护工作需要,也是我们青少年教育工作的需要,可以促进遗产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徐荣林在活动开幕式上表示。
张朝枝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的主持人。在针对相关世界自然遗产地进行分析时,他的研究团队发现,遗产地社区居民通过参与研学旅游,可以将自己的一些传统知识变成为向学生和公众进行讲解的服务“资本”。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成果转化,为社会发展作贡献。”在设计“熊猫大使”项目方案时,张朝枝就提出,以研学旅游、自然教育工作坊的形式可以推动当地社区将传统知识转化为新的服务“资本”。“这样,遗产地社区居民不仅增加收入,还激发了他们对遗产的认同和责任。”张朝枝说。
“‘熊猫大使’项目在阿坝州已经举办了3年。我们希望未来继续加强与项目团队的合作。”徐荣林如是说。
四
从2021年开始,“熊猫大使”项目先后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卧龙片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等地举办了工作坊,共吸引了来自国内外40多所知名高校的1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工作坊组织大学生帮助当地社区设计自然教育与研学旅游产品,编写自然教育解说词,研发地方传统创意产品。此外,项目团队还为当地社区居民开展培训,指导他们如何在生态保护背景下将这些传统生计方式增值。
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公益讲座,也是“熊猫大使”们的重要工作。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科研教育处张黎明处长说:“四川非常重视自然教育工作,这几年我们专门针对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建立工作标准与规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四川开展的‘熊猫大使’自然教育工作坊,强调将自然教育与科研工作、社区管理和人才培养相结合起来,和我们四川推进的自然教育工作理念,不谋而合,具有异曲同工的示范意义。”
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基础上,张朝枝介绍,项目团队正与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商量,将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作为“熊猫大使”自然教育活动基地,“让‘熊猫大使’自然教育成为一项有自身持续生长能力的活动”。
近年来,自然教育越来越受到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主管部门的重视。扎如沟位于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内。早在2009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就推出了“扎如沟生态教育活动”。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杜杰作为该活动的开创者之一,正大力推进九寨沟自然教育进程。他说:“在2023年,我们承办了‘熊猫大使’工作坊并专门编制了自然教育规划。相信自然教育会成为九寨沟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个新增长点。”
黄龙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仁青周说:“我们也在编制大熊猫国家公园丹云峡片区的自然教育规划,希望通过发展研学旅游来带动社区发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
针对遗产地自然教育的迅速发展需求,张朝枝表示,他们正在编写《世界遗产地自然教育指南》,希望为遗产地管理者提供一个开展自然教育的操作手册。
(作者为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博士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团队成员,连续3年参与策划、组织“熊猫大使”工作坊活动)
链 接
“熊猫大使”项目推广“创意体验赋能遗产教育,多元生计促进持续发展”理念;组织大学生帮助遗产地社区改善其传统生计,对当地中小学生开展世界遗产保护教育,对当地社区开展可持续生计培训。
“熊猫大使”项目通过工作坊形式,培养未来开展遗产地自然教育的重要推动者——“熊猫大使”。
延伸阅读
黄龙风景名胜区于1982年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2004年列入国家地质公园。黄龙以雪山、彩池、森林、峡谷、滩流、古寺、民俗“七绝”著称。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