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全纪实:中国特色 亚洲风采 精彩纷呈

发布时间:2024-11-27 22:25:04 来源: sp20241127

2023年9月23日晚。钱塘江畔,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

  21时16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

  万千欣喜,万千感慨。

  亚运会圣火第三次在中国点燃。

  以体育促和平,以体育促团结,以体育促包容。杭州亚运会的主题口号“心心相融 爱达未来”与亚奥理事会格言“永远向前”、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彼此呼应,凝聚力量。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为世界呈现了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盛会,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浙江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浙江牵手亚运,之江大地上演了一段载入史册的动人篇章。

  从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江南韵味”“数字火炬手”,到闭幕式的“荷桂共生辉”“最忆是杭州”,亚洲和世界体验了“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独特魅力,领略了开放包容、自信自强的大国气象。

  逐梦赛场、顽强拼搏,亚洲体育健儿共创造100多项赛会纪录和诸多亚洲纪录、世界纪录,中国选手更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为祖国争光,为亚运增辉。

  承载亚洲人民的美好向往,八方宾朋在亚运盛会这个舞台共享亚洲一家、同爱同在的美好梦想。

  10月8日,杭州亚运会闭幕前夕,亚奥理事会代理总干事在新闻发布会上盛赞:杭州举办了有史以来最好的亚运会之一。

  半个月的“杭州时间”,见证了浙江一段难忘的高光时刻,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潮新闻记者 李震宇 朱海伟 摄

  一

  杭州亚运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后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

  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高度重视杭州亚运会筹办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做好筹办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5年8月22日和2017年8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两次在会见时任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主席时指出,相信杭州有能力举办一届成功的亚运会。

  2023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给美国华盛顿州“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和各界友好人士的复信中指出:“中国政府和人民充满信心,将在杭州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

  深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2900多个日日夜夜艰辛筹办,浙江得全国之助、举全省之力,让杭州亚运会如约而来。

  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的日子。之江大地丹桂飘香,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西子宾馆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习近平强调,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习近平主席在欢迎宴会上的重要致辞,引发海内外各界广泛共鸣。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习主席是奥林匹克事业的重要伙伴,他对体育的理解和支持,对奥林匹克事业至关重要。

  各界纷纷表示,杭州亚运会必将促进亚洲各国加强合作应对挑战,不断增强文明自信和交流互鉴,共同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9月23日晚,在万众期待中,习近平主席出席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并宣布开幕。

  这是对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与亚洲和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事业的巨大鼓舞,更是对浙江人民、浙江大地的关心厚爱和深切鼓舞。

  运动健儿群情振奋,“小青荷”们欢呼雀跃,全体之江儿女心中的荣誉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无论是“大莲花”内的全场沸腾,还是会场外无数人的关注,掌声、欢呼声都承载着浙江人民的深情,表达了浙江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实干争先的激情。

  大幕开启,梦想绽放。杭州亚运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项目最多、覆盖面最广的一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全部45个成员国家和地区,近1.2万名运动员、5700多名随队官员和上万名记者,带着各自的文化印记与文明使命,在杭州亚运会分享着体育的同一种心跳。

  潮涌之江,光耀亚洲。

  二

  “自申办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全力推进各项筹办工作。”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上发表致辞时指出的。

  时针拨回到2015年9月16日,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时任亚奥理事会主席在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国杭州获得第十九届亚运会举办权。

  掌声雷动,群情振奋。

  大国之言,出而必行。不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和党中央的期望,浙江扛起千钧重任。

  一任接着一任干,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抓落实,不断推进筹办进程。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举办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交给浙江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要把办好亚运会、亚残运会作为浙江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展示“重要窗口”建设成效的重大舞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必须抓住的难得机遇,确保向世界呈现一场“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体育文化盛会。

  省长王浩强调,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满怀感恩之心,胸怀“国之大者”,坚决贯彻“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以最强担当、最高标准、最大激情、最实责任、最严纪律,全力以赴投入亚运大战大考,做到精益求精、万无一失,只留经典、不留遗憾,确保举办一届精彩纷呈的亚运会,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筹办之路上,一个个关键时刻铭记人心——

  2016年3月2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成立,时任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和浙江省省长担任组委会主席;同年4月9日,组委会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

  2018年9月2日,雅加达亚运会闭幕式,“杭州8分钟”如同一幅婉约清丽的江南画卷徐徐展开,向全亚洲发出邀请。

  2022年3月31日,杭州亚运会50多个竞赛场馆全部竣工并完成赛事功能验收,各单项组织的国际官员纷纷作出“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的高度评价。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2年5月,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先后决定延期举办,从2022年的中秋之约,变成了2023年的秋分之诺。

  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中国履行办会承诺的信心和决心,是亚洲人民对于这场体育盛会的期待。杭州和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6个办赛城市合力更强、步伐更紧……

  2023年6月15日,杭州亚运会火种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采集。文明之光,辉映历史、现实与未来。

  2023年9月8日,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从水光潋滟的杭州西湖边启航,经过全省11个设区市,于9月20日回到杭州,在大潮奔竞的钱塘江畔完成最后一站传递。互联网上,数字火炬接力同步进行、点亮全球。

  风雨兼程8年来,“绿色、智能、人文、简约、惠民”五大办赛特色亮点贯穿杭州亚运会筹办进程。

  绿色亚运,在之江大地绿水青山画卷中书写亚运新篇章。围绕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的目标,浙江全民参与,让绿色成为杭州亚运会最鲜明的标识。

  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工作人员利用数字驾驶舱精准预测用电负荷。图源:国家电网

  走进杭州奥体中心电力保障作战指挥部,“智慧大脑”指挥平台可实现近300个亚运保电场所的电力数据实时监控,精准控碳;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场馆造型别致,如周边山水景致中的一枚“蚕茧”,向中外来客讲述了废弃矿山破“茧”重生、变身“岩壁芭蕾”国际赛场的转型故事;丝路风电点亮亚运之灯,杭州亚运会全部场馆用上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绿色电能,这在亚运史上是第一次……

  智能亚运,让赛事组织更加高效畅通,竞技比赛更加精准公平,观众参与更加温馨便捷,在亚运史上写下浓浓“数字味”“智能范”的一页。

  赛场内外,智能无处不在。办赛,推出全球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史上首个一体化数字办赛服务平台——亚运钉,赛时为数十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提供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线上协同办赛服务。参赛,从“杭州亚运行”、电子身份注册卡到“云上亚运村”,从场馆内的语言翻译机到人工智能裁判,一个个新技术应用让世界各地来宾充分体验浙江澎湃的数字技术浪潮。观赛,首创推出吸引超1亿人参与的“亚运数字火炬手”、“智能亚运一站通”整合酷炫AR技术、弹性自呼吸5G通信网同时满足“大莲花”8万名观众的通讯需求……数字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更多人参与到亚运当中。

  人文亚运,让历史与未来相聚,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之江大地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也照进亚洲人民心中。

  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吉祥物“江南忆”齐聚三大世界文化遗产,会徽“潮涌”象征勇立潮头的奋进精神,奖牌“湖山”呼应西湖山水,主题曲《同爱同在》温暖激昂……穿梭于亚运村文化小屋,打卡遍布全城的“亚运人文体验点”,典雅精致的江南美学与非遗文化俯拾皆是,不断增加人们对杭州亚运会的参与度与获得感,让全省群众和八方来客以亚运为媒,与浙江文化来一场深度邂逅。全方位开展文明大提升行动,“礼让”浸润城市、“最美”引领风尚。

  简约亚运,传承惜物养德的中华智慧,致广大而尽精微,让大型赛事呈现出洗净铅华后的质朴成色。

  场馆“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设备“能租不买、能借不租”,56个竞赛场馆中有44个是改建或临建,仅有12个新建场馆。如击剑项目比赛场馆设备设施“以改代采”,5000个“17岁”的老旧座椅洗刷一新,节省资金约2000万元;杭州上城体育中心体育场“用旧如新”,节省顶部太阳膜和座椅资金近800万元……满足比赛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赛后的可持续利用是“下半篇文章”,大部分场馆在亚运开幕前就已制定下一步具体利用计划。杭州亚运会积极打造大型赛事“无废模式”,推动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可回收物利用率,传递的不仅是一种办赛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惠民亚运,回归人民至上的办赛初心。开放的亚运之门背后,是“以人为本”的生动实践。

  杭州亚运会开创了国内综合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社会开放的先例,超1000万人次提前享受到亚运“惠”带来的幸福感。赛后,亚运场馆利用将采用“向市民开放+青少年业余训练+单项赛事举办”模式,将亚运红利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紧密结合。

  “人人都是东道主”的自信风采处处洋溢。浙江人民以美丽、文明、友善的姿态欢迎四方来客——杭州公交车司机现学四门外语;饭店老板娘带着服务员学用英语报菜名;网络平台上,“我为亚运献一计”等征集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火热参与,“金点子”纷纷涌现。

  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表示,我们将看到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亚运会。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望杭州亚运会8年筹办过程,这既是中国兑现承诺、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围绕如何办好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的过程。历史会镌刻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

  一个成功的开幕式,往往意味着一届大型体育盛会成功的一半。

  9月23日,秋分之夜,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盛大开启。

  习近平主席挥手时刻,全场掌声如潮;中国代表团入场,桂香盈满;裸眼3D焰火,点燃高光时刻;亚运史上首个数字点火仪式,震撼人心;万人齐唱《同爱同在》,温暖一家……开幕式五大高潮,值得久久铭记。

  一个个精彩瞬间,让人不断回味。

  千年文明与现代技术在这里碰撞,展现中国式浪漫的特质。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在这里交融,舒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海内外嘉宾同声共振,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是数字创新和人文风采的完美结合。”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说,“祝贺中国举办这一鼓舞人心的赛事。”

  潮起亚细亚。开幕式主题文艺汇演以水为串联,潮为意象。

  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总制作人沙晓岚说,“潮”,最能代表浙江的气韵。

  潮,是天地的呐喊,是时代的强音。人们在潮涌中感受新时代中国与亚洲、与世界的交融激荡。

  《国风雅韵》以宋韵文化为主调,展开“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美学图景。

  《钱塘潮涌》开启,科技感满满的篮球、足球、排球以虚拟的视觉方式出现,打造出一场热血沸腾、全民参与的体育嘉年华。

  《携手同行》中,童声合唱《梦想天堂》响起,点亮了隐藏的舞台,观众席中灯光勾勒的门次第打开,那是江南城市文化与生活温柔的传递。

  精彩的演绎,让杭州皇亲苑社区的乒乓球“发烧友”倪卿儿激动不已:“体育就在我们身边,我相信有更多的人会爱上它。”江山市凤林镇白沙村村民吴祥水守着电视,动感酷炫的一幕幕让他久久回味:“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喜欢运动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杭州亚运会是亚洲大家庭的一次大团聚。开幕式上,各代表团依次入场,或热情招手,或欢呼雀跃,一张张笑脸汇聚成欢乐的海洋。此时,地屏上勾勒出团扇造型,“梅兰竹菊”主题之窗开启,亚洲多彩文明奏响了优美和弦。

  巴基斯坦吉奥电视台体育频道副主编费赞·拉卡尼深有感触:“通过体育竞赛,大家在和谐氛围中团结一致,这向世界传达出明确信息:亚洲人民期待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幸福。”

  万里长城、泰姬陵、鱼尾狮像……网幕上,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共同构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画卷。

  采集自良渚古城遗址的火种,经过在浙江11个设区市的传递后,于当晚抵达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场地一侧的主火炬塔“钱江潮涌”,由19根形态各异的立柱排列组成,象征不同时期举办的19届亚运会。

  早前,杭州亚组委向全球推出“亚运数字火炬手”,采用区块链技术的线上火炬传递活动开启。300天时间里,来自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亿多人突破时空限制,成为“数字火炬手”,直接参与到亚运盛会中。

  夜幕下,“数字火炬手”跨越波澜壮阔的钱塘江,从远方奔跑而来,终于抵达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上空。

  22时整,承载着全亚洲乃至全球民众的热情期盼,“数字火炬手”和最后一棒火炬手汪顺一起,点燃象征亚洲大团结的亚运之火。

  这一刻,时空消融,数字世界与现实世界同频共振,亚洲风采绽放耀眼光芒!

  集薪者愈众,火光愈远。上亿人参与点火,是世界首创,是最大限度的全民参与。正如汪顺所说:“是我们所有人一起点燃了亚运圣火!”

  盛会开启,手和手相牵,心和心相约,星光与荣光共同绽放,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夜空如此璀璨。

  9月24日,在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杭州姑娘邹佳琪(右)与搭档邱秀萍斩获本届亚运会首金。潮新闻记者 董旭明 摄

  四

  亚运会赛场上,亚洲运动健儿挑战自我,拼搏争先。这个金秋,大家都收获硕果。

  本届亚运会有13项世界纪录在射击场和举重台上被改写,跳水、乒乓球、羽毛球、霹雳舞、攀岩等项目的比赛也都是世界顶级水平的较量。而亚运会纪录被刷新多达170次,足见亚洲整体竞技水平在持续提升。

  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国家和地区代表团中,60%拿到了金牌,85%获得了奖牌。日本、韩国、印度等亚洲传统体育竞技强队排在奖牌榜前列,以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多个代表团创造了参加亚运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突破自我、创造佳绩的场景不断涌现。在乒乓球赛场,伊朗队不畏强手,在男子团体和男子双打比赛中屡获突破。在田径赛场,新加坡时隔五十年再夺女子短跑金牌;在击剑赛场,乌兹别克斯坦代表队收获了首枚亚运击剑金牌。

  中国代表团在杭州亚运会上的表现堪称惊艳,历史性地拿下201枚金牌,创造亚运会参赛最好成绩和亚运会单届金牌新的纪录。张雨霏、覃海洋同时获评杭州亚运会最有价值运动员。

  “中国军团”在优势项目上拥有断层级的优势,奖牌榜第一的归属早已失去悬念。不过,我们目光的焦点,不在夺金的张扬,而在争先的勇气;不在榜首的悬念,而在短板的突破。

  “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

  正如滑板项目创历史的3块金牌,堪称意外之喜,给了国人对于巴黎奥运会的诸多想象。自杭州到巴黎,还有一年。身在亚运赛场上的中国军团,瞄准的是世界。

  浙江同样创造了征战亚运历史最好成绩。98名体育健儿在“家门口”参赛,共获51金21银8铜,金牌数列各省(区、市)第一。浙江选手还创造了9项亚洲纪录、12项亚运会赛会纪录。

  竞技体育出成绩并不在一朝一夕。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选手在本届亚运会出色表现的背后,是精密细致的组织规划,是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是不断扩大的人才“蓄水池”,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刻苦训练以及科学严谨的保障措施。

  金秋的浙江被亚运“引燃”,开赛以来的每一天,都迸发着拼搏向前的能量。

  杭州亚运会见证了不同语言、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的运动健儿为荣誉和梦想同场竞技。

  小将奋力生长,诠释“英雄出少年”的豪情万丈。刚满17岁的气步枪小将黄雨婷一鸣惊人,浙江小山村走出了世界瞩目的“神枪手”;年仅15岁的“体操小花”张欣怡,第一次踏上亚运舞台就站上了冠军领奖台,帮助中国女子体操队豪取亚运女团十三连冠;跆拳道国际赛场上的希望之星、泰国选手杜丁当首次亚运之旅,就一路游刃有余地将63公斤级金牌收入囊中;朝鲜体操队名不见经传的00后小将安昌玉一日内收获跳马、高低杠两枚金牌……

  老将再度出征,续写“追梦人永远不老”的传奇故事。34岁的马龙只为热爱,四次征战亚运,现场观众高唱“对你爱不完”。30岁老将谢震业在百米跑道上竭尽全力争取更快0.01秒,在这个非优势项目上日复一日努力“爬坡”,终助中国卫冕。曾征战过8届奥运会的体操界老将丘索维金娜,两次亮相跳马赛场,光芒闪耀,打动全场。“还不想退役,我会在巴黎惊艳你们!”48岁的“丘妈”,豪情宣言久久回响……

  对很多运动员来说,站在杭州亚运会的赛场上,就已经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致敬每一次的超越自我,为每一份热爱喝彩。

  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的尼泊尔女排对战排球劲旅韩国虽败犹荣,特别是身高144厘米的自由人萨利娜·什雷斯塔表现惊人,在场上快速跑动、飞扑、救球,小小身躯里惊人的力量震撼了所有人。主教练说,“高山之国”的姑娘们收获了宝贵的锻炼机会。

  从阿富汗战火中走来的武术运动员穆罕默德·哈立德·霍塔克在闯入半决赛后几度哽咽:“我做到了,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的梦想!”霍塔克和他的队友们靠着赛事奖金维持生计,甚至无力购买套路项目中所需的相关器械,但他仍坚持训练,并自豪地说:“我很高兴选择了这项运动,武术向人们传递了和平和友谊。”

  亚运赛场,人们不仅惊叹力量、速度和技巧的美妙结合,更被各代表团运动员展现出的体育精神深深感染。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超越国界和语言,连接起亚洲各国人民的心灵,共同铸就亚洲一家亲的温暖记忆。

  张雨霏和战胜白血病重返赛场的日本名将池江璃花子,在杭州亚运会泳池几度“同框”。她们相拥落泪,又并肩微笑。惺惺相惜,彼此激励。两人自东京奥运延续至今的约定,诠释了体育运动中蕴涵的人类最美好、最珍贵的力量。这种不屈的意志和良善的真心,恰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写照。

  中国克柔术选手刘毅击败伊朗选手扎赫拉·巴盖里夺得金牌后,谈到一路走来的不易,激动落泪。此时正在一旁接受采访的巴盖里走了过来,温柔亲吻刘毅满是泪痕的脸颊,送上竞争对手最真诚的慰藉。来自两个不同文明的“你”和“我”,就这样在一次次比拼中成为“我们”。

  超越赛场与竞技,共聚亚运盛会的每一个人都在践行体育精神,共享体育的快乐与荣光。

  《千年等一回》等经典旋律频频响彻场馆;中国香港男足惜败后现场送上《真的爱你》;男篮比赛中场休息时有观众举起球衣追忆篮球巨星科比·布莱恩特,音乐响起《see you again》……杭州亚运会官方“气氛组”轮番上热搜,网友直言“没有一首BGM(背景音乐)是白放的”。

  泰国跆拳道名将巴尼巴·翁巴达那吉的亲友团因不熟悉流程没有买到门票,杭州市民两个小时内“接力”转让出11张门票,让亲友团如愿进场。巴尼巴说:“决赛中当我就要放弃时,听到了家人在喊‘爸爸在这里’,所以我才能坚持下去。”这个温暖的故事在中泰两国迅速传播,成为佳话。

  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中,越南选手武氏美仙被其他选手拉开较大差距,全场观众仍为她送去不输冠军待遇的掌声和喝彩,伴随她游完全程。绍兴棒(垒)球体育文化中心垒球场,全场观众用中、英文齐唱《生日快乐》,为中国选手颜思语和菲律宾选手安托利豪庆祝共同的生日,安托利豪说:“接受来自全场观众的祝福,这将是我一辈子难忘的经历。”

  人人享受竞技激情,人人传递体育精神。杭州亚运会架起了一座桥梁,那被体育连接起来的人类情感,被激发的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让亚洲各地的人们以体育为媒,成为挚友,共同见证亚运会不灭的荣光与梦想。

  五

  亚洲是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世界语”,正拥有“合异求同”“美美与共”的神奇力量。

  杭州亚运会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也是文化交流的纽带,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体育文化在此各放异彩。

  两支队伍在赛场里玩起了“老鹰捉小鸡”,这不是儿童游戏,而是一个很古老很“亚洲”的运动项目卡巴迪,有4000多年历史,具有非常高的攻防转换节奏和高强度的对抗性,极具观赏性,本次有10个国家与地区报名参赛。一名马来西亚运动员说,希望自己能被世界上更多的人看到。

  “这些亚洲特色项目非常接地气,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我。”金华市民邵琪和7岁的儿子此前从未接触过藤球,但现场看过一场后,就喜欢上了这一运动。台州临海桃渚中学体育老师柳日祥自豪地说:“从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始,我们学校每年为国家队输送大批人才。参加本届亚运会藤球比赛的中国队选手陈欣佳,就是我们的学生。”

  武术、板球、围棋、克柔术……还有很多根植于亚洲传统文化的运动项目在杭州亚运会走进赛场,各展魅力,让人大开眼界。各国媒体积极评价,认为本届亚运会尊重多样性、开放创新的文明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杭州亚运会打开文化交流之窗,八方来宾看见千年古都的丰厚底蕴,感知古老东方大国的文明脉动。

  外媒记者畅游杭州,各代表团成员在省内各地“沉浸式”打卡,耳闻目睹浙江人的奋斗故事,亲身感知之江大地的蓬勃生机。

  “这是我第一次来浙江,这里非常美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信使邮报》的记者克劳迪娅·塔莉说,杭州的美景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自己要把在杭州和浙江的所见所闻写成报道,把这里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伊朗网红散打运动员艾拉哈·曼苏里扬赛后到拱宸桥“打卡”,偶遇杭州市民梁诚,双方越聊越开心,曼苏里扬还到梁诚家做了客。

  杭州河坊街上的一家中东菜馆,亚运期间接待了一波波外国来客,甚至开起了英语角。“这几天,科威特、阿曼的运动员都来了,卡塔尔和沙特代表团还想包场。”员工小余笑着说,自己天天都在练听力和口语,看到杭州这么有国际范,打心底高兴。

  还有越南、巴基斯坦代表团成员登上西湖游船,泛舟赏月,在湖光山色间感受烟雨江南的旖旎与典雅;在极富本地色彩的钱江小商品市场、四季青市场等,外国运动员展现了炉火纯青的“对半砍价技术”,充分享受购物的乐趣……

  亚运期间的友谊,常常从一句“换吗”开始。小小徽章成了杭州亚运“硬通货”,开启一段段文化交流故事。新加坡桥牌运动员蓝泽颖从入村起几乎每天都寻找“有缘人”交换徽章,“战绩”达到60多枚。巴基斯坦网球选手乌什娜·苏海勒在赛后热情地拿出一兜徽章与中国体育代表团选手朱琳交换。徽章里蕴藏着亚洲文化,记录着珍贵情谊,也留下了难忘的亚运记忆。

  亚运盛事恰逢中秋佳节,亚运村、比赛场馆、各协办城市的亚运分村里,来自亚洲各国各地区的朋友欢聚一堂,体验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杭城一轮月,天涯共此时。钱塘江畔的杭州洲际酒店举行了韵味十足的中秋赏月雅集活动;各国(地区)的媒体朋友相聚杭州亚运会主媒体中心,穿汉服、品美食、赏演出,解锁多种中秋新玩法。

  亚运村里更是热闹非凡,节日氛围拉到“满格”。在浙江省土布纺织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郑芬兰的指导下,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运动员亲自尝试编织了一只“加油鸭”,作为她人生第一份中秋礼物。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技术官员、记者齐聚亚运村中秋晚会,尽管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此刻,大家一同欢呼、鼓掌,如同其乐融融、共度佳节的一家人。运动员村国际区的喷泉广场上响起《月亮代表我的心》,现场瞬间沸腾,百人齐声合唱,天南海北的团圆时刻就此定格。

  这一夜,五湖四海的人们共赏一轮明月,欢度中秋,让他们的心贴得更近。

  平日的亚运村,最热闹的还是文化市集。竹编、剪纸、皮影戏,每一项非遗文化展位前都围着不少外国运动员。甲骨文猜字谜让大家通过游戏认识中国古代的象形文字。经过一系列的“学习”,阿联酋的阿里·阿马尔左齐说,他从此记住了“鱼”和“雨”。被天台民间独特的传统木作技艺“一根藤”吸引,尼泊尔记者夏尔马和年近七旬的省级非遗传承人褚定江来了一次跨越国界和语言的文化交流。在媒体村的文化屋,还有更多中国文化的种子正在播撒。

  国际奥委会顾问西奥多拉·玛莎里斯说:“杭州亚运会的诸多设计采用了全球人民都能理解的语言、图案进行展现,这是一种大家都能了解的沟通方式,可以促进各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沟通交流,我对此非常欣赏。”

  在亚运村中行走,经常能路过一座展示着十几种语言的“你好桥”。相聚的日子里,这座桥聆听过无数欢声笑语,也见证着告别时刻的难舍情谊。

  杭州亚运会闭幕前夕,亚运村志愿服务中心的留言本已经写满三大本。运动员村的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里排起了长队,孟加拉国记者阿米诺·伊斯兰姆带走了中国的茶叶,中国香港围棋项目领队何冠聪买下了有西湖和亚运元素的笔记本……

  回望亚运会的历史脉络,其初衷就是为了增进亚洲各地的联结与友谊。亚运会,从来都不仅仅是一个体育盛会。以体育之名,以热情和友爱灌溉,缤纷的文明之花共同绽放。

  六

  杭州亚运会赛事运行期间,交通服务覆盖抵离口岸、酒店及亚运场所,启用了836公里的亚运通行线路,51个临时停车场,运行班次超过3.5万;杭州亚运村(不含5个亚运分村及接待酒店)高峰日接待量达9200多人;医疗卫生方面共设置医务室133个、竞赛场地医疗点127个,配置129辆救护车;食品安全工作对照全程安全、全量安全、全域安全和食品安全事故、食源性兴奋剂事件“两个零发生”。

  亚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无数一线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无私付出。他们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志愿者小青荷们聚在一起庆祝。潮新闻记者 倪雁强 摄

  开幕式上,亚奥理事会代理主席辛格深情呼唤:“我们需要‘小青荷’,亚运会离不开你们的奉献。”

  身着青绿、洋溢青春,杭州亚运会共招募3.7万余名志愿者“小青荷”。他们无处不在,用饱满的热情和周到的服务给所有人带来温暖和美好。

  吉祥物志愿者,每天需要穿戴厚重的特型演出服,忍着高温和闷热,与现场观众、媒体记者等群体互动;在“大莲花”服务的志愿者,不仅需要保障亚运会开闭幕式的顺利举行,还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从开闭幕式演出志愿服务到田径比赛志愿服务的转换;被称作“快擦手”的竞赛领域志愿者,在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等竞赛场地,精准抢点、快速擦拭,确保比赛场地地面无汗渍……

  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的戴文龙,是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的一名网球球童志愿者。2021年报名成为“小青荷”后,从未接触过网球的他,认真学习网球规则、了解球童职责。除了捡球,球童志愿者还要在第一时间将球“喂”给球员,供其挑选使用,同时负责为球员递毛巾、清理底线附近杂物等工作。

  仅仅一个“喂球”,其中就大有讲究,除了要控制抛球时的力度和弧度,还要留意不同球员的习惯和偏好,以保证网球准确落在靠近球员身体且便于用球拍接住的高度。“作为球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专注。”戴文龙告诉记者,杭州奥体中心网球中心共有志愿者763人。赛事期间,他们服务在竞赛技术运行、观众服务、媒体运行等17个业务领域的53个岗位上,志愿服务总时长达7.35万小时。

  竞赛组织和管理的平稳有序,背后是保障服务团队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

  在杭州亚运赛场和各转播平台上,观众在裁判员确认成绩之后5秒内就可收看到赛事信息。这是怎么做到的?记分牌背后接入的,是一个“云上大脑”——基于云计算建设的赛事成绩发布类系统。成绩数据获取、计算、存储、传输等4道技术关卡都进行了技术创新和保障,最后几乎无感地实时、准确呈现给大家。

  医疗卫生保障是亚运会成功举办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搭建包括各场馆的医务室、医疗点和亚运村综合门诊部、定点医院等在内的医疗救治体系,为第一时间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贴心的主办方还在亚运村专门设置了心理咨询门诊和心理咨询热线,帮助解决运动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根据运动员比赛后肌肉容易劳损等情况,提供推拿、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亚运村开村以来,中医推拿受到了运动员的欢迎,平均每天每位医生都要接诊20多名运动员。

  场地转换,同样是大赛组织运行能力的集中体现。9月29日晚,随着竞技体操最后一场比赛结束,杭州黄龙体育中心立刻开始从竞技体操馆向蹦床馆的转变。经过8小时的努力,场馆内的3套器材、400多块赛台木板、300多块保护垫、140块自由操场地木板、480块缓冲垫等竞赛器械全部连夜拆除装车。尽管时间赶,但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一点马虎。“比如在拆卸自由体操高台的木板时,可能会有一些木屑掉下来,我们不仅要用吸尘器吸,还要用胶布粘,最后再地毯式检查一遍才行。”黄龙体育中心副主任沈剑说。36个小时后,焕然一新的场馆迎来蹦床运动员的赛前训练。

  就是这样对细节的精雕细琢,确保杭州亚运会赛事运行实现3个100%,即除了天气等不可抗力因素,100%顺利开赛、完赛,没有出现人为因素导致比赛中止、中断的情况;颁奖活动100%高效实施,没有出现一起运行事故;竞赛场馆的竞赛器材,100%没有出现运行故障。

  正如中国体操运动员张博恒所说,“杭州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有‘家’的感觉。”亚运会的赛事保障团队用一个个细节,为参赛运动员创造卓越、优良的竞赛环境。

  在赛场之外,从赛事安保到餐饮服务,从亚运班车到会刊编写……东道主从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一丝不苟地提供放心、暖心的服务。媒体村及各官方接待饭店累计收到来自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友人的近300封感谢信。

  从9月22日开始,每个比赛日,亚运班车司机卢保林都需要在凌晨2时起床,并在4时30分准时发车,开车30多公里,把运动员从亚运村运送到高尔夫赛场西湖高尔夫球场。来不及吃早饭,他就吃点面包垫垫肚子。

  对于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清废保洁主管於丁丁来说,赛事期间长时间工作早已是常态。比赛期间,他每天上午6时前到岗,检查并清扫负责区域的看台、座椅、卫生间、通道、外围道路等,一直工作到晚上12时。“确保赛后不留一滴水、一张纸”,是他和所有场馆保洁人员共同的目标。

  还有许许多多的辛苦付出,并不为人知晓。还有许许多多追求极致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感谢信上。他们的热情和诚意一直在汇聚,温暖了杭州亚运。

  七

  透过杭州亚运会这扇窗,世界再一次感知浙江、读懂中国。

  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泱泱大国的气度与自信,经由杭州亚运,在浙江彰显得淋漓尽致。

  这份气度与自信,源于中国发展带来的底气——

  赛场内外,“中国制造”星光熠熠。一辆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在火炬传递、亚运赛场、亚运村接驳等全流程使用,一份份亚运纪念品成为赛场内外的硬通货。

  与此同时,亚运会上云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各式“黑科技”酷炫亮相,让八方来客感受科技创新带来的魅力。

  另一方面,赛事被布局在浙江的秀美山水之中。一路沿湖、沿村、沿山,风景如画的淳安自行车赛道,位于羊山石佛风景名胜区内的攀岩赛场,龙舟湖上的龙舟赛道……绿水青山,成为杭州亚运会的沉浸式背景,通过全球转播镜头和社交媒体,向世界高清晰、无延时展示。

  最酷技术与最美山水,一体两面,无缝融合。这与“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赛理念不谋而合,也成为中国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最佳缩影。

  这份气度与自信,源于“八八战略”指引浙江取得的精彩蝶变——

  专程来到杭州采访亚运的巴西记者理查德日前参观了“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整个展览给我留下的印象,那应该是‘高质量’。”他深有感触地告诉讲解员,“你们不仅规划长远,更重要的是把所想的、规划的做到实处。”

  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思想的如椽巨笔,在之江大地上绘就了富民强省、均衡发展、绿色发展和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

  随着杭州亚运会的到来,作为“世界超市”的义乌,再次站在了体育消费热潮的浪尖。今年1月至8月,义乌体育用品出口50.8亿元,同比增长33.0%。义乌市场的盎然生机,是浙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今年8月,浙江市场经营主体突破1000万户。千千万万的市场经营主体,正成为浙江经济运行的活跃细胞,进一步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亚运期间,开放包容的浙江,更是给各国运动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能收获一声声问好,抑或是一个个友善的微笑。

  他们为中国品牌着迷,也会对中国便利的电子支付、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惊叹不已。吉尔吉斯斯坦射击运动员拉古坚科给自己和朋友们买了好几双中国品牌的运动鞋,并在亚运村里打包寄回了家。“没有想到在中国买东西这么方便。”她说。

  赛事间隙,在余杭青山村,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对这里通过改善龙坞水库的水质,让村落重新焕发生机惊叹不已。前来观赛的孟加拉国游客说:“在我们国家,也有很多的山水,从保护‘水’起步重振村庄这样的励志故事,很有借鉴意义。”

  绿色,是杭州亚运会的显著标识,也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近年来,浙江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增长至2022年的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

  这份气度与自信,源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一场智慧化的体育盛会,让每位到杭州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观看比赛的游客,都能一探未来“智慧城市”的雏形。

  化身“导游”的智能服务机器人、能转向还能“对答”的智能引路牌、让游客一边观景一边为手机无线充电的智能座椅……以此次亚运为契机,更多绿色低碳智能的场景,从赛场延伸到市民生活。而随着杭州亚运会各大场馆陆续向社会开放,开创国内综合性体育赛事场馆赛前向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开放的先例,全民健身的热潮在这里持续涌动。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民为中心,人人可参与”的理念,贯穿杭州亚运会始终。“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依托举办亚运,一系列城市建设改造、环境治理、交通提级、场馆设施完善已然普惠于民。

  交通网络不断织密,拉近了广大民众与亚运赛事的距离,也联通了浙江各地协同发展的距离。精细治理扮靓城市,背街小巷焕然一新,老旧小区重获新生。“杭州为主,全省共享”。每一个办赛城市都在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把用好亚运红利同持续保持城市对外影响的热度、增进民生福祉的温度紧密结合在一起。

  据浙江省统计局初步测算,因举办亚运会所增加的投资,对杭州市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量约为4141亿元,占同期GDP的7.6%;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约为1033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8.2%;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占同期就业人数的2.4%。

  全民健身习惯、社会文明志愿精神、公共服务能力、体育跨文化意识等都将成为“后亚运时代”的社会财富。10月4日,杭州市政府与国际皮划艇联合会、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国际曲棍球联合会签署合作备忘录。2035年前,杭州将争取再举办一次高级别的综合性赛事以及3到5个世锦赛、世界杯等顶级单项赛事。杭州正抢抓亚运机遇、放大亚运效应,向着国际“赛”“会”之城奔竞。

  丰裕的人文温度,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从“小青荷”带来的无数个温暖、亲和瞬间,到广大市民自发为游客送上最热情的问候与服务;从推出100条亚运旅游线路,到遍布浙江各地的文化健身场所……浙江的人文温度和高品质的精神文化生活,勾勒出一个奔向共同富裕和现代化的社会图景。

  这份气度与自信,更透露出中国共绘亚运新画卷、共创亚洲美好未来的希望。

  体育传递友谊,文化凝聚力量,交流共筑和平。以亚运为媒,世界共同见证浙江乃至全中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继续破题、探索前行、总结经验的最新实践,也共同许下新的希望,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10月8日晚,杭州亚运会闭幕式举行。潮新闻记者 倪雁强 摄

  从期盼到相会,从重逢到告别。在荷桂交替的时节、在欢声笑语中,杭州亚运会落下帷幕。

  “最忆是杭州”。融合上万朵荷花、桂花形象的“荷桂之花”,悄然绽放在属于每一个参与亚运会的“你”“我”的记忆中。

  草坪化身活力四射、万物盎然的“亚运大花园”。运动员们,不分国度,不分年龄,彼此拥抱合影、拉手起舞。

  “藉草攀花”——中国古老的惜别场景再次深情上演,诉说着临别前的不舍,承载着“亚洲一家,天下大同”的期盼,表达着跨越山海、彼此交织的绵绵情谊。

  开幕式上,亿万星光汇聚成数字火炬手;闭幕式上,数字火炬手“弄潮儿”再次幻化成漫天星光,洒向杭州、飞向亚洲。每一点星光都是对亚运体育精神的致敬、对亚洲美好未来的致敬。

  亚运主火炬已经熄灭,但“薪火”相传,每个人心中的体育之火、文明之火、生命之火将生生不息、绵延永存。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