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2-24 08:16:17 来源: sp20241224
在高原守护群众安康(青春日记)
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出发,向西600多公里,就来到了仲巴县。四周山峦起伏且荒芜,大风终年呼啸,让这里显得格外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摄氏度。1年前,当我第一次来到海拔近4800米的仲巴县人民医院,看到当地的发展水平和医院基础条件,我感觉自己的工作压力特别大。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藏医疗队的成员,我和队友们一起驻守在青藏高原,守护着本地群众和往来游客的安康。根据当地的需要,我迅速调整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我来自华山医院心内科,但是在这里,则要面对更多病种的挑战。我发现,仲巴县的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原肺水肿等疾病高发,但药品种类、检测手段有限,治疗规范还需要提升。
前不久,一名藏族老人来到仲巴县人民医院寻求救治。“我个人判断,咱们医院可能无法开展救治。您看是否需要将这名患者转诊到日喀则人民医院?”一名医生询问我。
看着患者红肿的下肢,我在检查病情后认为,患者患有下肢静脉血栓,此时转诊有风险——从仲巴县到日喀则市区有八九个小时的车程,如果路上病情发生变化,患者危险很大。我提出,应该先对患者进行进一步诊断,最好在本地开展救治。随后,我带着当地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救治,想方设法采取一系列救治手段,患者最终在医院转危为安。
援藏期间,我经常思考:自己离开后,还能为当地留下什么?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我为临床医生们开展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推动了病房和门诊超声心动图检查项目的发展,优化了急诊分区和救治流程,还向院方提交了关键药品填补目录。年轻的急诊科主任旦增医生是我的徒弟,我带着他看了很多患者,这些病例都是仲巴这样高海拔地区多发的,有了这些救治的经验,他今后面对类似的病例,就有了独立救治的能力。
我的家乡在新疆伊犁,通过多年学习成为一名医生,得益于国家对我的培养。到条件艰苦的仲巴县担任援藏医生,让老百姓感受到国家医疗事业发展带来的福利,是我对国家培养的回报。援藏时间或许不长,但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成长机会,也鞭策着我今后努力成长为一名更加优秀的医生,为更多人送去健康。
(阿力木江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援藏医疗队成员,本报记者徐驭尧采访整理 人民日报)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