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万名“领雁人”振翅 助力浙江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11-23 16:35:32 来源: sp20241123

   中新网 杭州7月5日电(曹丹 韩惠娜 马莉)一条“金龙”通体泛着竹篾的金黄色,陈列在浙江省萧山区河上镇伟民村的非遗馆内,精美的竹编技艺不禁让人感叹民间艺术的非凡魅力。

竹编技艺制成的工艺品。受访者供图

  “我花了3个多月时间,用了3000多条竹篾,制成的‘金龙’长7米,高1.8米,总重量在500公斤以上。”77岁的竹编手艺人洪成松介绍,这些年,在伟民村党总支书记朱盈剑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竹艺新赛道。现在,不仅生意越来越红火,还有许多年轻人愿意学习和研究竹编技艺,玩出传统技艺新花样。

  河上西山红石雕文化馆、河上傅氏桔红糕非遗工坊、徐同泰百年官窖酱油园……近年来,伟民村利用当地老屋、老店铺、老手艺,不断唤醒乡村传统文化基因,让一门门“生计”焕发新的生机。

  “传统文化的魅力令人着迷。2020年,我通过竞聘成为伟民村的党总支书记。同年,我来到浙江开放大学求学,希望通过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推动传统技艺的发扬、传承和保护,助力乡村振兴。”朱盈剑介绍,自己参与了浙江开放大学的乡村振兴领雁人才培养计划,成为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一员。

  在“共富带头人”朱盈剑的带领下,伟民村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牢牢抓住传统技艺带来的新商机,村民的钱袋子变得越来越鼓。与此同时,伟民村通过组建志愿者团体探索村民自治体系,全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向善的精神滋养这片土地,润泽百姓心田。

  走进村里的“惠民家园”老年食堂,餐厅墙上贴着一张志愿者值班表,30多位村民志愿者“承包”了服务员的工作。“80岁以上老人只需花3元,就能吃到一荤两素。今天有20多份饭菜由志愿者直接送到老人家里。”朱盈剑介绍。

  朱盈剑所说的志愿者,是一群由1200余名村民自发组织的团队。在志愿者的工作联络群里,负责人会定期发布各类服务信息:食堂服务、平安巡防、卫生保洁、老年看护、庄家抢收……“手慢的志愿者还会抢不到服务机会。”朱盈剑笑着说。

  “我们每月评选一次‘公益之星’,每月过一次志愿者集体生日,年底办一次颁奖大会,团队相处越来越融洽,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朱盈剑分享道,在村民深入参与村庄治理后,不仅降低了村集体的管理成本,同时,村民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和睦,村子不断焕发出乡村文明的新气象。

伟民村全貌。受访者供图

  在浙江,越来越多像朱盈剑这样的“领雁人”正持续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

  “作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试点单位,浙江开放大学经过近20年的探索,逐渐构建起‘以现代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农民为中心、以乡村振兴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已累计招收农民大学生超12万人,毕业生超8万人。”浙江开放大学副校长顾蓓熙介绍。

  在愈发成熟的乡村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带动下,一批批有担当、有情怀、有能力的村干部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完)

【编辑:刘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