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不停步 变化在身边(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改革开放)

发布时间:2024-11-22 07:11:17 来源: sp20241122

  图①:6月30日,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建成开通。图为通车后的深中通道中山大桥。   本报记者 张武军摄   图②: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市中区分局出入境接待大厅,民警为小朋友办理出入境业务。   郝鑫城摄(人民视觉)   图③: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太平路街道开展“皮影艺术进社区”活动,孩子们在表演皮影戏。   朱大勇摄(影像中国)

  图④: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白沙关社区幸福苑养老中心,老年人在花园里休息。   袁福洪摄(影像中国)   图⑤:辽宁大连庄河海上风电项目。   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

  科技体制改革赋能创新,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侧改革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步履铿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回应人民新期盼、满足群众新需求,践行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郑重承诺。

  ——编  者

  

  工业设计师邹剑虹——

  有梦想就有舞台

  本报记者  李  刚

  7年前,邹剑虹走出世界五百强企业大门,来到广东工业设计城创业。

  位于广东佛山顺德区北滘镇的广东工业设计城,是一个奇思妙想汇聚、设计灵感迸发的地方,也是众多设计师梦想启航的地方。

  作为工业设计和小家电制造两家公司的创始人,邹剑虹一开始就锚定中高端家电领域,以设计带动制造,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路径。几年下来,公司设计研发出多款受消费者欢迎的网红小家电。

  “我的设计理念是,产品不仅要满足生活需要,还得是艺术品。通过工业设计,为用户提供高颜值、高品质的新生活方式。”邹剑虹说,2023年两家公司总销售额达到3.5亿元,空气炸锅与豆浆破壁机两个产品系列成为市场最受欢迎的设计,自己也被评为广东省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是广东工业设计城,为我搭建了实现梦想的舞台。”邹剑虹说。

  为更好促进设计企业发展,提升企业设计创新能力,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各级联动,全面支持和助力设计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工业设计产业载体建设,全面提升本地企业的设计创新能力。

  在广东工业设计城的7年,邹剑虹见证了这里的巨大变化:从旧厂房变身为全国首批工业设计示范基地;入驻企业从数十家增至300多家;设计师从几百名增至8000多名,形成工业设计产业的生态圈。更重要的是,广东工业设计城推动了顺德乃至全国家电产业发展思路的转变:以工业设计引导传统产业发展,助力“中国家电之都”顺德走上设计拉动制造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如今,从网红家电到复杂的机器人,再到庞大的生产线,工业设计已经融入“顺德制造”的血脉。

  2023年底,顺德政企共建数字经济集聚区正式启动,未来三年将全力推动超1000家企业开展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囊括家电产业主要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的方方面面。面对“数智化转型”大潮,家电产业再次迎来新的风口。

  “数智化转型必将传导至设计领域和产品开发领域,实现各种奇思妙想;同时也不断激发设计师的新灵感,开拓新思路。”面向未来再出发,邹剑虹充满憧憬。

  十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3.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64%,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明显。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三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西安市民郭春虤——

  大事小情真便利

  本报记者  高  炳

  “没承想这么顺利,卡一刷,直接就报销了!”医院窗口前,郭春虤满意地点头。

  今年38岁的郭春虤,家住陕西西安。前阵子,来西安帮忙带娃的岳母生病了,需要住院做手术。郭春虤担忧之余,心里直犯难:“我岳母是东北人,这跨省就医报销,难不成还要跑一趟东北?”

  听说可以异地就医备案,郭春虤赶紧在手机小程序里申请。办理出院手续时,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了。

  “政务服务也在跨入数字时代,便民利民,老百姓办事省心多了!”回想这些年的经历,郭春虤颇为感慨。

  10年前,郭春虤和几个同学一道创业,他负责办理公司注册手续。

  “记得那天早上,政务服务大厅里人很多,排到我时都快晌午了。”做足“功课”的郭春虤取出厚厚一摞材料递进窗口,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反馈:材料还需完善——有的没签名,有的没盖章,还有一些填写不规范……后来又跑了两三趟,注册手续才办好。

  一晃多年,创业之路越走越宽。2023年5月,为了继续拓展业务,郭春虤在西安又注册了一家公司,这次办手续有了新体验。

  “我坐在办公室,在政务服务中心帮办人员的电话指导下,登录陕西政务服务网进行申请。”郭春虤说,所有流程仅用了半小时,全程电子化。两天后,公司的营业执照就寄了过来,还附着免费刻好的公司公章。

  “‘一键直达’日益成为政务服务标配。”郭春虤笑言,“我们直观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新生代’则从一出生起,就享受了数字生活的便利。”

  2020年儿子出生,郭春虤用手机扫描了医院提供的二维码,在线提交各类资料,不久便收到审核通过的短信,顺利办好了出生医学证明。

  闯事业、过日子,工作生活处处大事小情,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就近办、网上办、自助办。“改革有力度、有速度,让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便民的温度。”郭春虤说。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正在加速形成。如今,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可直通46个国务院相关部门的1376项服务事项,以及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19万多项政务服务事项。

  近年来,我国数字政府公共服务管理效能明显提升,“网上办”“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广泛实践。据统计,目前全国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一半以上。

  大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跨省通办”,有效解决经营主体和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等问题。

  

  西柏坡村民王俊彦——

  农家书屋常上新

  本报记者  邵玉姿

  黄墙黛瓦,绿树浓荫,夏日,河北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镇北庄村吸引了不少游客。

  村史馆内,村民王俊彦为几名游客做完讲解,看有空闲,转身进了一旁的农家小院。小院不大,书香沁人:高书架、木桌椅,不过百余平方米,却足足收藏了1万余册书籍。“这是村里的团结书屋,也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拿起书桌上看了一半的《西柏坡记忆》,王俊彦静心阅读起来。

  今年51岁的王俊彦,是北庄村村史馆讲解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前几年,她还奔波于周边镇村打零工,如今应聘成为讲解员,高龄“转行”离不开对阅读的热爱。

  “早些年,村党支部办公室设置了两排书架,我常去借书看。”王俊彦说,村两委2018年在党员活动中心设立了“图书角”,她有空便去转转。

  近年来,村里建新房、铺新路,发展起特色种植和红色旅游,日子越过越红火。“大伙儿收入高了,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高了。”北庄村党支部书记封红卷说,为了丰富村民文化生活,2021年,村两委与新华书店以共建的形式,将村党员活动中心改建成北庄村团结书屋,面向所有村民和游客开放。

  王俊彦最喜欢阅读故事书和红色书籍,红色阅读区里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我要多看一些书,为游客好好讲述这里的红色历史。”王俊彦还是北庄村“团结大课堂”的常客,“大课堂经常会举办一些红色讲座,大家都爱听。”

  文化设施有更新,文化活动也“上新”,团结书屋还吸引了不少邻村人。书屋店员付兆月,家住紧挨北庄村的燕尾沟村。“大伙儿听说北庄村有书屋,有空就会过来转转。”付兆月说,这里不仅定期更新书籍,还开展共读绘本、红色观影等活动,村民和游客都喜欢参加。

  “县文旅局还为各村配备了锣鼓、电子琴等乐器,大伙儿没事就聚在一起学着玩,没准儿以后能组个乐队呢!”就任北庄村党支部书记10余年,封红卷眼看着村民们生活富裕了,精神富足了,日子越过越精彩。

  着眼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文化服务更接地气。目前,我国覆盖城乡的六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日益完善,建成公共图书馆超3300个,乡镇影院银幕超过1.2万块,近20万家农家书屋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90%以上博物馆免费开放。

  文物古籍“活起来”,旅游市场人潮涌动,文化消费红红火火,精神生活更加富足,文化之光正在点亮美好生活。

  

  长沙市民肖惠兰——

  幸福晚年乐陶陶

  本报记者  王云娜

  周四,是湖南长沙雨花区砂子塘街道金科园社区每周一次的合唱活动日。68岁的肖惠兰推着四轮拐杖椅出了家门,稳步走在平坦的柏油路上,约10分钟后就到了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从活动中心外的前坪到排练厅,有5级台阶。老人熟练地将拐杖椅放置一旁,双手紧握扶手,稳步踏上台阶。

  排练厅里,30多名老人到齐了,场面十分热闹。融入其中的肖惠兰,随着大家放声歌唱,神采飞扬。“社区开展适老化改造后,公共环境对我们老年人更友好,日常出行也更便利了。”肖惠兰的老伴吴建华说。

  金科园是个几十年的老社区。随着时间推移,社区内道路老化严重,坑坑洼洼。几年前,肖惠兰在家门口散步时,一不留神摔了一跤,此后虽能拄拐行走,却很少再出门。

  变化出现在2022年。考虑社区内有1500多名老年人的情况,金科园社区围绕公共建筑节点开展提质改造,在小区内铺设柏油路面,增设防滑坡道,在楼梯两侧安装扶手等,帮助老年住户无障碍通行。

  金科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蒋雯介绍,社区还鼓励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对不具备电梯加装条件的楼栋,在每层拐角处增设折叠椅。目前,小区共加装了23台电梯,增设366把折叠椅。

  现在,社区焕然一新,很多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开始乐于迈出家门。

  走进金科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不仅有无障碍通道、进门语音提醒、无障碍电动爬楼机,还增设了无障碍低位办事柜台、无障碍交流显示屏。每处细节,都体现出对老年人的关爱。

  近年来,长沙市着力推动形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体验舒适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全市906个城镇小区实施了无障碍或适老化改造。

  “出门安全,办事方便,我们老年人乐享幸福晚年,生活越过越美!”吴建华说。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超2.96亿,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更多温暖举措应声落地。

  从探索建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到以“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等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从理顺养老服务监管机制,到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一项项改革实招硬招为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夯基垒台。

  截至2023年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累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为41.8万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48.28万户。到2025年,全国将建成5000个示范性城乡老年友好型社区;到2035年,全国城乡实现老年友好型社区全覆盖。

  

  巡护员何宝兵——

  携手共护长江美

  本报记者  吴  君

  夏日炎炎。长江岸边,何宝兵骑着电动车,时不时停下来,瞭望巡视。

  今年62岁的何宝兵,当了35年渔民,又当了6年长江巡护员,从捕鱼到护鱼,一辈子没离开过长江,长江就像他的家。

  2018年1月1日起,湖北宜昌对本市境内长江干流和部分支流逐步实施禁捕,何宝兵上交了自己的渔船。“没有学历,没有其他技能,最开始我也担心。”何宝兵说,“但看到长江鱼越来越少,还是决定响应退捕号召。”

  当年7月,宜昌市渔政监察支队牵头成立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何宝兵和5名退捕渔民经过培训后,成为第一批巡护队队员。6年过去,何宝兵当上了巡护队队长,和队员负责宜昌城区68公里江段,协助执法部门打击非法捕捞、垂钓等行为。

  何宝兵告诉我们,最开始巡护时还有人电鱼、网鱼。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长江大保护理念已经成为共识。“现在非法捕捞行为几乎断绝了,很多人不仅主动举报非法捕鱼和垂钓,还主动捡拾江边垃圾。”何宝兵说,志愿者组成的“民间守护队”,已成为保护长江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如今,长江宜昌段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标准,鱼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江豚也逐渐回到许多人的视野。“退捕前长江宜昌段很少见到江豚,现在多了,我们巡护时经常碰见。”何宝兵说,他的工作重点也发生了变化,“现在每个月都要协助科研人员做水质、水量、鱼类监测。”

  到2023年10月,何宝兵和队员累计巡护近22万公里,队员也增加到了10人,配备了电瓶车、无人机等设备。“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的水域内,还配套有168个摄像头。我们每天配合执法部门,线上线下共同守护长江。”何宝兵说。

  巡护工作之余,老何还参加了不少长江大保护主题的公益活动,“我从小在江边长大,长江养育了我,现在我来反哺长江。”何宝兵说。

  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一项项改革举措,汇聚起持续攻坚的强大合力,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

  天更蓝,重污染天数显著下降,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水更清,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新时代十年,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累计造林10.2亿亩,我们的“绿色家底”正不断增厚。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08日 06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