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16:57:34 来源: sp20241122
【光明论坛】
作者:杨颖(湖北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心研究员)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我们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从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上看,新质生产力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其二,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要求实现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这就需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实现良性互动,推动产业间、地区间协同配合和有效衔接;其三,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其四,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其五,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此,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加快培育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促进新质生产力诸要素实现高效协同匹配。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同时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但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也不能一哄而上,搞一种模式。培育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牢牢把握科技创新这一核心要素。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支撑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贯通融合,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大力推进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应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聚焦全球科技竞争前沿领域,争取“先行者优势”,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支撑。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面对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这是我们持续发展的信心与底气所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