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3 23:26:42 来源: sp20241123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3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增长5.5%,今年一季度增长5.6%,主要指标稳中有升、保持良好态势,2023年平均每天净增企业700多家……4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来自河北的一张成绩单格外吸睛。河北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砥砺奋进新时代 走好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雄安新区人气越来越旺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的第7年。“7年来,雄安新区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正在向高水平现代化城市奋力迈进。”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表示。
如今,雄安新区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城市雏形全面显现。启动区骨干路网全面通车,重点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建成,雄安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基本完工;起步区骨干路网全面开工,雄商、雄忻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提速。
“总的来看,目前新区总开发规模184.5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4300多万平方米,4000多座楼宇拔地而起。”王正谱表示。
王正谱介绍,雄安新区依托4所疏解高校和省内高校以及部分企业,成立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加快组建;围绕人才、开放等制度创新,出台顶尖人才、青年人才、大国工匠等16条政策措施;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启动实施,科创中心、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迅速,创新的味道越来越浓。
“在雄安新区建设中,要始终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王正谱表示,首批疏解4所高校雄安校区建设全面提速,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开学开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运行,千家中关村企业、百家科研院所、百所知名高校、万名首都大学生雄安行系列活动成效明显……雄安新区人气越来越旺。
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王正谱介绍,新区行政区划代码、邮政编码和“冀X”牌照正式启用;京雄两地企业实现跨省市“一键迁移”、社保卡“一卡通用”,107个事项实现同城化办理;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雄安新区住房制度基本形成,12万多人喜迁新居;千年秀林加快建设,森林覆盖率由设立前的11%提升到34.7%,白洋淀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优化营商环境不止步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河北是全国进步最明显的五个省份之一。“我们优化营商环境的步子一直没有停,主要是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这个总目标,持续提效能、抓改革、强整治。”河北省副省长赵大春表示。
为了让群众办事更方便,河北提出极简办、智能办、马上办、满意办“四办”目标,把所有涉企和民生审批事项全部集中到各地政务大厅,同时开通全省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推动办事“只进一门”“一网通办”;对全省热线电话进行整合,使用“12345”一号对外;创新打造“惠企利民政策通”平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市场竞争更公平,对各类主体我们都一视同仁。”赵大春介绍,一方面,深入实施招投标“双盲”评审改革,全部实现全程网办、盲抽盲评和分散评标,杜绝“暗箱操作”;另一方面,全面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标准、补贴等,坚决拆除“隐性壁垒”,把更多机会放给市场、放给企业。2023年6月以来,民营企业中标金额从39%涨到56%,中标数量占比由73%上升到84%。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赵大春表示,河北今年将强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进一步增强企业获得感;提高要素支撑水平,让融资渠道更畅通,让供地方式更灵活,让物流特别是算力、数据等新要素成本更低廉;深入开展提升执法质量行动,让执法既有尺度又有温度,切实用法治为经营主体保驾护航。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谈到河北的产业,人们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产业偏重、一钢独大。”河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成中表示,近年来河北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钢铁企业含“新”量明显提升。
“我们坚持向科技创新要动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跑出‘加速度’。”张成中介绍,2023年,河北生物医药产业营收超过千亿元,电子信息产业营收超过3000亿元,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4.7%。
张成中表示,河北正在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重点支持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9个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新材料、安全应急装备、现代中医药等8个产业集群,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由集聚发展转向集群发展。
“延伸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既壮大龙头企业这些‘大树’,也注重引育上下游配套企业这些‘小树’,最终把新兴产业这片‘森林’做起来,打造更有生命力的产业生态。”张成中表示。
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河北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河北在大数据产业发展上有基础、有优势,2023年年底,算力总规模超过2.1万P,依托算力优势,大力发展先进计算、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张成中表示,河北还将加快布局空天信息、绿色氢能等产业,让未来产业尽快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记者 王金虎)
(责编:温璐、薄晨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