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文化遗产保护把好“第一道关”(人文茶座)

发布时间:2024-08-25 07:18:46 来源: sp20240825

  “先考古,后出让”,是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这是避免“建设性破坏”或“开发性破坏”最有效的办法。对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同时经济建设、城市更新持续活跃的文明古国而言,落实好这一制度的意义格外重大。

  我国有142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城市曾是数朝古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无数不为人知的文化遗产,“地下处处皆宝物”并非虚传。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遇到了不断长大的城市,二者孰轻孰重、孰先孰后,实实在在考验着主政者的智慧与担当。

  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其实并不存在二选一的尴尬。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一旦损毁就难以挽回。因此,在开展建设之前做好考古勘探,就能实现两全其美。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重大考古发现,不但能增添城市荣光、打造城市形象、厚植文旅资源,更能增强市民自豪感和归属感,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软环境。

  实践证明,考古发现可以和基本建设完美融合。1996年,北京在修建地铁王府井站时意外发现古人类遗址,在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后,在原地修建了一座古人类文化遗址博物馆。2万多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伴随着现代化的地铁,令游客深刻感受到北京这座古都悠久深厚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积极主动落实“先考古,后出让”制度,把考古挺在动土之前,为文化遗产保护把好“第一道关”。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之初就提前进行考古勘探,发掘了从战国到清代一批墓葬,将通州的历史从隋唐时期提前到了战国时代。北京城市文脉因此更加完整,古今交相辉映的城市面貌更加凸显。

  苏州市将“先考古,后出让”写进政府规章和制度,全市实现考古前置全覆盖,仅2023年一年,就发现了陆慕平江窑古窑址群、唐家角新石器遗址、塘北新石器遗址、苏大吴江校区商周遗址等大型遗址。

  许多城市在建设中主动为文化遗产“让路”。2020年,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工程杭州绕城西复线杭绍段工程绕行6公里,多花了3亿元,为的就是保护良渚古城外围水坝遗址。2021年,温州在修建城市主干道时,发现了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于是立即暂停工程项目,新增2亿多元投资,果断调整了道路线位。

  是“先动土,再考古”,还是“先考古,后动土”?当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对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时,在行动上就会更加自觉。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11日 05 版)

(责编:白宇、卫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