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态补偿护海洋健康(美丽中国·关注生态保护补偿②)

发布时间:2024-12-15 21:33:09 来源: sp20241215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工作人员在采集海水样品。

  位于连云港市的大沙湾海滨浴场。   以上图片均为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提供

  核心阅读

  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是激励海洋生态保护者保护生态环境,构建海洋生态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手段。江苏沿海地区科学实施生态补偿考核制度,同时探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方海洋生态补偿创新实践,助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早晨6点不到,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黄海之滨,一支30人的队伍,已经开始沿着海岸线进行常态化清理。

  “出台海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对基层来说,干多干少不一样——既要‘面子’,又要‘票子’,压实责任,也提升了积极性。”这支队伍的领队、盐城大丰世遗黄海湿地公园有限公司后勤部主管吴军说。

  今年6月,我国首个针对生态保护补偿的基础性、综合性行政法规《生态保护补偿条例》正式施行。今年4月,《江苏省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办法(试行)》先试先行,以海洋水质变化情况为评价依据,分类确定补偿标准和核算方法,按照“保护者受益、损害者赔偿”的原则,采取省、市两级双向经济补偿的方式,发挥省、市互相监督鼓励作用,推动开展地方海洋生态补偿创新实践。

  出台专项制度,调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

  夏季,盐城大丰川东港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候:黑嘴鸥悠然进食,麋鹿呦呦鸣叫……这里是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也是候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上最重要的中转站之一。2023年,川东港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吸引数十万游客来此游玩。

  在这背后,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发挥了重要的助力作用。“盐城拥有江苏最长的海岸线(582公里)和最大的沿海滩涂(683万亩),海滩面积、潮间带范围大,海滩垃圾清理难度较大。”盐城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成华介绍,2022年,盐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滩垃圾清理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沿海各县(市、区)增加海滩垃圾的清理力度与频次。据统计,全市每年清理海滩垃圾3万到4万吨、出动人员4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海滩垃圾清理工作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部分县区财政本就相对紧张,常以没有资金等借口忽视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海洋生态补偿办法出台后,获得补偿的地区主动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进一步压实保护责任。盐城市计划从刚刚下发的1280万元正向补偿资金中划出部分,用于补充海滩垃圾的清理费用,大丰区也计划将补偿资金用于美丽海湾后续维护,包括设备采购、生态监测等。

  在川东港区域海滩游玩的本地市民陈捷告诉记者,以前海滩上有散落的垃圾,周边还有零星水产养殖,鲜有游客前来。开展生态修复、垃圾清理后,生态环境改善,候鸟也多了。

  “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将强化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正向激励,推动沿海地区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常新风介绍,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海洋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问题,也提升了沿海各地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科学实施生态补偿考核,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今年3月的一天,由生态环境部组织的检测人员队伍,从连云港市一处码头登上监测船。监测船依次停靠在18个近岸海域水质国家考核点,其中最远的点位要开船行驶将近3个小时。

  每到一个地方,工作人员会用随船携带的水质采样仪伸入海平面以下不同深度采样。监测船上搭载有一个简易实验室,对酸碱度、溶解氧等一些时效性强的指标,能立即在船上分析、出结果,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普通指标,则等船靠岸后再将样本送检。

  “海洋生态补偿考核分为两部分:近岸海域水质补偿和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偿。”连云港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负责人刘建茹告诉记者,近岸海域水质补偿的考核,每年分别在春、夏、秋开展3次监测,根据《海水水质标准》,计算近岸海域海水优良面积比例,年底算“总账”。

  而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偿的考核有所不同。连云港共有17条直接入海河流,其中14条河流的监测断面安装了自动监测设备,由生态环境部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日常运维,每4小时监测一次,计算月度平均值。另外3条入海河流的监测断面采取手工监测方式,实行采测分离——由生态环境部委托不同机构分别采样、分析,检测结果统一汇总到生态环境部,每月一次。

  连云港的“成绩单”显示:2023年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海水面积比例96.8%,首次全面消除劣Ⅳ类海水,夏季优良比例首次达到100%;截至今年6月,17条入海河流总氮平均浓度为每升2.62毫克,与2020年同期相比下降20.3%。

  考核结果如何运用?

  “按照‘保护者受益、损害者赔偿’原则,采取省、市两级双向补偿的方式。”常新风介绍,近岸海域水质补偿分基本补偿、同比变化补偿和持续优良补偿。基本补偿是及格线,标准为每年500万元;同比变化补偿是与当地3年平均值比较,年度最高金额为400万元;持续优良补偿是连续两年以上达标,每年最高500万元。2023年度,江苏沿海三市均获得顶格1200万元奖励。入海河流总氮控制补偿也分为基本补偿和同比变化补偿,前者标准为每季度40万元,后者为每年50万元,2023年度连云港获得1630万元补偿,为全省最高。

  探索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加大排污口整治力度

  7月19日,在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兴凌村村委会办公楼屋顶上,停着一架无人机。在40公里外,如东县生态环境局的一间办公室里,水生态环境科科长徐天宇发出指令,无人机便沿着设定好的线路起飞,对片区内5个重点村居进行汛期例行巡查。

  “无人机装有红外感应装置,能够识别水温——养殖尾水水温略高,颜色呈现深红色。”徐天宇告诉记者,这样能及时发现哪里正在排放或刚刚排放了养殖尾水,第一时间介入处置。

  去年夏天,南通市生态环境局海洋生态环境处处长杨斌和同事们发现,进入汛期后,当地部分入海断面的水质大幅下滑,如东县与海安市交界处的入海断面北凌新闸成了“老大难”。为了搞清楚是上游来水中的什么造成断面污染,南通首次采用了水基因技术,进行追踪溯源。

  “通过污染物比对发现,汛期时,上游农田退水和养殖尾水排放在污染源中占比较大。”杨斌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南通启动了两项工程:一是农田生态化改造,利用农田周边废弃沟塘改造“净化池”,实现“退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二是建设无人机库,试点无人机巡水,收集养殖尾水排放异常信息,对入海河流水质管理实现关口前移、主动追踪。

  对于刚刚下发的2023年度补偿资金,南通有了初步规划。

  “生态工程需要持续投入。这笔生态补偿资金将用于农田生态化改造及无人机库在全市5个沿海板块的全覆盖。”杨斌介绍,在技术支持下,南通在全省率先将总氮指标纳入地表水考核,并正在探索断面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补偿制度——海洋生态治理不再只是部分沿海板块的任务,全市有上游来水区县也要承担治理责任,“这是压力,更是动力。”杨斌说。

  《 人民日报 》( 2024年07月25日 15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