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一天”变为“每一天” 美丽中国新画卷徐徐展开

发布时间:2024-11-18 08:06:34 来源: sp20241118

  央视网消息: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自然资源部的数据显示,国家已部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

  近几年,我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扎实开展,明确了我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和海岸带,这“三区四带”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体系。“中国山水工程”也成功入选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卢丽华介绍,“十三五”以来,重要生态系统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480万亩,整治修复海岸线近1680千米,滨海湿地超过75万亩,我国红树林地面积已增长至45万亩。

  一系列成效的背后,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保障。我国已出台生态环境保护法律30余部,行政法规100多件,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提出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2.8%。

  2024年上半年,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8.8%。

  我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草地面积世界第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累计修复面积超过1亿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美丽中国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感知美丽中国·低碳环保新风尚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近年来,为了建设美丽家园,各地在推进生态保护与治理方面做出一系列努力。科学造林、治理污染、废物利用、低碳生活,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让全国生态日从“这一天”变成“每一天”。

  江西上饶:废弃矿区变景区 回乡创业有劲头

  沿着灵山山脉向东北行进,穿过重重山丘,一座架着悬空楼阁的山峰映入眼帘。这里便是隐于山林间的上饶望仙谷景区。

  上饶市广信区的望仙乡,曾经是江西省著名的石材之乡。将近10年的石材开采加工,曾给这里留下了1000多亩的废弃矿山。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当地从2016年开始,依托独特的峰林地貌发展生态旅游,并陆续完成了所有废弃矿山的修复。

  如今,望仙谷景区单日接待游客最高达45000人次。山乡的巨大变化,也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村民回乡创业。今年40岁的本地人秦小红,如今就和爱人在望仙谷景区开了一家汉服摄影店。

  浙江宁波:挖掘生态资源 农民增收有甜头

  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这个暑期,浙江宁波江北区毛岙村的竹宴、竹编、竹画等系列“竹家乐”火了。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宁波市江北区有四分之一的村庄都建成了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毛岙村立足山水兼美的生态资源,推进以“生态绿活动”促进“共同富”。探索生态农产品电商直播、竹林合作社等模式,对零散农户的产品统一收购、包装、销售,打造出30种网销“爆品”,每年增加村级经营性收入达475万元。

  重庆:上门“收购”更便民 资源置换有盼头

  生态保护不仅存在于乡村,也要行动在城市生活中。在重庆市南川区,上门集中回收比以往更为方便简单。可回收物运输车停在小区内,市民们提着大包小包、推着推车,带着早就准备好的可回收物前来置换。

  目前,南川已在城区8个小区试点实行了这样的上门集中回收每季度一次。源头减量收集后,可回收物将按照金属类、玻璃类、纸张类等不同类别被分拣并压缩打包。

  上海:环保运动正开展 绿色理念放心头

  当咖啡香与绿色理念交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在上海,一场名为“集盒行动”的环保运动正在展开。

  通过安排专人每天上门回收,辖区内咖啡馆的可回收物得到及时有效的收集。辖区还鼓励咖啡店利用咖啡渣和废纸品,制作创意小礼物回馈顾客,让绿色环保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感知美丽中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在绿色发展之路上,我国正致力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投资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山东济宁:削峰填谷 新能源光伏电站上线

  可再生能源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近日,山东济宁首座集中式光伏配建储能示范电站——100兆瓦/2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提升了新能源消纳及电网调峰能力。该储能电站年可消纳新能源电量约6000万千瓦时,压减煤炭消费约2万吨。

  电站犹如“超级充电宝”,能够削峰填谷。即在用电低谷期,把富余的电能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将储存的电能输出使用。截至目前,济宁新能源总装机达562.07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占比超九成。

  全国最大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加快推进

  在陕西榆林,全国最大的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近日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500万元。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简单来说,就是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封存在地下1200米—1500米之间的咸水层,从而减少在大气中的排放。

  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储存二氧化碳400万吨。与此同时,当地还探索使用二氧化碳加氢制绿色甲醇,从而延长煤化工产业链。

  绿色能源工程改造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绿色能源工程改造,也在为企业降本增效。8月15日,全国首个跨省企业电—碳—金融服务项目在湖北武汉签约。来自山东德州的大豆深加工科技企业与国网武汉供电公司达成合作,为企业提供能源改造方案。通过以电代碳节能减排项目,降低单位能耗30%,每年实现节碳量约2万吨。

  感知美丽中国·“国宝”种群恢复之路

  旗舰物种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的物种,能象征并引导对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在我国,国宝大熊猫自带光环,可以说,它们到哪里,就是哪里的旗舰物种。

  陕西周至:川金丝猴 大熊猫数量实现双增长

  位于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周至片区,为野生大熊猫的核心分布区之一,它的前身是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初建立保护区的初衷,是为保护这群以美丽著称的灵长类动物——川金丝猴。

  在多年保护下,原本仅有零星分布的野生大熊猫,越来越多地往这里扩散,并定居下来,30多年的时间,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我国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野生大熊猫也成为新晋的旗舰物种。

  “生活照”上新 野生大熊猫频频亮相

  近年来,随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栖息地建设的稳步推进,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2024年上半年,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拍摄到多段秦岭野生大熊猫活动的影像。

  视频中,有些野生大熊猫在冰天雪地里匆匆赶路觅食,有些在倒立撒尿标记领地,有些则在吃竹子。工作人员还惊喜地发现,布设在周至保护区光头山区域的同一台红外相机,在7个月时间里,居然每个月都有秦岭野生大熊猫从镜头前经过。期间,还有羚牛、金钱豹等动物频频亮相。

  野化放归 大熊猫小种群恢复壮大

  在复壮野生大熊猫种群的过程中,野化放归是一大重要手段。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基地里,工作人员身着熊猫伪装服,对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

  正在接受培训的圈养大熊猫的幼仔,最近就跟着妈妈一起解锁了新技能。闸门一开,“田田”母子一前一后灵敏地爬上陡坡,开始“考察”新环境。不一会儿,它们就钻进了丛林中。未来一年多,幼仔将由妈妈带领,继续学习空间识别、天敌识别、觅食、寻找水源、躲避危险等生存技能。

  目前,我国已形成小相岭栗子坪、龙溪-虹口、大相岭共3个大熊猫野化放归地。20多年来,先后成功野化并放归12只圈养大熊猫,其中存活了10只。大熊猫的成功野化放归,促进了小相岭和岷山南端的两个大熊猫小种群的复壮。

  感知美丽中国·守护绿海龟的家园

  海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海洋保护的旗舰物种。在我国,90%的海龟种群资源分布在南海地区。海南省三沙市七连屿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绿海龟自然产卵场,其中,又以北岛的绿海龟巢穴数量最多。每年5—9月,上百只绿海龟会不远万里地从这里登陆,寻找最适宜的海滩繁衍后代。而这背后,也离不开一代代“北岛人”的守护。

  从“捕捞者”到“海龟巡护员”

  黄程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近30年。1997年,他随父亲一同登岛从事打渔工作。那时,大多数渔民对环境保护并没有太多认识。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等因素,海龟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而转变也在慢慢发生。2015年,三沙市七连屿海龟保护站在北岛成立,岛上的渔民们组织起来保护海龟。黄程在这时有了观念和身份上的转变,成为了一名“海龟巡护员”。

  守护每一只小海龟的“回家路”

  黄程介绍,小海龟从一出生就会面临残酷的“选拔”,被沙土掩埋、被草根缠绕、被同伴挤压,或被天敌捕食……为了守护小海龟的海洋回归之旅,黄程几乎每天早上7时就会沿着北岛海岸线巡逻,第一时间找到海龟的产卵点,并竖起指示牌加以保护。

  AI“哨兵”辅助沙滩巡逻

  为了更好地保护绿海龟,这两年,北岛还安装了海龟智慧监测系统。伫立在南岸沙滩上的6路AI摄像头能够24小时监测沙滩,及时捕捉海龟上岸的轨迹,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巡护员。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也加入到海龟保护的行动中来。

  如今,仅有0.4平方公里的小岛,不但是绿海龟青睐的自然产卵地,还是海龟救助站和海漂垃圾清理场。

  经过多方守护,近10年来,三沙市已在多个岛屿,监测到海龟产卵、孵化的情况,数万只小海龟在这里出生,并回归大海。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