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专家讲讲林草碳汇交易那些事

发布时间:2024-12-11 19:34:26 来源: sp20241211

原标题:听专家讲讲林草碳汇交易那些事

   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了首批4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其中有两项与林业碳汇有关,即造林碳汇和红树林营造。

   造林碳汇项目通过增加森林面积和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来实现二氧化碳清除,是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由于减排机理清晰,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且兼具社会与生态效益,造林碳汇项目的社会期待度很高。

   什么是森林碳汇?森林碳汇可以卖钱吗?交易前景如何?针对公众关心的碳汇及其交易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林草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有关专家。

  森林碳汇与碳源是相对过程

   据林草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储富祥介绍,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于植物体或土壤中。“就像蓄了水的海绵挤一挤就会流出水一样,森林一旦遇到火灾和病虫害、被人为破坏或者因为衰老而死亡,又会将储存的碳释放回空气中,这就形成了碳源。所以,森林碳汇与碳源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只有当一段时间内森林吸收固定的碳多于排放的碳,森林才发挥碳汇的功能,反之就是碳源了。”

   我们都听说过森林碳汇,草原和湿地也有碳汇吗?

   储富祥表示,与森林类似,草原和湿地也有碳汇,也是通过草原和湿地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稍有不同的是,森林中的树木往往比较高大,并且可以存活几十到几百年甚至更久,因此森林植物中储存的碳比较多;草原和湿地中常常是‘一岁一枯荣’的草本植物,吸收的碳大部分都储存在地下的根系和土壤中——但如果草原被过度放牧,湿地被人为破坏,草原和湿地也会释放碳成为碳源。”

   在业界专家看来,要巩固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做好生态系统保护,充分利用好自然条件并结合人工技术手段,提升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质量,使其保持健康和活力,从而吸收和储存更多的碳。

  并非所有碳汇都能交易

   有媒体报道说“碳汇可以卖钱”,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碳汇交易?

   林草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文发表示,为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诸多问题,各个国家都在努力,既要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即“碳减排”),也要想办法清除掉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即“碳清除”)。尽管与碳减排的原理不同,但碳汇能够清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效应,减缓气候变化,因此有着相同的环境效应。“在碳减排方面,我国确定一批重点排放企业,并分配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也就是碳排放权。为鼓励减排,允许一些减排表现突出的企业将没用完的配额卖给那些排放超额的企业,这就形成了碳交易。”

   在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产品中,除了上面所说的碳排放配额,还有一种叫作“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即将温室气体减排项目(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所产生的碳减排量进行量化、核证、出售。“碳汇属于CCER产品,与碳排放配额具有同等的价值。企业可以选择购买和使用一定量的CCER来抵消超额的排放量——如此说来,碳汇就能卖钱了。”肖文发解释。

   一些地方认为,当地的森林资源好,碳汇量肯定多,就会很值钱。究竟是不是这样?到底哪些碳汇可以拿来交易?对此,林草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建华指出,森林资源好通常是指森林覆盖率高、蓄积量大,但不能简单认为这样的森林就肯定有很多碳汇。“我们所说的森林碳汇,一般是指森林在一年之内净吸收和固定了多少二氧化碳。因此,碳汇不是一个存量,而是一个增加量。一个地方的森林资源好,说明森林已有的碳存量多,但是否有增量,与存量大小没有必然关系,需要结合很多因素来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碳汇都能交易,能交易的碳汇只是所有碳汇中的很小一部分,而且必须符合碳交易的规则和要求。对此,业界的基本原则是:只有通过采取人为措施(例如造林、草地管理等),并且付出了额外努力(例如克服了不利的生态环境、技术或资金短缺等障碍),相比于采取措施前新增加的碳汇,才是“可交易碳汇”;那些不需要人为努力、在自然条件下就可以形成的碳汇,不可以交易——不过,这类碳汇对于环境的效益客观存在,可以称为“公益性碳汇”。

   业界专家强调,进行碳汇交易需要通过开发碳汇项目的形式,即遵循碳汇项目方法学规定的范围和适用条件,核算出有效时间段内的碳汇量,经过相关机构的严格审定与核查,确认其真实可靠且具有唯一性(只允许在一个碳市场交易)和额外性(通过人为努力新增加),由指定机构签发后才能交易。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一个林农承包了1000亩林地,能不能开发碳汇项目?碳汇卖了钱应该怎么分?

   根据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林农个人不能够作为碳汇项目开发的业主,但可以通过成立公司或者委托给具有法人资质的企事业单位、组织作为项目业主进行碳汇项目开发。同时,还要判断林农承包林地的有效期限、造林时间与经营活动、林种与森林类型等是否符合上述管理办法和项目方法学的规定。

   对于碳汇收益权的分配,则鼓励谁造林谁受益。新修订的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明确提出,“鼓励项目减排量收益至少不低于90%返给具体实施了造林活动并拥有林木的所有权或经营权的项目实施主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造林者的基本权益,鼓励利用反哺收益进一步加强造林、森林经营和森林管护。”储富祥补充道。

  开发碳汇项目要谨慎

   有媒体报道说碳汇交易的单价很高,现在国内外林草碳汇交易的整体情况如何?

   林草碳汇研究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水荣介绍,从市场供给量看,国际碳市场中林草碳汇供给量占比较高,曾经一度达到42%;但国内碳市场的林草碳汇在CCER产品中占比不足2%。从交易价格看,2023年11月初,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价格最高达到82.70元/吨,CCER价格预期可以达到68.89元/吨,其中北京碳市场价格相对较高,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达到123.77元/吨,CCER成交均价达到70.50元/吨;而国际碳市场中,碳汇价格为8~10美元/吨,与国内CCER价格接近。“总体来看,尽管碳汇交易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较高,但真正符合碳汇项目开发条件且进入市场交易的高质量碳汇并不多。”

   除了全国和地方试点碳市场之外,许多省市也探索了多种形式的碳汇开发与交易机制,例如林业碳票、林业碳普惠、红树林碳汇等。在吴水荣看来,这些地方碳市场的碳汇核算方法差异较大,碳汇产品的质量普遍不高,交易价格也呈现多元化。“有些报道中提到单笔碳汇交易的单价很高,主要是一些探索性的碳汇项目,通过买卖双方协议定价或拍卖的形式在碳市场外交易。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不具有代表性。”

   作为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不少人希望能够开发更多碳汇项目方法学,提高用碳汇抵消碳排放的比例,甚至针对碳汇出台额外的优惠政策。一时间,开发林业碳汇似乎成了高回报的热门领域。对此,朱建华提醒:即使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逐步扩大、需求进一步增加,包括CCER在内的碳汇交易也只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补充和调节手段,全国各重点领域面临的首要任务还是减排和降碳。“目前,国际碳市场对于碳汇交易和碳抵消机制还存在诸多争议,如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ETS)、国际航空业碳抵消与削减机制(CORSIA)、国际核证碳标准(VCS)等。因此,碳汇交易的风险与机遇并存,开发碳汇项目要谨慎。”

   业界专家认为,以林草为主的陆地生态系统,其碳中和功能毋庸置疑,巩固和提升林草碳汇能力在国家“双碳”战略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要正确理解“公益性碳汇”环境效益的普适性和“可交易碳汇”经济价值的局限性,既要普遍提升碳汇功能,也要规范碳汇产品交易。

   储富祥表示,今后林草碳汇工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一是深入研究森林、草原、湿地等林草碳汇能力提升路径,引导社会力量多元化参与林草碳汇提质增效;二是加强林草碳汇计量监测相关研究和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碳汇核算的精度和效率,服务碳中和战略目标;三是健全碳市场制度建设,完善林草碳汇项目管理机制和激励政策,规范林草碳汇交易的管理与监督;四是拓展“碳汇+”多种碳交易产品和碳中和应用场景,激励全社会通过参与碳汇交易实现个人、企业或组织的碳中和。(本报记者 张蕾)

(责编:乔业琼、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