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岁迎新 相约龙年

发布时间:2024-12-27 07:45:24 来源: sp20241227

  全荷学联成员一起迎接新年合影。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黄超(左)与好友在悉尼庆祝春节时留影。

  在法中国留学生们自己动手做出的年夜饭。

  王愉萱留学时留影。

  陶子龙在莫斯科大学近照。

  龙年钟声即将敲响,学子们迎来又一个新春。在海外求学,他们如何度过春节?新的一年里他们有什么心愿?    

  

  筹划一场春晚盛宴

  杨  扬

  阿姆斯特丹刚被秋天渡上金色时,我接到了全荷学联负责人的电话,询问我是否愿意担任2024全荷学生学者春节联欢会执行导演助理一职。留学海外两年,我第一次有机会参与筹备庆祝新春佳节重要活动,一时间欣喜和激动交织,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次对我的考验。

  我的第一个难题在场地选择上。阿姆斯特丹是一个国际化都市,各式各样的剧院大厅目不暇接,但要找到一个交通便利、性价比高、装潢与春晚氛围相配的剧院却不容易。从去年8月份起,我就开始每天在各类网站上找,先根据地理位置、人数进行一次海选,列出信息表格,加入电子收藏夹。接着我就开始一家一家地发送邮件,询问价格、设备等细节,中间收到了数封拒信,理由五花八门。我皱紧眉头,又打起十二分精神,在与春晚导演组的同学商议后,从几封有意合作的信件里分别回复,每天一睁眼就是查看邮箱、浏览网页。

  在漫长的等待中,我们没有失去信心,搜寻了30多家剧院后,最终把范围缩小到6家老牌剧院,又经过实地考察终于确定了一个在市中心的剧院。接着,就是和场地的细节沟通。我们数次前往场地,熟悉、布局、商讨。10月份,这家剧院终于确定了下来,这也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更加干劲十足,不敢松懈。

  筹备的路程才刚刚开始。每周的春晚导演组会议和筹备组组长会成为了例行工作。我们在每一次的讨论中同步信息、解决问题、做每周计划,一切都在有序地进行。键盘敲击声、头脑风暴讨论声、消息提醒声、拍板叫绝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我感受到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对执行导演助理这个角色投入了更真挚的感情,心想一定要出色完成这次任务。

  确定春晚的流程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难题。全荷春晚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余届,每一届的活动基本都是由嘉宾致辞和联欢会两部分组成。在联欢会中,我们会为观众呈现精彩的文艺演出,而今年春晚,导演组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活动中增加趣味,让观众可以充分参与、互动,同时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此,大家经历了持续一个月的思维碰撞和研讨交流,最终决定在联欢会之前策划游园会活动,让观众在游园会的快乐中感受浓浓的年味。折纸灯笼、筷子夹黄豆……我们设计了一个个游戏环节,想给大家带来惊喜。

  确定全荷春晚的主题词和联欢会篇章名是我们迎来的第三个挑战。龙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意义非凡的存在,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体现。这期间我们集思广益、翻阅古籍,感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深感自己才疏学浅。甲辰龙年,留荷学子共聚于此,用什么样的主题词呢?经过数轮商讨,我们最终确定了主题词为“荷汇海聚,春龙起蛰”,勾勒出四海英才汇聚在荷兰的华美画卷。而瑞雪褪去,万象更新,正如大家对新一年的美好期许,如同祥龙翱翔云天,在合作与发展的征程上腾飞跃升,由此联欢会的3个篇章名出自《易经》乾卦:见龙在田,飞龙在天,龙行天下,展现出中华学子从初展头角到自由腾飞,像青龙一般大展宏图。

  至此,春晚筹备工作结束,大家充满了对它的期待。5个多月的筹备历程,我身处其中,从细枝末节到统筹调度,我目睹了幕后点滴的付出,体验了绞尽脑汁的焦虑与兴奋。我和其他学联成员互相鼓励,我们共同点亮2024年全荷春晚的灯光,我相信它会给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盛宴,让海外学子找到情感的归宿,也将成为我留学生涯中一段浓墨重彩的记忆。

  (作者系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国际商务管理本科生)

  

  饺子相伴,遥寄思念

  黄  超

  来悉尼近一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我总能在街头巷尾里感受到满满的节日气氛,其中最重要的便是春节。还记得去年春节在悉尼大学,我们想出了饺子主题的“年午餐”。

  除夕那天上午,所有感兴趣的人来到学校中心厨房开始忙活起来,心灵手巧的女老师们从家里带来发好的面团和拌好的馅料,其他中国学生带着外国同事一起擀饺子皮、包饺子。

  我在家是不太会包饺子的,正好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发现小小的饺子居然有这么多包法,来自祖国大江南北的老师、同学们各显神通,包出了大肚饺、月牙饺、麦穗饺甚至还有花边饺子,好看极了!

  到了中午,饺子开始上桌,外国同事们似乎比我们还喜欢吃饺子,吃完第一锅后就在煮锅旁围观,等着新出锅的饺子。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了很多种类的凉菜,例如拉皮凉菜、果仁菠菜和海蜇丝等,各国同事相聚一堂,大家好奇地品尝珍馐。

  春节那天,我去学校参加了悉尼大学研究生会组织的春节活动。研究生会成立历史悠久,举办的迎新春活动很有特色,不仅有写福字、对对联、舞龙舞狮、玩偶抽奖,还邀请了悉尼京韵堂京剧艺术家吴燕老师和合艺社相声艺术家朱炎龙老师莅临表演,老师们妙语连珠、金句不断,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没想到能在异国他乡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欢快有爱的气氛让远渡重洋的学子感受到了浓浓年味!

  下午我早早来到导师家中,和老师、同学们准备晚上的大餐——烧烤,我们分成几队去超市采购,有的买了新鲜的牛羊肉、水果和海鲜,有的去华人超市买豆腐、调料,还有的在家准备炭火。准备就绪后,大家又来腌肉、串肉、洗菜,各司其职,彼此就像亲近的家人。

  晚上我们一边享受美食,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在节目的欢声笑语中,我们聊着过去一年的收获,聊着对新年的憧憬,我们互相祝福,期待在新年里更进一步。

  悉尼时间比国内早3个小时,赶在国内新年钟声之前,我与家人视频通话。我是家里的独生子,第一次没在家和父母一起过年,身处在远隔万里的大洋彼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书中描绘的思念之情。透过小小的屏幕我能看到父母脸上的遗憾、关爱,此刻,又有谁不想家呢?

  古语云:“父母在,不远游”,我选择了去海外求学、报效祖国这条路,暂时放下与亲人常相聚的幸福,把这份别离惆怅转换成不懈攀登科研顶峰的力量源泉。在新的一年里我会不忘初心、持续进步,早日学成回国,迎接更美好的春天!

  (作者系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在读博士生)

  

  仪式感  不能少

  张乙江

  身在法国,远离家乡,一顿年夜饭永远牵动着学子的心,乡愁也总能在年夜饭的餐桌上得以慰藉。

  还记得去年春节,提前一周我便和朋友们一起采购食材与年货。

  大家来自不同地域,年夜饭准备的食材各不相同,比如北方的朋友多采购面粉、肉馅,想做的年夜饭主食是饺子;来自南方的同学则有大年初一早上吃汤圆的习俗,要采购糯米粉等其他食材。

  自我记事起,家里的年夜饭餐桌上一定会有一条鱼,从小我便知“年年有余”,即便平时不爱吃,过年也一定要买。因此,留学期间,每年我在法国的年夜饭都少不了一道鱼菜。除此之外,火锅也是我们留学生年夜饭桌上的主角,它做起来方便,我们可以煮进各类食材,沸腾的锅底还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除夕夜时,来自天南地北的朋友聚在一起,我们通常会做10道菜,以求十全十美、事事顺心。

  留学这些年,除夕这一天由于时差大伙会先与国内亲人、朋友视频通话,互道祝福与感谢。视频后,便开始在厨房和客厅忙碌开来,纷纷秀出自己的拿手菜,每一道都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呈现,有粤菜、川菜、鲁菜……我们仿佛穿梭回国,感受到各地佳肴的独特风味,饭桌上大家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回顾一年留学生活的酸甜苦辣,有困难、有温情、有成长。

  岁月更替,一元复始,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年夜饭时刻。虽身处异乡,吃年夜饭的仪式感不能少,它寄托着我们对家乡的思念,对新年的期待。今年,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依旧是三五好友聚在一起,共同完成一桌大餐,在团圆饭夜畅聊守岁,迎接龙年的到来。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旦来,希望在新的一年学业顺利,梦想成真。

  (作者系巴黎高等文化艺术管理学院古代艺术品市场学生)

  

  留学三年 年年有成长

  王愉萱

  年轮更迭,变的是年份,不变的是心里对过年的期待。

  今年是我在意大利留学的第三年,时间过得太快,猝不及防就又迈向了新的一年。回顾这几年,我收获了许多体验、启发,体会到了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2021年3月,刚过完春节,我便来到了意大利佩鲁贾学习语言,那个时候正是意大利新冠疫情最严重之时,身处陌生的环境,我面向未知感到迷茫。

  2022年春节,我搬到了佛罗伦萨,收拾好了新家,邀请了三五好友一起来家里包饺子。我是南方女孩,这是第一次动手包饺子,有趣又新奇。一番劳动后,我们做出了成果,饺子形状略丑,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一起坐在电视前看春晚节目,这段充满欢声笑语的经历令人难忘。

  2023年春节,我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去西西里岛旅游,吹海风、看日落,阳光打在我们身上,暖意十足。走在路上,我感受了意大利南部城市的慢节奏,这和北部氛围不同。

  2024年春节就快到了,这一年我加入了佛罗伦萨学联,在这两年里参加了很多学联组织的中外联谊活动。例如佛罗伦萨学联和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一起邀请马可波罗高中的80名意大利同学参加了“意语角”活动。我们在活动中结交到了新的语言伙伴,在交谈中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收获了跨国友谊。

  还记得意大利同学对中国春节很有兴趣,我们教了一些新词汇给他们,例如:红包,春节,饺子等,还给他们播放了舞狮文化表演,看到他们享受其中,我感到十分自豪。

  此刻,我正坐在书桌前记录,回顾这三年,我每一年都在成长。我相信,今年一定是个好年,也一定会收获更多、成长更多。

  (作者系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在读学生)

  

  在莫斯科过个早年

  陶子龙

  转瞬间兔年已近尾声,龙年的脚步正在迈进。这是我第三次在莫斯科跨年,感慨颇多。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容易勾起海外学子乡愁的日子。新年年会活动是我们留俄学子庆祝节日必不可少的活动。今年,我很荣幸成了莫斯科大学中国学联本次新年年会活动的负责人,和同学们紧锣密鼓地筹办了这场重要的新年活动,一同过个早年。

  在不足一个月的准备期里,我和团队成员努力推进年会的项目进度,按期完成各项任务。做主持人的同学们为了让稿件最大程度完美,前后不断修改内容超过15次。年会当天,我们提前了十几个小时到达会场,希望将各个活动环节安排到位,既紧张又兴奋。

  在节目表演时,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融合了中俄两国的传统文化,以文会友、以歌传情。其中有几个节目令我印象很深刻:例如小提琴演奏《贝加尔湖畔》,这是一首空灵、悠扬、具有俄罗斯风格的民谣歌曲,配合华尔兹表演,光影交错,美丽动人;有同学演唱了歌曲《朋友》,让我想起了那些年陪伴我走过风雨、并肩作战的朋友们,我们年轻热血、奔赴向前。

  不仅如此,我们还邀请了俄罗斯同学参加,带大家感受中国农历新年的氛围,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习俗。这次新年年会,大家在欢快的氛围中放松身心、减轻学业和工作压力,许多同学说他们感到了家的温暖,听到后我很开心,也很感谢本次新年年会从前期筹备到后期执行的各位同学,正因为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才有本次年会活动的圆满成功。

  回顾这几年的留俄经历,我逐渐适应了莫斯科这座城市的生活,从初来乍到的青涩无知到如今的成熟稳重,每一步我都收获良多。期待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向前迈进,也希望早日学成归来,为祖国献出一份力。

  (作者系莫斯科大学政治系博士二年级学生)

(责编:郝孟佳、李依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