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退伍军人回乡助振兴:乡村发展“领头羊” 村民心中“好管家”

发布时间:2024-11-15 04:09:30 来源: sp20241115

   中新网 忻州12月28日电 题:退伍军人回乡助振兴:乡村发展“领头羊” 村民心中“好管家”

   中新网 记者 杨静

  从一名退伍军人到村干部,最终成为村民们口中的“带头人”“好管家”,山西省忻州市代县陈家堡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小龙的经历,就如同他的家乡陈家堡村一样,一点点改变,一步步发展。

  近年来,张小龙和陈家堡村党支部一班人勤奋耕耘、不懈努力,带领36名党员、19名退役军人和近千名村民,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化基层治理等思路,攻坚克难,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一幅生态美、经济强、百姓富、环境优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陈家堡村进村道路宽敞整洁。杨静 摄

  改变“脏乱差” 建设“幸福村”

  陈家堡村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村子位于滹沱河南岸一公里,陈七线由村西经过。

  当兵12年的张小龙退伍后一直在北京打拼,后回到家乡,2020年底,在全体村民的信任下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上任后,立志带领村民们走上富裕的道路,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2021年,为改变农村脏乱差的人居环境,张小龙开始整治全村,对村里的残垣断壁、乱堆乱放进行彻底拆除清理。“当时村里很多乱搭乱建的房屋,挨着村边的陈七线,路上经常出事。我们劝说村民,做思想工作,最终拓宽陈七线便民道路3米,保证了村民的出行安全。”张小龙说。

  为改善村容村貌,张小龙与村“两委”合理规划,在村里定点投放垃圾箱、垃圾桶,增设专职卫生清洁员;建立垃圾转运机制,解决垃圾乱丢、乱倒问题;增设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为村民实施危房改造、抗震房改造,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扩建文化广场,种植风景树等。

陈家堡村供水站。杨静 摄

  多年来,陈家堡村的饮水安全一直得不到保证,饮水井裸露在地表。张小龙说:“以前村里每天供水3个小时,早中晚各1小时,村民吃水用水非常不方便。”

  张小龙上任后,多次和当地水利部门沟通协调,经多方努力,为村里修建了全天供水站,由以前的定点供水变成如今的全天供水,并有专人看管。

  此外,张小龙还为村里创建了爱心理发屋,为75周岁以上老人免费服务;组建威风锣鼓队和老年秧歌队,开展文化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村民满意度,一个和谐美丽的“幸福乡村”逐步形成。

  开辟“新路径” 拓宽“致富路”

  陈家堡村是一个以传统种植为主的自然村,适合大田农作物种植,全村土地面积5800亩。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小龙立足资源禀赋,以特色种植加工为抓手,积极申报基础设施建设,带领全村355户936人开辟“新路径”,拓宽“致富路”。

陈家堡村冷库项目。杨静 摄

  2021年9月,张小龙申请落实了陈家堡村冷库项目,项目建设资金236万,总面积600平方米,共修建2个冷冻库,储存120吨;4个冷藏库,存储240吨。为节约成本,每个冷库工作机组独立配置,能实现按需工作,精准控温。

  “目前,冷库建设已基本完成。该项目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具有实质性作用。”张小龙告诉记者,在冷库基础上又申请新建了冷库屋顶光伏项目,“夏天隔热省电,光伏发电还可以增加收入,预计年收益7万元到9万元。”

  此外,利用冷库设施条件,张小龙还为村里申请了胡萝卜水洗加工生产线与冷库配套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后,可为周边村庄的蔬菜、农副产品提供冷藏保鲜场所,能水洗胡萝卜300亩,后期将逐步建设成为反季节蔬菜的集中供销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预计为村集体收入40万元,带动100余脱贫户就业。”

村民们对张小龙赞不绝口。杨静 摄

  “回村这几年,最大的感受是民风在改变,村民也更加团结。”张小龙告诉记者,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在乡村建设中,他借鉴部队经验,带出了一支具有凝聚力的队伍。在村里,6名退伍军人还自发成立了应急队,随时帮助解决村里的各项事务。

  “接下来计划依靠冷库项目,带领村民种植经济作物,帮助村民增收。”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张小龙和村“两委”班子抓发展、强治理、惠民生的故事还在继续。“继续努力,把乡村工作当成一番事业来干,与村民齐心协力,把陈家堡村的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张小龙如是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