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封顺河区 体验国家级非遗项目“撂石锁”魅力

发布时间:2024-12-29 20:04:22 来源: sp20241229

   中新网 开封12月22日电(经晓佳 张静 秦莹莹)上下翻飞,左右腾挪,当重达三五十斤的石锁在空中翻飞落下时,只见郭宝光娴熟地用拳、头、三指、肘接住石锁,整套动作一气呵成、行云流水。这是郭宝光在展演“撂石锁”时的场景。

  “撂石锁”是河南省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目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撂石锁”产生于唐宋时期,属于一种古老的武术功力项目,长期在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群众中流传。石锁分为大小两种,大石锁重60斤至100斤,主要用来锻炼力气;小石锁重20斤至30斤,主要用来花样表演。

图为郭宝光在进行“撂石锁”表演。郭宝光供图

  “撂石锁不仅能练力量,还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和平衡性。习练关键在于力量加技巧,巧用惯性。”郭宝光是“撂石锁”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向记者介绍,石锁表演讲究“高、飘、稳、活、巧”五字诀窍。要想达到“轻”“飘”的程度,必须发力顺达,眼力敏锐,身体灵活,手感到位,巧用惯性,只有顺着石锁的劲儿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从1995年因工作原因接触“撂石锁”,此后的20多年里,郭宝光便和“撂石锁”结下了不解之缘。1998年,有感于“撂石锁”文字记载有限,师徒间口传心授的方式不利于“撂石锁”推广传承,郭宝光便开始了“撂石锁”的文字整理工作。在郭宝光编写的《中国石锁》一书中,他这样写道,“撂石锁是我国独有的一项千年健身古老文化,希望从历史渊源到传承发展作一个系统总结。”

  随着2011年“撂石锁”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宝光在“撂石锁”的推广、弘扬和传承上更是不遗余力。时至今日,他为全国武术功力大赛的规定竞赛项目“石锁上拳”编制竞赛规则,并撰写“撂石锁”诗歌即“锁谱”100余首。

  在今年10月举办的河南省首届传统武术文化展演活动中,“撂石锁”表演惊艳登场。扣人心弦的展演,给观众送上一场视觉盛宴,不少观众大呼“过瘾”。

图为郭宝光指导学员练习“撂石锁”。郭宝光供图

  最终,“撂石锁”在该展演活动中荣获“优秀集体项目奖”之一。郭宝光的徒弟、运动员海杰受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展演活动进一步将撂石锁技艺发扬光大,让撂石锁运动能成为人们健身的法宝,这样更有利于把这项技艺代代传承下去!”

  据了解,开封市顺河回族区为做好“撂石锁”项目的整体性保护与传承,先后成立民族传统体育培训中心、民族传统体育表演团,设立6个“撂石锁”培训基地,并把该项目纳入体育课程,在校园推广。传承者有上至80多岁的老教练,也有下至10多岁的少年新秀,30多位传承人以老带新,互相切磋,让传统体育进一步走进更多人的视野中去,让非遗传承焕发新的活力。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有关部门介绍,今年10月份以来,“撂石锁”先后走进开封市多所中小学校,让师生感受到了“撂石锁”的力量、视觉冲击和技巧美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师生加入到习练队伍中来。

  从过去的老师带几个徒弟的师徒传承形式,到现在举办“撂石锁”培训班进行规模化集中培训,开封“撂石锁”项目正走向开放式、全民化。

  “人们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传授。”郭宝光说,未来希望通过比赛激发选手潜在能力,同时,增加其他花样动作增加石锁运动魅力,比如“盘肘接锁”可以比重量,“石锁翻花”不仅可以比重量,还可以比翻转次数,这样会有更多的群众参加到习练中来。(完)

【编辑:付子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