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2 06:03:03 来源: sp20241122
3月19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北京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中央对北京高质量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北京,亲自为关系首都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重要规划、关键事项把关定向。”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介绍,2023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经济总量达到4.4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2%、超过6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北京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殷勇表示,北京市将牢牢把握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
优化提升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据介绍,北京将深化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政策体系,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中央政务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一年一个节点持续推动城市副中心发展,携手津冀共同打造交通一体、生态共建、服务共享、功能协同的首都都市圈。”
据介绍,北京已完成第二批市级行政机关搬迁,目前有近3万名市级机关工作人员在副中心办公;北京支持雄安新区的“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实现开学开诊,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北京、天津、雄安实现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三地间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不断深化,2023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
“北京科技、人才、资本等优势突出,天津在重点产业布局、港口贸易、货运物流这些方面具有非常便利的条件,河北在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方面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广阔,三地完全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殷勇介绍,下一步,北京将与天津、河北一道,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协同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继续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区域公路网络,加快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区域空港、陆港、海港口岸互联互通,使要素流动更加顺畅。
深入推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围绕氢能、生物制造等产业链条,“一链一策”开展产业链延伸和协同配套,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
共同优化区域发展环境。在营商环境方面突出区域一体化,推动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行动方案。在政务服务方面突出“同事同标”,公共服务方面突出共建共享,促进北京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能够在京津冀更大范围内服务好广大群众。
加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高水平人才高地
8年蝉联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全球首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262件,高被引论文1292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前列;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500亿元……
近年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北京将继续抢抓机遇,持续发力。
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牢牢把握三个聚焦。聚焦“突破”,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计划,围绕各个相关领域,努力突破技术难题;聚焦“占先”,围绕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未来能源等20余个方向,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聚焦“升级”,围绕高精尖产业30多个细分领域,强化科技创新,不断提升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突出解决四类问题。针对产学研脱节的问题,建立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用好“揭榜挂帅”机制,推动产学研更好协同;针对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落实好成果转化条例,切实保障研发人员权益;针对科技园区“小散弱”的问题,“一园一方案”优化提升发展质量;针对科研主体活力不足的问题,给予新型研发机构更大自主权,加强第三方考核评估,实现扶优汰劣。
北京拥有55万余名科研人员、近一半的两院院士、超过1/4的“万人计划”专家。据介绍,北京将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引进,统筹兼顾四类人才:对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建立快速发现、引进、落地机制,对创新团队实施专项支持保障政策;对青年科技人才,推出更多支持计划,给予更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对卓越工程师,深化产教融合的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试点,培养行业急需短缺人才;对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近年来,北京累计推出1200多项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减事项超过60%、减时限71%、减证明超过320项;在40多个行业推广“一业一证”,推出62个“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在50个场景实现了一体化综合监管。
据了解,北京将坚持问题导向,以提升企业的获得感为目标,努力打造营商环境“北京服务”品牌。推出更多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的惠企措施,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
“从细微之处着手,为外籍人士在京工作、学习、生活、旅游提供便利。”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夏林茂介绍,北京搭建了覆盖全市的涉外服务体系,338个外语办事窗口提供多语言的服务保障。“大家关心的支付方面,我们正着力提升现金、境外银行卡、电子支付的便捷程度。出行方面,我们也正在编制北京市英文地图,协同铁路、地铁、公交、租车行业共同提供好服务。”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提升城市精细化治理水平上塑造北京品质。”殷勇介绍,北京将深化接诉即办改革,努力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加强交通综合治理,争取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更加关注解决“老老人”“小小孩”问题,为失能失智老年人提供更多照护支持,面向3岁以下幼儿新增普惠托位1万个。
殷勇表示,北京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强化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3月20日 02 版)
(责编:卫嘉、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