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强化数字赋能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发布时间:2024-11-22 06:54:11 来源: sp20241122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9.70%,比2022年提高1.92个百分点,继续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均有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23年全国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33.25%,农村居民为26.23%,较2022年分别增长1.31和2.45个百分点。当前,加快构建开放、安全、合作的数字健康共同体,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正当其时。

  以数字健康宣传推进健康素养人人有。世卫组织研究表明,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有四大因素:生物学因素占15%、环境因素占17%、卫生服务因素占8%、生活方式占60%。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对家庭和社会都负有健康责任。普及健康知识,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面对不断迭代升级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冲击,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探索谋划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健康宣传平台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应设法打通现有宣传方式的壁垒,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构建健康宣传账号,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构设、情景展现等方式,丰富宣传形式,打造宣传矩阵,提升关注度。在宣传过程中,应基于大数据对宣传对象进行有效区分,可定期为老年人开展慢性病随访,面向育龄青年开展优生优育主题讲座,通过举办中医推拿义诊、中医体质辨识与健康指导、中医推拿艾灸等,回应群众对中医养生的需求。为了让参与者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健康科普知识,健康科普宣传者应改变传统的讲座式科普方式,将趣味与科学融合,把“我想说的”变成“你想听的”。

  用数字健康传播落实健康知识人人懂。2023年全国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42.0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32.2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26.76%,较2022年分别提升0.74、1.58、0.76个百分点,各项数据发展态势良好。然而,在数字媒体时代,健康科普信息鱼龙混杂。一些夺人眼球以博取流量的标题,如“吃维生素C能防感冒”“空腹不能吃水果”等,给公众带来不小困扰。相比之下,更多科学化、大众化的科普宣传口号,如“‘目’浴阳光”“少盐少糖多蔬菜,适度锻炼心肌健”等,应得到更加广泛的推送。就目前来看,健康科普短视频传播效果仍有待提升,真正做到“网红”账号的机构仍然很少,内容生产缺乏用户的情绪调动,许多健康知识的传播如同“讲课”“背书”。为此,应继续转换传统编辑观念,以更好适应互联网及短视频媒体的健康传播逻辑。

  让数字健康智能实现健康生活人人享。随着数据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现已将“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电子医疗健康档案等新兴技术广泛应用于健康医疗行业中,基本建成了健康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数字健康产业需要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集成。例如,在电子病历系统中,通过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接口,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可以共享患者的健康数据,从而实现更全面的医疗服务和协同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看病就医便捷度。同时,一些兼具高信息安全认知价值与高问诊价值的数字健康平台,可有效激发用户的健康持续参与行为。结合农村实际,还可运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全覆盖的村民健康风险筛查并深度追踪干预,通过构建“评估+干预+大数据+云平台+App”五位一体的健康科技,全面筛查个人健康状况、精准预测健康风险,并给予针对性的干预与康复服务。长远来看,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移动应用程序等工具,居民能够及时监测自身健康状况,了解潜在的健康风险并合理采取预防措施,也能以家庭为单位,借助大数据、健康云平台,精准获取专业健康分析报告、改善方案、饮食管理和运动指导。

  以数字健康为依托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与健康水平差异,有助于加快实现健康全覆盖、资源共运用、社会更公平的美好愿景。

  (作者:郭笑雨 杨頔嫄,分别系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重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邵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