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思想纵横)

发布时间:2024-11-10 00:24:15 来源: sp20241110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先后设立22个自贸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多次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搭建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国际经贸合作平台……新时代以来,一系列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让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也给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发展的机遇,生动诠释了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并对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的决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这一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把我们党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打开国门,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更加深刻认识到对外开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从1978年10月邓小平同志在接见外宾时谈到我国“实行开放政策”,到对外开放被确立为我国基本国策,再到党的二十大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坚持打开国门搞现代化建设,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提出“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意味着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规定性和必然要求,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密不可分。历史和现实都充分表明,人类的现代化进程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相互重叠、相互交织。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不可能脱离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关起门来单靠自身来完成。不对外开放,中国式现代化不可能取得今日的辉煌成就,也不可能开创明日的美好前景。只有开放的中国,才会成为现代化的中国。

  开放与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比如,负面清单制度建设,就是从外资准入管理起步,而后又被创造性地引入国内经济治理。这项制度创新牵引带动了相关审批、投资、监管等一系列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环境,大大激发了经营主体活力。新时代的一些重要制度创新,都是由开放倒逼促进的。对外开放越扩大,改革的动力就会越足,改革的效果就会越好。可以说,开放的程度,影响改革的力度,进而影响现代化建设的进度。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只有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范围内集聚和配置资源要素的能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然路径。中老铁路的开通运行,有效带动了沿线产业发展,促进沿线共同繁荣;借助进博会的东风,巴西的肉类、蜂蜜、咖啡等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的青睐……开放的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是团结共进的动力、共同繁荣的机遇。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脱钩断链”“小院高墙”甚嚣尘上,世界开放指数呈下滑趋势,我国开放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越是在这种情形下,越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牢牢把握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理性看待开放中必然面临的一些阵痛,更加积极主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都是我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重要举措。我们要更好发挥以开放促合作促共赢的引领作用,以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8月30日 09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