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制度创新 助力产业集聚(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巡礼)

发布时间:2024-11-24 02:24:27 来源: sp20241124

  货车川流,塔吊飞转,芜湖港内一派繁忙。今年1—8月份,该港口已完成94.4万标箱货运量,同比增长13.15%。“我们在集装箱服务上推出‘联动接卸’方式,实现芜湖港到洋山港点对点直发。”安徽港口集团芜湖有限公司芜湖港务公司总经理助理束顺全说,“联动接卸”使得客户成本降低30%,通关时间压缩50%。

  作为第六批获批的自贸试验区之一,安徽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不断加快制度创新,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合肥、芜湖、蚌埠3个片区以不到全省1‰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5%的进出口额、33%的实际使用外资、4%的新增经营主体和7%的税收,有力支撑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制度创新深耕“试验田”

  “集团分、子公司较多,以往手账册较多,货物调配也不方便。此外,各家公司都在各自手账册进口储备零配件,带来资金积压,跨公司紧急交接物料也经常产生关税和各种手续。”谈起以往加工贸易货物监管模式,安徽合力工业车辆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军说。

  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合肥海关与该公司创新启动加工贸易集团保税新举措,公司由原来的“多本账册”变成“一本账册”,大大降低了相关费用。以2020年为例,公司35批次发动机调拨节约500多万元外发保证金和100余万元的关税。与此对应,原先两天的调拨时间也缩短为仅需半天。

  “集团保税是将企业集团视为一个监管单元,解决了保税料件在集团内部自主存放、流转的问题,实现对保税料件统一规划、采购、调拨和使用。”合肥海关所属庐州海关关长彭军说,集团保税可以盘活企业内部资源,灵活调配,响应订单,释放产能。目前,安徽叉车集团、京东方、合肥晶合公司等多家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实现“上午提需求、下午料件到生产线”。

  联动接卸、集团保税、无感通关……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建设三年来,聚焦“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已累计探索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商务部研究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创新案例。

  安徽自贸试验区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联动创新,在全国首创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深化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产业化经费投资超过8000万元,带动引进社会资本投资近20亿元,孵化企业170家。此外,在全省分两批设立13个联动创新区,辐射带动安徽全域改革开放。

  服务主导产业建设“集聚区”

  作为一家科技初创型企业,安徽宝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技术产品和智慧教育。“公司成立初期,面临融资难题,投入研发资金短缺。关键时刻,是合肥市票据融资让企业渡过了难关。”公司总经理李广垒说,经过多维度评价,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为企业量身定制了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可谓是“雪中送炭”。

  “公司已发行四期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累计为50余户科技型企业提供5.4亿元资金支持,有效解决科创企业研发投入大、知识产权难变现的问题。”合肥兴泰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总监骆霞说。

  科技创新是合肥最亮眼的名片。三年来,合肥市对科创企业支持力度加大,实现金融类产品全覆盖,累计为1000余户企业提供400亿元支持。如今,单个科技成果转化周期从自贸试验区获批前的一年缩短至3到6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了一番,增长至6000余家。合肥片区新增注册企业3.4万家,较获批前大幅增长。

  “制度创新要服务于地方主导产业,更要赋能主导产业。”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管委会主任何红旗说,片区围绕芜湖市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智慧家电、航空装备等主导产业,不断推进招大引强,着力建设开放性产业集聚区、战新产业先导区和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数据显示,芜湖片区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86个,协议引资额2557亿元。

  安徽自贸试验区围绕主导产业开放创新需求,推出集成电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4个产业的76项创新举措,大力发展“十大新兴产业”,并全力打造汽车“首位产业”,推动主导产业集聚壮大。

  扩大开放水平打造“新高地”

  走进位于蚌埠市的中恒商贸城,特色柳编、玻璃制品、服装、食品等商品琳琅满目,外商可以通过线上线下实现“一站式”采购。而“拼箱组柜”的出口模式,为众多中小企业产品出海提供了极大便利。“通过市采+跨境电商的新模式,产品远销107个国家和地区,整体拉升外贸增长3至5个百分点。”中恒商贸城总经理刘冰说。

  安徽深耕航线布局,助力“通江达海”。围绕“一核两翼”,在合肥—芜湖间开通穿梭巴士,同时依托皖江支线,实现芜湖到上海洋山港点对点直发,形成Y字形货运航线结构,架起了水上的高速通道。去年以来,随着航线优化升级,联动接卸、联盟共仓等模式为企业带来更大便利。此外,中欧班列(合肥)累计发车超3500列,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

  作为一家物流企业,芜湖艾特物流有限公司坐落在芜湖片区综保区内。装卸工人正开动叉车,运送进口于多个国家的咖啡生豆。2500平方米的专用仓库,最高可储存生咖啡豆3000吨。“我们融入芜湖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实现对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芜湖艾特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冰说,通关便利化让企业可以放心进行大批量进口。今年上半年,公司进出口总额达1.3亿美元。

  如今,安徽自贸试验区进出口总额,从2020年成立之初的全省占比21%提高至2022年的25%。今年1—7月份实现出口849.2亿元,同比增长18.5%,带动全省出口总量和增幅均历史性跃居全国第九。

  安徽自贸试验区着力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创企业开办涉税业务“一网集成”,企业全流程办理仅需1.5小时。此外,还推动全面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实施自贸试验区版54项便利化举措,探索推出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等市场准入、准营、退出的全流程改革,“一照通”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85%以上。

  《 人民日报 》( 2023年11月14日 07 版)

(责编:杨光宇、胡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