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7 13:37:50 来源: sp20241127
图为中国盲文图书馆阅览室。 受访单位供图
核心阅读
我国有1700多万视力残疾人。盲文出版是盲人触摸世界的一个窗口,可以帮助他们接受教育、掌握技能、了解世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为盲人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出版机构,中国盲文出版社将大量出版物制作成盲文出版物,从最初出版单一纸质盲文书刊,发展到大字本、有声读物、无障碍影视、融合出版等多种出版形态,让广大盲人获取阅读资源越来越便利,用知识照亮盲人的心灵。
厚厚的大开本,朴素的线装,褐色哑光的牛皮纸上印满了密密麻麻的凸点,这是一本盲文书。盲人王伟亮用手指划过,文字信息便“流淌”进脑海。
“喜欢什么类型的书?”
初次见面,王伟亮循着声音找到了记者的方位,聊起他最喜欢的天文科普书。“最近正在读盲文版《群星的法则》,这本书关于天体系统的介绍十分精彩。”王伟亮语速很快,分享着他的读书感受,“书中的知识告诉我世界很大,可以慢慢探索。”
在中国,像王伟亮一样的视力残疾人有1700多万。1953年12月,中国盲文出版社成立。1954年,第一本盲文图书《谁是最可爱的人》出版。此后,盲文出版不断发展,用知识照亮盲人的心灵,帮助他们接受教育、掌握技能、了解世界,让他们能够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关 心
让广大盲人获取阅读资源越来越便利
盲人对知识的渴望、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
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为盲人服务的公益性文化出版机构,中国盲文出版社将大量的优秀出版物制作成盲文出版物,从最初出版单一纸质盲文书刊,发展到大字本、有声读物、无障碍影视、融合出版等多种出版形态;从铅字排版、纸质触摸到电子盲文……盲人获取阅读资源越来越便利。
“盲人读物出版与文化服务事业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都体现出党和国家对视力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中国盲文出版社总编辑沃淑萍说。
2020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完成第三次修改,其中明确,以阅读障碍者能够感知的无障碍方式向其提供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这为出版盲人读物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撑。
2022年5月5日,世界版权领域的人权条约——《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落地生效,为盲人、视力障碍者或其他印刷品阅读障碍者获得已出版作品提供便利,为盲文出版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出了更完善的规定,为视力残疾人无障碍阅读提供了法律保障。
“‘十四五’期间,每年有900种盲文读物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其中盲文新书400种、盲文重印书400种、明盲对照新书100种。”沃淑萍介绍,中国盲文出版社每年还出版120种大字读物,制作80部无障碍影视作品,每年研发一款智能化盲用辅具产品,开发2款无障碍应用软件,提升融合出版与传播服务能力。
匠 心
做好每一本盲文图书,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
盲人彭斌是云南省图书馆视障阅览室的常客,年过半百的他一直保持着借书、读书、听书的习惯。
自从学会盲文摸读后,阅读成为彭斌最大的乐趣。读完特殊教育学校里的盲文图书,他就去找盲人朋友借书读,到书店买盲文书读。中国盲文出版社开办了全国图书免费借阅业务后,他成为第一批借阅的读者。“盲文阅读打开了我人生的一扇窗,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手指都带我去‘游览’了。”彭斌说。在电子版盲文书中读到云南香格里拉的美景,他十分心动,特别想去一趟香格里拉。
从笔下到指尖的转换,盲文图书的制作过程并非易事。
“盲文出版周期长、难度大,我们希望出版的每一本书都能更好地满足盲人需求。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永远是调研,从盲人读者中来,到盲人读者中去,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中国盲文出版社盲文编译部副主任李婧说。平日里,李婧一有时间,就往盲人学校跑,还走进路边的盲人按摩店,广泛收集盲人群体读书意向。为视力残疾人提供平等的阅读机会,是李婧心中始终坚持的信念。“盲人的读书需求是多样的,有人喜欢理论、法律类图书,有人爱好文学艺术,从事按摩工作的盲人喜欢读中医类书籍。我们在出版上尽力满足他们教育、就业、求知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李婧说。
盲文是一种拼音文字,6个点不同的排列方式与汉语拼音的声母、韵母、音调以及标点符号一一对应。表达同一信息,盲文所需的长度要比平常所见的印刷文字长得多。在把汉字书翻译录入成盲文文本时,要处理成千上万个密集的小点,确保零误差难度很大。
走进中国盲文出版社的校对室,书声绕耳:“千里咫尺——逗——牵挂一直在心——句。”校对室每个格子间里都有“一明一盲”两名校对员搭档。一人读书,盲人摸读电子文件,检查盲文是否有误;或是盲人摸读,另一人看书对照检查。
今年是盲人潘江从事校对工作的第十二个年头。提起为盲人做书,潘江说:“十几年前,盲文版的教材教辅很少,我在盲校学习时只能以听老师讲解为主,一直盼望着能摸读到各式各样的书。现在我能一边读书,一边为盲人朋友出版更多的书,我觉得很有意义。”
经过细致的审校流程,盲文图书进入了印制环节。由于盲文出版的特殊性,印制的很多环节需要手工完成,比普通图书印制更加费时费力。在李婧看来,盲文图书的作用不可替代:“我们会坚持工匠精神、与时俱进,努力把盲文出版推向更高的水平。”
同 心
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盲人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更加多元
盲人黄莺通过普通高考考入大学,目前在武汉理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从纸质图书到电子阅读器,黄莺一直是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忠实读者。
“我最早阅读的一本盲文书叫做《盲童文学》,每两个月一期,每期都会邮寄到我们学校,里面有各种类型的文章。”黄莺说,学习钢琴时,她曾读过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盲谱;上大学后,为了理解高等数学里的符号,又重新学习了《中国盲文》一书。
科技日新月异,盲人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更加多元,中国盲文出版社持续推进无障碍应用软件研发、优化、维护及推广。“我用过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听书机、盲用电脑、盲文点字显示器,还有阳光读屏软件和有声图书资源,这些产品可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黄莺说。
在中国盲文图书馆3层的一间借阅室里,一排排电影光盘整齐地码放在架子上。《建党伟业》《狼牙山五壮士》……这是中国盲文出版社通过添加讲解和旁白,专门为视障人群制作的无障碍电影。
帮助残疾人更便利地获取信息,保障残疾人的基本权益,中国一直在行动。
今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现场,盲人王永澄代表拿到了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看得见的幸福,摸得着的民主。”指尖划过起伏的盲文,王永澄感慨万分。
“我们为全国人大制作盲文版的会议文件,还为民政部门制作盲文版、大字版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就是想和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帮助盲人更好地感知灿烂多彩的世界。”沃淑萍表示。
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中国采取了很多办法保障残疾人享有平等权益,王永澄不仅收到了盲文版文件,还有机会参与立法活动,体现了国家对个体需求的认可和对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视。
波兰《论坛日报》前总编辑皮特·卡济诺夫斯基看到了王永澄的相关新闻后表示,中国将人权真正落实到了人民的生活中,让残疾人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是值得肯定的,为全球人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本报波兰分社记者李增伟、拉美中心分社记者陈海琪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 》( 2024年04月25日 12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