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也需要有人情味

发布时间:2024-12-30 03:09:39 来源: sp20241230

  默达

  “我为什么要考虑员工的家庭”“我们的关系就是雇佣关系”……近日,百度副总裁璩静在自媒体账号发表的部分言论引发争议。

  职场该不该有人情味?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劳动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完整真实的“人”,其次才是别人眼中的“下级”和“同事”。将职场交往与雇佣关系画等号,过分强调其经济属性,就忽视了人与人之间自然朴素的情谊。如果把一家企业比作是一台机器,将员工比作是内部的各个部件,购新也好,替换也罢,这是正常的经济行为。但若想长久平稳运行,应对各种复杂挑战,零件之间必然要经常加入润滑油和防冻剂——也就是我们所期待的人情味。

  关心员工的情感诉求,是企业应尽的责任。从某品牌汽车发布会上CEO大谈“员工为了造车错过小孩出生”激起负面舆情,到高管在视频中感叹“记得住同事生日,记不住孩子生日”遭到网友批评,不难发现,这些人设逐渐不灵了,“只顾工作不顾家”的霸总形象正在失去吸引力。更多人愿意将心比心,体会个体的难处,希望每个人无论职位高低都能受到同样的尊重,都能拥有体面的工作和幸福的生活。

  网友的诸多评论中,也有部分理解该高管的声音。有人说,她“讲出了老板藏着掖着不敢讲的话”;也有人表示,“拎得清是好事,可以节约情绪价值”;还有人联系之前被热议的“年轻人整顿职场”现象,认为“若同事之间不能相互理解,倒不如各自做好本分”。诚然,职场上保持边界感同样重要,这类“冷思考”有其现实原因。

  近年来,“职场妖魔化”的论调让人避之不及,许多职场陋习被当做“成功经验”,部分不合宜的企业文化则被吹捧为“行业门槛”。许多人不是不想要人情味,而是担心老板“嘴上全是情怀,背后都是生意”,抱怨自己只是在单方面付出情绪价值而没有回报,混淆工作与生活,身心反而更加疲惫。

  前段时间,“下班回微信被认定为隐性加班”收获诸多好评,也反映出了许多人希望私人时间和空间不被介入的现实诉求。在许多人看来,遵守劳动法是“必答题”,营造人情味是“附加题”,担心职场里的人情味“变味”而选择退而求其次,何尝不是一种“温柔的抗争”?无论是“热忱”还是“冷思考”,其根本目的都是希望职场“永远年轻,永远有活力”,都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如今,舆论的矛头多指向高管本人,但往深一层思考,任何价值观念的形成都不在一朝一夕间,也并非“一人之功”,璩静虽是高管,但在初入职场时、在如今的许多场合也免不了扮演自己口中的“下级”,她的观念如何形成,又或是长期“熏陶”的成果?与其过早下“正确的结论”,倒不如让讨论更充分一些,看到各行各业、更多职场人真实的处境,让职场更有人情味,更有边界感。(南方日报) 【编辑: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