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21 15:29:40 来源: sp20241121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9月底,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318.9万个,5G移动电话用户达7.37亿户,5G行业虚拟专网超2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数量全球占比达42%。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标志着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融入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各环节,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和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网络。5G应用已广泛融入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67个,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7000个,移动物联网终端累计达22.2亿户,5G“赋能”“赋值”“赋智”作用不断彰显。
“推进5G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表示,要持续强基础,进一步夯实网络能力;持续谋创新,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持续促融合,进一步汇聚应用合力;持续增共识,进一步深挖合作潜力。
张云明强调,要加快推进5G轻量化(RedCap)技术演进和商用部署,持续开展5G新技术测试验证,加快促进产业成熟。同时,要推进5G应用规模化、多样化发展,加强部门合作和部省联动,促进5G与垂直行业深度融合。
“商用5G已基本遍布全球,网络建设和市场发展加快。”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原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表示,截至9月底,全球5G网络人口覆盖率达到36.8%,59个国家和地区的5G网络人口覆盖率超过50%,全球5G用户达到14.28亿,其中我国5G用户占比过半。
在龚克看来,5G行业规模化发展必须依靠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为此,他建议,分类施策拓展行业广度,推动应用场景规模化复制,加快融合终端落地,推动5G工厂建设走深向实;渐进式导入5G增量类、替换类、变革类应用,推动应用从外围环节向核心环节的规模化渗透。同时,加快5G与行业系统及装备产品融合,构建可规模化推广的5G融合应用、网络及终端融合产品体系;加强跨行业融合标准体系建设,构建“标准制定+实验室技术验证+外场适配验证”的标准落地体系等。
今年是《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收官之年。为做好总结评估工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23年中国5G发展大会上启动了5G应用“扬帆之城”评估工作,从流量、连接、创新、网络、政策等5个方面10个指标,面向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5G应用“扬帆之城”总结评估,着力打造一批标杆城市,加快推动5G应用从点状示范向规模化发展演进,树立5G城市标杆,逐步带动形成全国5G规模化应用之势。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总工程师赵志国此前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重点做好“建、用、研”三方面工作:把网络建设得更广,稳步推进5G网络建设,推动5G网络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把应用推广得更好,深化5G融合应用,加快推动个人和行业应用齐头并进,大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促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把技术研究得更精,强化5G产业支撑,系统推进5G芯片、模组、终端等产品和关键器件研发与产业化,助力产业演进升级。通过一系列举措,积极推动5G赋能实体经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编:杨曦、陈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