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互联网向上向善之力,这场论坛信息量很大!

发布时间:2024-12-30 11:39:15 来源: sp20241230

  当前,互联网日益成为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渠道,如何通过网络凝聚正能量,在网上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对话合作,已成为重要课题。

  8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新闻社承办,中国新闻网、成都日报社(锦观新闻)、百度公司协办的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在成都举行,中外嘉宾围绕“汇聚网络正能量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主题展开探讨。

  

8月28日,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正能量分论坛在成都举行。

  01

  共情共鸣:

  探索讲好中国故事新范式

  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国际舆论场也在经历格局之变、话语之变、攻守之变。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如何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记者 张浪 摄

  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中国新闻网总裁俞岚表示,借助网络生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生,是主流媒体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 中新社 、 中新网 结合自身特色,打造国家形象精品工程,注重在“巧表达”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构建国际舆论统一战线,注重在“他视角”中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机遇;讲好文明交流互鉴故事,注重在“软着陆”中提升国际传播亲和力与实效性,把“我的故事”变成“我们的故事”“世界的故事”。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记者 张浪 摄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刘晓鹏认为,壮大网络空间正能量,首先要注重发挥网络空间思想引领作用,精准把握网民信息接收方式新变化,打造更丰富的网络内容形态;其次要努力在服务与互动中同网民达成信息、情感、价值的共同体,在共情共鸣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同时要更新传播语态,用人格化表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并积极探索最新技术,打造更多智能化时代的网络精品内容。

  

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高齐强。记者 张浪 摄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关键在于深刻把握中国故事的深层逻辑。”成都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成都日报社党委书记高齐强表示,要敏锐捕捉时代背景下社会民生的进步,用生动鲜活的城市故事,巩固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勾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展现日新月异的中国形象。近年来,成都日报社全面构建“成都日报+锦观新闻”时政新媒体传播矩阵,将新闻报道重点落在基层,推出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

  

百度集团总编辑李小鸣。记者 张浪 摄

  百度集团总编辑李小鸣以“苏轼智能体”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大模型技术实现与古人的跨时空对话,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表示,当前智能体涌现多种玩法,形成传播新生态、新矩阵,如院士通过智能体向农民传播新知,各地文旅通过智能体介绍美景人文、烟火风味等。李小鸣表示,百度将不断探索技术赋能传播,在正能量大潮中激荡创新的浪花,探索网络文明新图景。

  02

  出圈出海:

  让更多中华文化深入人心

  互联网深刻改变着中国与世界交往的方式,一个个具体的“好故事”通过互联网赢得共鸣,世界也由此读懂一个绚烂多姿、立体丰富的中国。

  

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记者 张浪 摄

  当下,如何进一步以互联网奏响正能量?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谈到,一是利用平台资源,扩大正能量的触达半径;二是丰富内容层次,打造正能量的多元声部;三是推出精品力作,搭起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四是借助前沿科技,探索面向未来的正能量传播。他表示,未来需要以更强的紧迫感,掌握科技发展的主动权,不断推进数字化赋能,为正能量的传播注入新动能。

  

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兴蓉。记者 张浪 摄

  让文化‘活’起来,才能让城市‘火’起来。”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网信办主任杨兴蓉通过“骑骆驼,‘堵’出来的影视大片”“演唱会,‘唱’出来的西北浪漫”“老马家,‘浇’出来的舌尖美食”三个“出圈”的网络话题,讲述了特色文化对城市名片打造的重要性。敦煌如何让“网红”变“长红”,让“流量”变“留量”?杨兴蓉总结道:“千言万语,不如走心一次。追逐流量,不如升级服务。夺人眼球,不如提升内涵。”

  

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记者 张浪 摄

  去年,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掀起传统文化热潮。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介绍,他们希望在尊重历史的同时,以具有高度艺术表现力的动画电影形式,向当下的年轻观众、家庭观众讲述他们的故事,展现中华文化的自信和精神力量。他认为,一个文化精品不仅要取得商业成功,还要有艺术高度和文化影响力。

  

河南卫视总编室主任、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徐娜。记者 安源 摄

  谈及如何发掘和传承传统文化,河南卫视总编室主任、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总导演徐娜说,要用敬重态度挖掘传统文化,用创新表达弘扬传统文化,用潮流手段激活传统文化,用延伸转化拓展传统文化,吸引年轻人参与并成为中华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用正确的价值观、青春向上的奋斗精神来陪伴、沟通和引领年轻一代。

  03

  相亲相通:

  在文明交流互鉴中传播正能量

  人是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载体。在世界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当下,青年人以其充沛的活力、友爱的姿态,成为不同文明交流的使者。

  

全国青联港区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记者 张浪 摄

  “我的工作是立法会议员,我也会在网上做一个博主,接触年轻人。”全国青联港区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认为,在网络平台上争夺话语权非常重要,网上需要有更多讲述中国故事的KOL。她谈到,接下来会继续做“内外兼备”的香港青年,“对内”继续耕耘积累已久的民生领域议题;“对外”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香港故事。

  

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核心成员聂子瑞。记者 安源 摄

  “我是老外,但我不见外”,中国日报社高级记者、新时代斯诺工作室核心成员聂子瑞分享,18年前他从美国来到中国,做了很多之前无法想象的事情,如为青藏高原的学生通电,成为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者,并成为新时代斯诺工作室的核心成员等。在他看来,讲好中国故事不简单是一份职业,而是一种人生使命。他期待更多人来到中国,创造他们自己的“中国记忆”,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爱看中国》栏目主编爱丽克斯·波兹达耶娃。记者 张浪 摄

  “作为在中国生活8年的外国人,我希望通过我的视频和文章,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讲述更多缤纷多彩的中国故事。”中国外文局中东欧与中南亚传播中心《爱看中国》栏目主编爱丽克斯·波兹达耶娃表示,她通过采访参与了很多重大活动,站在外国人的视角,记录中国伟大的发展历程。在她看来,各国民众间的理解和友谊非常重要,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础。

  

四川属地短视频博主万洁。记者 张浪 摄

  汉服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载体,近年来深受年轻人喜爱。作为一名国风博主,万洁表示,“小万姑娘”IP坚持用“小切口”讲好“大故事”,把汉服和传统文化从博物馆、陈列厅带入大众视野和寻常生活。在她看来,自己不仅是互联网内容生产者,也是网络文明实践者和维护者。她期待,未来有更多人用更多方式让世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当天,论坛还发布了2023年网评工作“创四优”竞赛活动成果,进行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系列活动成果展示及启动仪式。

【编辑:刘阳禾】